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典型区乡村性评价及其时空分析

2020-03-11 12:50全江涛杨永芳周嘉昕杨肖杰
江西农业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门峡市县域指标

全江涛,杨永芳,周嘉昕,杨肖杰

(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乡村是我国城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城市之间,由多层次的集镇、村庄及其所管辖的区域组合而成的独特的空间系统[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战略[2],使得乡村问题弊病丛生,如社会经济方面主要表现为乡村地区农民收入较低、消费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覆盖不均衡、贫困连片和贫困人口占比相对较高、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等;资源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乡村环境、资源和生态造成巨大压力,乡村原本的良性生态系统遭受到巨大的破坏,加之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年轻人纷纷远走他乡或者就近到城市务工、经商,甚至彻底离开乡村,导致乡村日益衰败[3]。上述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厘清当今乡村地域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开展乡村性评价无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对典型地域的乡村性进行研究,揭示我国乡村发展演变过程和关键驱动要素,精准对乡村地域注入新要素、新动能,重振乡村活力。

乡村性(rurality)是描绘乡村空间与地域类型的重要概念[4],是乡村地域有别于城市的专属特性,主要包括乡村的城镇化水平、产业与就业结构、区位条件、景观格局、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式等诸多要素[5],其内涵随着乡村发展演变而不断丰富和拓展[6]。乡村的发展与乡村性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乡村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村发展水平。国外学者Cloke[7]首先提出乡村性概念,构建了由人口状况、住户满意度、就业情况、交通格局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等多项指标的评价体系来测度乡村性指数,并对英格兰和威尔士进行了实践性评价和区域类型划分。此后Woods[8]、Halfacree[9]对乡村性评价方法、乡村性指标选取及其权重的确定、乡村类型划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完善,这些成果都为后续的乡村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内乡村性研究呈现上升趋势,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乡村类型划分、乡村发展水平和乡村性时空分异特征几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期,张小林最早引入乡村性的概念,认为乡村性是指乡村地域空间所具备的特有属性特征,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要素[10-11]。随后龙花楼等[12]从乡村社会功能视角构建了乡村性指数,并对东部沿海地区不同县域发展类型进行划分,以此来识别乡村地域空间,刻画乡村发展态势,揭示乡村发展差异,发现乡村发展中的问题。上述研究虽然加深了对乡村性的认知,但对乡村性的内涵和意蕴、研究对象和内容仍存争议,本文认为“乡村性”是区别“城”和“乡”的重要标志,中国“乡村”的突出特点在于外部空间上是城市以外的多个分散集聚体系组成,内部功能上则承载了大量的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集聚系统;考察该系统结构、功能和运行状况可以用乡村性来描述,如乡村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技术进步状况和基础服务等方面,在此前提下,选取具体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开展乡村性评价,以便深层次的明晰乡村发展状况。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在乡村性评价的研究尺度方面,学者们多是结合特定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从县域[5,13-14]、镇域[15-16]、和村域[6]这些中观和微观层面探讨了乡村空间的结构、功能、演变动态及过程,但总体来看,国内微观尺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乡村类型划分方面,学者们多是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下,计算出研究区的乡村性指数,并依据标准划分不同的乡村发展模式和类型,根据乡村性指数数值的大小来确定该地乡村性发展水平的强弱[5、17-18]。在乡村性评价方法方面,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目前大多是运用定量方法为主,主要是在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用线性加权和法来测算乡村性指数及乡村转型发展偏离度、运用GIS空间分析测度乡村性和乡村性空间格局特点的演变趋势[5、13、17-19],也有基于城乡一体化思想通过测算城市性指数反向衡量乡村性强弱[18],这些都使得乡村性研究的方法体系得到完善。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探讨该区域1999~2016年乡村发展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目的是为政府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我国广大中西部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三门峡市地处豫晋陕3省交界黄河金三角地区,同时也位于我国800 mm等降水量线和胡焕庸线东西交界、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汇地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城市,崤函文化的发源地,位置独特,区域典型,介于北纬33°31′24″~35°05′48″、东经110°21′42″~112°01′24″,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和川塬为主,土地总面积10496 km2,其中耕地面积1.7616×105hm2。2017年,全市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县(渑池县、卢氏县)、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14个街道办,62个乡镇,1343个行政村。总人口23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69.64万人,乡村从业人员93.85万人;第一产业产值123.50亿元,二三产业产值1202.36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2.10元。

