付佳禾,任 强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2008年,教育部率先在江苏省启动“中国有声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以此为标志,全国各地又一次掀起方言调查研究热潮,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方言。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变体,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共同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1]。近十多年来,关于地域方言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但研究辽宁朝阳地域方言比较少,特别是对朝阳方言三音节词的研究更少。
三音节词语的研究有很多,如何援朝(1985)《现代汉语三音词略谈》[2],王彦承(1989)《现代汉语三音词剖析》[3],杨爱姣、张蕾(2003)《近代汉语三音词的结构方式》[4]等。张利花(2009)《泸州方言三音节词语研究》从结构形式、语音规律、语义构成和语用特色等方面,考察分析了泸州方言发展变化的情况以及原因[5]。杨雅楠(2014)《〈西游记〉三音词研究》,对《西游记》三音词的语法构成、语义构成以及各类词的语法功能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6]。吕晓玲(2015)《现代汉语三音词语义研究》,对三音词的构词模式、结构关系、语义关系等进行详尽的统计与研究[7]。罗敏学(2019)《现代汉语三音节名词研究》,对三音节名词的构成类型和方式、语义特征、成词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8]。相比之下,关于地域方言三音词的研究则显得有些“冷落”。
目前朝阳方言研究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数量并不多,整体上相对滞后。以词汇为例,涉及朝阳方言词汇的研究很少,以之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更是零星可数,仅何占涛(2008)[9]、王虎(2015)[10]、纪晓芳(2015)[11-12]、王世凯(2018)[13]等专门研究过朝阳方言词汇,但具体到三音节词可能还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研究。随着新产生的词语逐渐呈现三音节化趋势,有必要对朝阳方言三音节词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
朝阳市是位于辽宁省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0′~121°17′、北纬40°25′~42°22′。这里有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是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这里也有最早的原始鸟类化石——中华龙鸟,是第一只鸟飞起来的地方。秦、汉时叫柳城,西汉起设置郡县,东晋、十六国时期叫龙城,北魏、隋、唐时称营州,辽、金、元时又称兴中府,清初称三座塔,清代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改为朝阳,“朝阳”是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14]。朝阳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分别是双塔区、龙城区、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截止到2018年末,朝阳市户籍总人口约为335.9万,使用的是同一种土语。
《中国语言地图集·官话之二》:“朝峰片可以说是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的过渡地带。”[15]李荣先生认为“朝峰片”即《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划分的“朝阳—赤峰”方言片,朝阳方言就是隶属于朝峰片的一个方言小片[16]。北京官话的主要分布区不在北京而在民国的“热河省”境内,承德、赤峰、朝阳都是热河省的城市,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朝阳话属于北京官话[17]。
