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我国各大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发展现状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由于各个学校自身发展情况、教学资源、教育理念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不同的高校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一些高校侧重于学术理论研究,而一些高校则侧重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无论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侧重于哪一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策略
1 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宽敞平坦的运动场地、完善的体育教学器材等。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这既挫伤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又难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高校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对场地与器材的完善,导致一些器材处于闲置或者报废的状态,平整的场地不足,从而难以充分满足现如今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总之,如今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面临着体育场地与器材严重不足的问题,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机会。
1.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如今我国高校将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大部分,并对选修课与必修课分配了不同的学分与学时。对于不同的高校,其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的学分与学时的分配上也是不同的。对于专业的体育院校而言,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还是非常专业且完善的,特别是对于体育运动理论知识教学与运动项目实践教学等方面。然而,对于我国一些综合类院校而言,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课程学分比重的分配、课时的安排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多数综合类院校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当高校将将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时,为其分配了足够的学时,然而,当高校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时,为其所分配的时间严重不足。总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这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的有效性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1.3 教学模式比较滞后
如今,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中,绝大多数体育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先进行枯燥乏味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然后再通过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实践教学,随后就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辅导。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不得不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滞后性,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这也说明高校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这一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合格率,忽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难以取得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
2 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2.1 完善体育教育基础设施
充足的教学资源与完善的教学设施是保证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当前我国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场地器材资源不够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首先,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的重視程度,加大对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的建设力度,根据本校发展实际,积极扩展场地面积,例如,可以建设露天的训练场与室内训练场等,当遇到雨雪天气,不便于在室外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在室内开展教学训练,从而为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提供充足的场地。另外,由于一些体育器材已经破损或者老旧,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学校应该安排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对这些器材进行更新与维修,随时做好体育器材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与清点,对于缺乏的器材要及时购置。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体育场地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对于场地存在的各種问题要及时汇报并维修,为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2.2 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高校应该加大对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并对该专业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应该分配足够的学时,保证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另外,在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如果课程课时设置过少,一些体育教师为了能够及时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难以兼顾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从而难以保证该门课程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课程课时设置过多,又会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在设置该门课程的课时时,应该做到科学合理,为教师的教学和学习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面,体育教师平时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综合素质等纳入学生的最终考核中,以实现课程考核评价的全面性。
2.3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体育改革与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对学校体育的需求。如果我们在体育中选择较高水平的文化和物品,我们应该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有规律地进行教学。简化和减少教育的难度。促進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要加强对发展理论的认识,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创造理论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应该不仅教会学校体育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要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锻炼。学生实践体育、学习和最大化体育思想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一个扎实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也有可能选择学习的方法来改善社会中的运动,而且还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坚实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让我们来建造它。同时,还应该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并将其与体育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晋升与薪资待遇等方面进行挂钩,同时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发体育教师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另外,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的动作缺乏规范性等原因,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新华.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有效应对措施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46,48.
[2] 安宏.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启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2):143-146.
[3] 姚璐,李克良,夏重华,等.我国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术科课程开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为例[J].冰雪运动,2015(3):35-41.
[4] 王怀建,孙立,张华新,等.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3(2):124-129.
[5] 翟廷立,李芳,罗元翔.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70-73.
[6] 马鸿韬,吴梦晗,李敏.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一三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77-81.
[7] 马鸿韬,李敏,吴梦晗.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发展的再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7):91-97.
[8] 江山.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117-121.
作者简介:
王季1986-01,男, 汉族, 河南郑州人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 硕士学历 体育教育训练学。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