1.2 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资料均来自于2000~2017年《三门峡统计年鉴》和《河南统计年鉴》。同时参考了2001~2006年的《河南调查年鉴》,个别数据参考了三门峡市各县市的统计年鉴。

1.3 研究方法

1.3.1 乡村性指标体系和模型方法 根据张小林、龙花楼等[10-12]的研究,乡村性指标涵盖乡村粮食等农作物的生产、乡村从业人口的变化、乡村经济发展情况、乡村基础设施等因素。三门峡市位于豫西山区,各县市的农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因此,本文结合三门峡市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从乡村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科技进步来展现乡村发展状况和程度,依据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科学性、代表性,参考已有研究[5,15],以上述3个维度为准则选择评价指标。指标分为正指标与逆指标。乡村基础设施投入方面,以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和等级以上公路密度为指标;农业生产水平以一产就业水平、农业产值与非农产值比重、人均粮食产量、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耕地产出率为指标;在农业科技进步方面,选择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化肥利用效率为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

1.3.2 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1)

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CR是否小于各阶层的矩阵的值。计算公式为:

(2)

式(2)中:CI为一致性指标,CR为检验系数,U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上述过程可运用yaahp软件在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求得特征向量即指标的权重Wq[20]。

1.3.2.2 熵权法 (1)数据标准化:由于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及指标的正负向均有差异,这里采用极值法对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极差标准化法,是以指标极大值或极小值为标准值,通过计算指标现状值与极大值或极小值之间的差距和整体极差之比实现指标标准化[5]。计算公式如下:

(3)

(4)

(2)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的比重:

(5)

(3)指标信息熵的计算:对于第j项指标,指标值的差异越大,对评价的影响就越大,熵值就越小。

(6)

令k=1/lnm,则有0≤ej≤1,且当Yij=0时,令Yij×lnYij=0。

(4)信息熵冗余度的计算:

(7)

式(7)中,0≤dj≤1,dj越大指标越重要。

(5)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wj:

(8)

1.3.2.3 组合赋权法 为综合考虑指标权重赋值时的主、客观因素,本研究的指标权重选取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所得到的权重的均值。具体结果见表2。

Wi=(Wq+Wj)/2

(9)

式(9)中,Wq为基于熵权法计算的单个指标权重,Wj为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的单个指标权重,Wi为上述两者的平均值,即单个指标的综合权重。

表2 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综合权重值

各县区的乡村性指数:本文采用多指标加权函数模型来描述区域乡村性指数。将单个指标的标准化值乘以权重再通过相加求和的方法来综合多项指标汇总成一个综合性指标——乡村性指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由表1可知:重晶石熟料中BaS含量为71.84%,说明还原比较完全;同时含有少量未反应的BaSO4、SiO2,以及煅烧过程生成的BaSiO3、BaCO3,这些水不溶物包裹着BaS,对溶出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10)

1.3.3 乡村发展程度等级划分方法 根据计算获得的乡村性指数RI将乡村均等划分为5个等级:较弱(0

1.3.4 乡村性分异指数 为了深入比较三门峡市各县域乡村性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引入乡村性分异指数[21],进一步明晰三门峡市各县域乡村性差异的变化情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门峡市乡村性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乡村性评价方法,本文选取1999~2016年三门峡市6个县域的10个相关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加权函数模型分别得到三门峡市总体及各县域1999~2016年的乡村性指数RI,结果见表3。

2.2 三门峡市乡村性评价结果变化特征分析

2.2.1 乡村性指数时序演变 根据表3和图1可知,1999~2016年三门峡市总体的乡村性指数整体上呈先稳步下降后又略微上升的趋势,2014年之前下降趋势明显,乡村性指数从0.862降至0.225,为较弱乡村性,其中2003年乡村性指数下降最快,为0.113。从表2各指标权重分析可知, 2003年,三门峡全域开始大幅度展开交通基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等级以上公路密度由2003年的0.371 km/km2增至2016年的0.961 km/km2。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公路里程数大幅增加、公路密度日渐加大,与外界的全方位交流日益紧密频繁;2005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始取消农业税,并对农户实施种粮补贴,三门峡市各县域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林、牧、副业全面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当地政府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三门峡市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成为城镇人口、农村地域转变成为城镇地域,一些有条件的区域结合区域本底情况,响应国家倡议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区域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水平、农业产值与非农产值的比重在2014年以前呈逐年下降趋势,所以乡村性指数在2014年以前逐年减小。2014年之后乡村性指数开始有所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最近2年三门峡农业生产受到持续性干旱天气的扰动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的影响,耕地产出水平下降,耕地数量下降,这些逆指标导致近2年三门峡市的乡村性指数又出现小幅上升的趋势。