正是由于朝阳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朝阳地区的方言词语更具有兼容性和复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所指的朝阳方言,是这些地方共同使用的土语,以肖辉嵩的《朝阳方言词典》[18]作为依据,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朝阳方言三音节词进行研究。
从朝阳方言三音节词的外在形式看,内部重叠的现象比较明显。朝阳方言的构词手段之一就是语素的重叠,三音节词的重叠包括ABB式、AAB式、ABA式、BBA式四大类。
1.ABB式
在现代汉语中ABB式重叠词以形容词为主,在朝阳方言中也是如此,形容词性的重叠词也占三音节词的大多数,其次是名词、动词。在现实生活的运用中,这些重叠式的三音词的后面都要带“的”字,几乎不以光杆的形式出现在句中。
第一个音节A可为名词性词素,如:
面糊糊、山沟沟、眼汪汪、心尖尖、猪尕尕、牛烘烘
A也可以为形容词性词素,如:
长拖拖、狠呔呔、紧梆梆、苦溜溜、烂糊糊、慢搭搭
第一个音节A还可以为动词性词素,如:
打连连、哭唧唧、惹乎乎、把梗梗、绕弯弯儿、绕磨磨儿
ABB式形容词是由双音节性质的形容词AB重叠音节B形成的,第三个音节有的儿化有的则不儿化。朱德熙(1956)认为,形容词重叠式带有明显的描写性[19]。葛本仪(2006)认为,凡形容词经过重叠构形以后,都不需要“很”“非常”等程度副词进行修饰。其语法意义和作用,既能表示“加强态”,又能表示“轻微态”,并能使词语获得一种喜爱和赞许的情感态度[20]。朝阳方言ABB式的重叠形容词也是如此。并且在同一形容词A后面可以组合不同的BB,就不同BB的内部义项来看,有的相同,有的则不同。例如:
词义不同:
灰呛呛huīqiāngqiāng:形容脸色灰暗(多指病态)。
灰突突huītūtū:①颜色灰暗(多指物)。②形容懊丧、消沉、不光彩的样子。
词义相同:
脏糊糊zānghūhū、脏兮兮zāngxīxī:二者都形容非常脏。
还有的ABB是名词。具体构成为:
名词+名词重叠,例如:
舅姥姥、柴火火、奶婆婆、姨爷爷
朝阳方言还有少数ABB式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性词语之前。例如:
①朝孩子脸上狠呔呔拧了两下子。(形容凶狠的样子)
②以前这块儿就两户人家,几年没见,现在齐刷刷盖起这么多房子。(非常整齐)
有些ABB式三音节词语,在A的后面加“不”,语义上仍然相当于ABB,这也是朝阳人说话的一大特点之一。例如:
烂不唧唧、酸不唧唧、苦不唧唧、甜不唧唧
2.AAB式
在《朝阳方言词典》中AAB式三音节词共有36个。其中名词有15个,例如:
婆婆丁、蚂蚂蚁、蒙蒙雨、妈妈鬏儿、囔囔膪、撒撒虫、龙龙尾儿、趴趴凳儿
作为名词的AAB式,AA可以是名词语素重叠、动词语素重叠,修饰限定后面的词。其中AAB式的三音节词语由AA加“的”组成的共有12个,例如:
吧吧儿的、摆儿摆儿的、崩崩的、墩儿墩儿的、嘎儿嘎儿的、够够儿的、晃儿晃儿的、劲儿劲儿的、坑坑儿的、散儿散儿的、腆儿腆儿的、觍儿觍儿的
3.ABA式
ABA式的三音节词语在《朝阳方言词典》中并不多,这种词语的外在形式特征表现为第一个音节和第三个音节完全一致,共有11个,分别是:
白扯白、扯不扯、六顶六儿、八顶八儿、见天见、值不值、眼巴眼儿、紧巴紧、见顶见、将巴将儿、般儿顶般儿
有些ABA式的三音节词与AB义同。例如:“白扯”一词,在《朝阳方言词典》中有两个意思,第一个为日历(因每日多将过时的一张撕扯下而名);第二个为“徒劳;无用;无望。”“白扯白”就与“白扯”的第二个意思完全相同。又如:“见天”的意思为“每天;天天。”“见天见”的意思与“见天”完全相同。
4.BBA式
这种BBA式的三音节词语与ABB式的三音节词语相比,就形容的程度来讲,相对更强一点。BBA式的三音节词语在很大程度上也凸显了朝阳方言的特点,例如:
紧绷绷—绷绷紧、苦溜溜—溜溜苦、香喷喷—喷喷香、硬梆梆—梆梆硬、辣蒿蒿—蒿蒿辣、蓝瓦瓦—瓦瓦蓝、咸滋滋—滋滋咸、腥蒿蒿—蒿蒿腥、黑蒙蒙—蒙蒙黑
在朝阳方言词汇中,多音节词语非常丰富,这一现象比较明显。单音节词语几乎是寥寥无几,相比之下双音节、三音节词则占朝阳方言词语的大多数。通过对《朝阳方言词典》中的词汇进行归纳,我们发现,5910条词语中多音节词语有2667条,占总数的45.1%。这些多音节词有三个音节的、四个音节的、五个音节的,也有少数六七个音节的。其中三个音节的词又占据了多音节词的大多数,一共有1473个,占了多音节词的55.2%、总词汇量的24.9%。
1.词语音节比相应的普通话词语多
朝阳方言的多数词语音节都比与之相应的普通话词语要多。具体来说,有的朝阳方言三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只用一个音节就可以表示,如表1所示。
表1 朝阳方言和普通话词语音节对照情况
有的朝阳方言三音节词在普通话中用两个字表示,见表2。
表2 朝阳方言和普通话词语音节对照情况
2.构词语素与普通话相比有三种情况