表3 1999~2016年三门峡市总体及各县域乡村性指数

三门峡市总体及各县域乡村性指数时序趋势在研究时段内的18年间可分为3个阶段:1999~2007年为乡村性指数中高值阶段,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08~2014年为乡村性指数中值阶段,呈现平稳缓步下降趋势;2015~2016年为乡村性指数中低值阶段,呈现小幅回升后又略微下降的趋势。

图1 1999~2016年三门峡市总体乡村性指数趋势图

根据表3和图2可知,湖滨区的乡村性指数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现缓慢平稳下降的态势。2015年,湖滨区的乡村性指数达到历年最低水平,为0.251,为较弱乡村性,这是由于湖滨区作为三门峡市的城区,农业发展本身所占的比重较小,基础设施已经相对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所以1999~2016年乡村性指数变化呈现缓慢平稳下降的态势。陕州区(陕县)的乡村性指数在18年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中2007年以前陕县的乡村性指数年下降幅度较大,年均下降幅度为0.031,原因在于该时段内区域通达度日益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日益提高促进作用显著,2004年该县乡村性指数下降最大,当年下降了0.219,同样是缘于交通条件日益便利,农产品销路通畅,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2008年后陕县乡村发展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所以乡村性指数趋于稳定,此时段乡村性指数年均下降幅度为0.015,其中2016年陕县的乡村性指数为历年最低水平,为0.291,达到较弱乡村性水平。同时,三门峡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2015年开始,陕县更名为陕州区,成为三门峡市辖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刚纳入市区阶段,农业有关的因素仍有一定比重,乡村性指数的继续下降仍然需要一个长时间调整。

图2 1999~2016年三门峡市各县域乡村性指数趋势图

义马市的乡村性指数临近年份波动较大,但总体波动幅度并不大,乡村性指数总体上以0.4为中线上下变动。义马市属于煤炭资源型城市,境内农业产值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成分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日益降低,故乡村性指数在2007年以前下降明显,但是因为以煤炭为主的传统矿产资源面临转型严峻挑战,经济增长乏力,近些年与农业相关的生产和从业比重有所上升,故而在2014年后义马市的乡村性指数又开始小幅上升。渑池县的乡村性指数在1999~2016年主要呈下降趋势,在所有县域中下降幅度最大,乡村性指数下降幅度接近0.8。这是由于在这18年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渑池县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时,渑池县与义马市相邻,也有一定储量的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工矿业的发展,渑池县的一产就业水平从研究期初的67%降至研究期末的37%,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由1999年的84%上升至2016年的89%,这也对渑池县乡村性指数的降低具有直接影响。

灵宝市的乡村性指数下降程度也较为显著,18年来,灵宝市的乡村性指数下降了0.504,原因在于灵宝市属于旅游优势区,该时段内当地政府积极结合自身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响应国家倡议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随着乡村地域工业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灵宝市的一产就业水平由1999年的0.727降至2016年的0.540,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则由期初的0.840上升至期末的0.886,这就相对降低了一产的产值占比,进而降低了乡村性。卢氏县的乡村性发展水平与其余县域相比,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原因在于卢氏县位于三门峡西南部,因其位于伏牛、熊耳和崤山3山之中,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直至2013年才有三淅高速到达卢氏县城,2016年,该县等级以上公路密度仅为0.794 km/km2,目前尚无铁路通过,落后的交通使得卢氏长期与外界联系交流不够紧密,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缓慢,大量的优质特产不能顺利的运送至外地,严重制约了卢氏县的发展,导致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乡村性指数较高。

2.2.2 乡村性指数空间演变 空间可视化能够更直观地展现乡村时空发展状况和水平。将三门峡各县域通过计算得到的2001、2006、2011和2016年的乡村性指数借助ArcGIS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如图3所示。

结合图3进一步分析三门峡市各县域乡村性水平空间分异。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18年间,三门峡市各县域的乡村性指数总体上呈现出从“东高西低”转变为“西高东低”的特点。2001年渑池县和陕县的乡村性较高,分别为0.821和0.737,乡村性强度均为强;西部的灵宝市和卢氏县乡村性相对较低,为0.733和0.727,乡村性强度均为较强;随着时间的推移,2014以前全部县域的乡村性指数均有所降低,从2015年开始各县域的乡村性指数略微有所增加,但东部县市的乡村性已经低于西部县市的乡村性。2016年东部的渑池县、陕州区乡村性指数分别为0.176和0.291,乡村性强度分别为较弱和弱;西部灵宝市和卢氏县的乡村性指数分别为0.330和0.289,乡村性强度均为较弱。

图3 2001、2006、2011和2016年三门峡市乡村性指数空间格局图

2.3 三门峡市乡村性分异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根据公式(11)计算得出三门峡市6个县级单元的乡村性分异指数,进一步比较区域不同县域乡村性之间存在的差异。如图4所示,1999~2016年三门峡市各县域乡村性分异指数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表明该区域各县域之间的乡村性水平差异日趋拉大,其中在2013年后乡村性分异指数相邻年份呈现急速增长趋势,但总体来看三门峡市各县域乡村性分异指数一直介于0~0.1之间,变化幅度并不大,这表明三门峡市各区县之间的乡村性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并不大。2013~2016年,乡村性分异指数均值为0.066,在这一阶段,义马市的乡村性指数为0.402,渑池县的乡村性指数为0.178,两者相差2倍以上。其余4个县域的乡村性指数位于两者之间,这就表明在这一时段渑池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义马和其他4个县域,同时这也与义马市属于传统矿产资源区且乡村发展水平相对薄弱的状况基本吻合,表明今后在加快区域发展过程中,政策和资金等方面需要向义马市乡村地区倾斜。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文通过选取相关指标并据此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计算三门峡市总体及各县域乡村性指数RI,探究了该区域乡村性的时空差异并基于此分析了三门峡市乡村性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如下。

(1)在时间序列上,三门峡市各县市的乡村性指数在1999~2014年总体上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2015~2016年三门峡市整体及各县域的乡村性指数均有所上升。其中1999~2014年乡村性指数逐步下降是由于区域乡村地域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等多方共同促进的结果。2015~2016年乡村性指数略有回升主要是由于连续几年的农业灾害造成的。

(2)在空间上,三门峡各县域的乡村性指数由研究期初的“东高西低”转变为研究末期的“西高东低”,这是由于在研究时段内东部的义马市和渑池县乡村性下降幅度大于西部的灵宝市和卢氏县,即义马市和渑池县的乡村发展速度快于灵宝市和卢氏县。

(3)1999~2016年,三门峡各县域乡村性分异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表明区域发展状况变化显著,各县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尤其是在2013年后各县域的乡村性分异指数增长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态势突出。

图4 1999~2016年三门峡市各县域乡村性分异指数变化趋势图

3.2 讨论

(1)乡村性变化是由工业化与城镇化、交通、政策、农业投入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新时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门峡市要想实现乡村现代化,进而实现乡村地域乃至整个区域的全面振兴,就需要多方统筹,深入分析上述影响因素,结合区域实际找准乡村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对症下药、实施差别化政策,改变乡村衰败的现状,使得乡村地域再次充满生机与活力。

(2)由于数据可获取性等方面的原因,本文只以县为研究单元展开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不足。微观尺度上的分析更能揭示乡村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而有利于深入分析乡村性演变的原因,在数据可获取情况下,后续研究将以乡镇乃至村域为研究尺度来探讨研究区域的乡村性时空分异和演化特征。同时对于乡村性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指标选取是否科学、合理、全面同样也需要精准甄别,尽量避免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偏差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性变化因素进行精度分析,以便更好地提出乡村实现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这些都是下一步工作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三门峡市县域指标
赵杰摄影作品欣赏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三门峡市关工委部署春节期间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县域经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