通过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虽然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朝阳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音节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相同
在1472个三音节词中,有少量的词与普通话的词发音是不同的,但是在构词的语素、语素组合顺序以及词语的意义上却是完全相同的,例如:鳖犊子、不含糊、大伯哥等。但是总的来说构词的语素、语序相同,词语的意义也相同的词语数量非常少,在本文的考察范围内只有个别用例。
(2)构词语素与普通话部分相同
还有一些三音节词的构词语素与普通话的词部分相同,也就是词的音节数量是一致的,词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一致的,但是其中的一个音节与普通话有所区别。即朝阳方言用与普通话语义基本一致的语素来表达同一概念,形成意义相同但是词语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词。这类词主要包括形容词和动词,见表3。
表3 朝阳方言和普通话构词语素部分相同词语对照表
(3)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
这样的三音节词占朝阳方言三音节词的大多数,这是由于现在的朝阳方言三音节词语逐渐增多的缘故,这些三音节词语大多数都是由双音节词语演变而来,甚至在普通话中都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属于朝阳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创造出来的比较独特的词语,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词朝阳方言才与别的地区的方言有了明显的差异,这些词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见表4。
表4 朝阳方言和普通话构词语素完全不同词语对照表
3.与普通话相比非常特殊的词语表
除此之外,最具有朝阳方言特色的就是时间词语,如表5所示。
表5 朝阳方言三音节时间词语与普通话时间词语对照表
有些朝阳方言三音节词语在普通话中只能用短语或者句子来表示,没有对应的词语,见表6。
表6 朝阳方言和普通话对照表
朝阳方言三音词的语义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复合式
复合式的朝阳方言三音节词是由两个词根词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词,复合式的词数量比较多,具体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三音节词中ABB式的词属于复合式,从语义上来看,A与B都具有实际的意义,A与B是同义词,例如:
浑浆浆火燎燎烂糊糊软塌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有重叠式的名词也属于复合式,例如:
姑公公舅姥姥姨爷爷婆婆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三,有一种复合式的三音节词是由一个双音节单纯词和一个单音节词素组合而成的,例如:
蛤蟆烟拨勒牛玍古话嘎拉油趟子绒业障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派生式
朝阳方言三音词大多数都是派生式的,派生式的三音词是由词根加(准)前缀、中缀、后缀组成的。
(1)前缀
朝阳方言派生式的三音词中前缀一般有“二”“老”等,这里举前缀“二”为例,具体如下:
二八愣、二潮子、二成眼、二串子、二道溜、二杆子、二混子
二裉子、二篮子、二路货、二马子、二皮脸、二水货、二尾子
在这里,“二”用在具有[+缺心眼]、[+不精明]等特征的词前面,表示讽刺意,如“二八愣”“二潮子”“二混子”“二皮脸”;“二”用在“尾子”“串子”的前面分别表示人和物。
(2)后缀
①派生词根+单音节后缀
单音节后缀有“子”“溜”等,下面分别举例进行说明。
后缀“子”。这一词缀的构词能力非常强,可以改变词的性质以及词的意义。总体来讲,朝阳方言的单音节词较少,两个音节、三个音节的词语较多。在肖嵩辉《朝阳方言词典》的1472个三音节词语中,后缀带“子”的三音节词语共有319个,占朝阳方言三音节词语总数的四分之一,具有很强的能产性。例如:
被膜子、冰流子、冰坨子、姑爷子、裤鼻子、二串子、三孙子、二扯子
打吵子、摽膀子、蹭棱子、出漏子、戳娄子、臭球子、矬巴子、花舌子
后缀“溜”的三音节词共有12个,例如:
二道溜、皮得溜、黑不溜、灰得溜、苦巴溜
②派生词根+叠音式双音节后缀
绒→绒嘟嘟、湿→湿拉拉、腻→腻糊糊、白→白料料、乎→彪乎乎
(3)中缀
这种派生式是把词缀嵌入词根中间,朝阳方言中嵌入词根中的词缀有“得”“不”“巴”“嗒”等。下面分别举例:
嵌入“得”的共有14个,例如:
干得漉儿、毛得溜、瘆得落、悬得棱
嵌入“不”的共有65个,例如:
白不料、憨不腾、黑不黢、黄不央儿、空不拉
嵌入“巴”的共有40个,例如:
稀巴拉、稀巴棱、稀巴溜、欠儿巴登、手巴掌儿
嵌入“嗒”的共有19个,例如:
急嗒赖、赖嗒蒿、牛嗒烘、热嗒呼、软嗒呼
1.朝阳方言三音节词变调规律
(1)三音节词中第一个音节是“不”的变调规律
第一个音节是“不”的三音节词共有35个,一般多读bú,由去声变为阳平,例如:
不大点儿、不大离儿、不带劲、不待人
不的话、不定性、不断溜儿、不对付
(2)ABB式三音节词变调规律
如果后两个叠字音节BB都是上声调,并且B可以单独成词,BB有的会变成阴平调,例如:
柴火火(huō)、急火火(huō)
2.朝阳方言三音节词中的轻声
(1)一个音节读轻声
三音节词中有928个词的其中一个音节读轻声,其中第二、三音节读轻声的比较多,第一个音节读轻声的则比较少。
①第一个音节读轻声的共有8个,例如:
不溜丢、不溜秋、拉巴唧、拉呱唧
②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的共有377个,有“巴”、“不”、“子”、等,例如:
彪巴愣、潮巴愣、嘎巴锅、嘎巴冷、艮巴揪儿、好巴信儿
把不准、扯不扯、淡不唧、淡不唆、挡不住、赶不上
份子礼、份子钱、鬼子秆儿、孩子王儿、花子队儿、筷子笼儿
③第三个音节读轻声的共有543个,例如:
傍晌忽、成天价、大约摸、大早晨、打饥荒、发急毛
(2)第二个音节“不”读轻声情况
朝阳方言三音节词中第二个音节是“不”的共有66个,其中大多数“不”读轻声,但也有少数则不读轻声。
①第二个音节“不”读轻声的共有65个,占三音节词总数4.4%,例如:
愣不睁儿、憨不腾、讪不答儿、淡不唆
②第二个音节“不”不读轻声的只有一个:
气不公
(3)第三个音节“子”等读轻声情况
①朝阳方言三音节词中第三个音节是“子”的共有319个,其中大多数“子”读轻声,带儿化音的则不读轻声。
第三个音节“子”读轻声的共有314个,例如:
半拉子、憋茄子、草棵子、茶闷子
第三个音节“子”不读轻声的有5个,例如:
格愣子儿、各愣子儿、浪荡子儿、蹽丫子、转莲子儿
②朝阳方言亲属称谓中第三个音节大多数都读轻声,例如:
姑公公、姑奶子、姑爷子
③ABB重叠式三音节词中有的第三音节读轻声,例如:
胡嘞嘞、胡咧咧、挤油油儿
有的则不读轻声,例如:
灰呛呛、灰突突、浑浆浆、火燎燎、紧梆梆
(4)二、三两个音节都读轻声
有第二、三音节都读轻声的三音节词,共有6个。例如:
家里的、锢露子、磨糊子、治不得、要不价、夜来个
3.朝阳方言三音节词语的音步节律
单音词无所谓节奏,双音词开始有了简单的节奏,三音节词语因为有了更多的语素,更长的音流,从而形成更鲜明的层次、更流畅的节奏,是汉语里的韵律词。朝阳方言三音节词语从音步节律来切分有两种类型:2+1式和1+2式。
(1)2+1式
2+1式的音步节律指的是前两个音节由于语义上的联系而在语音形式上结合,最后一个音节安排了一个单独的节奏,表示这个三音节词的中心部分,在一般情况下都要重读,用以强调这个词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
八里香、白脸儿狼、长瓜脸儿、疙瘩汤
千层饼、荞麦皮、软皮蛋、羊角葱、包棱皮
(2)1+2式
1+2式的音步节律与2+1式的恰好相反,后两个音节由于语义的结合而被读在一起,第一个音节安排了一个单独的节奏,这种模式的语义核心既可以是第一个音节,也可以是后两个音节,例如:
中心部分是第一个音节:龙抬头、毡疙瘩、猪羔子
中心部分是后两个音节:磨舌头、碗厨子、扎窝子、袄袖子
通过对朝阳方言三音节词的整体面貌全面详细地考察,发现朝阳方言三音节词的一些特点:在结构形式上,重叠式比较多,具体分为ABB式、AAB式、ABA式、BBA式;在构词方面,分为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相同、构词语素与普通话部分相同、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三种不同的类型;内部构成也比较复杂,分为复合式和派生式;语音规律也与普通话存在较大的差别,可从声韵调系统、变调规律、轻重音、音步节律等方面辨析。
朝阳方言三音节词的调查研究,为逐渐完善朝阳方言三音节词的语料考察和理论建构奠定基础,可以丰富朝阳方言词汇史研究,丰富北方方言次方言区的研究,拓展北方方言次方言区词汇研究的范围。也有助于当地人学好普通话,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增强了方言保护意识。同时可以了解当地人的语言生活状态,反映朝阳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助于其它地区的人们更好地了解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