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素养探究

2020-03-10 09:46冯红琴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师素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大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提高育人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实现语言与育人的充分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师素养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

在2016 年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他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管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课程思政”是将价值观引领融入到各类课程中,使学生在所有的课程学习中都能时刻树立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大学英语教学承载着语言知识技能传授与立德树人的双重任务,因此,英语教师应寓德于课、寓德于教,紧密贴合教学内容和流程,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提供多元的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思政育人自然融入课程教学。

二、大学英语素养

“课程思政”强化了课程的思想政治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高校专业课教学全过程。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1. 育人素养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提高英语课程思政意识,树立课程育人的理念,摒弃“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无关”以及“英语课程思政没必要、没时间、没办法”等错误观念。大学英语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从单一的语言教学转变为全人育人,实现语言与育人的同向同行目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在传授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有机融入英语教学,使英语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此外,大学英语教师应提高英语课程思政能力。教师在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立德树人”理念具象化,避免鸡汤课堂。以隐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巧妙地将德育融入到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教学环节的展开中,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学科素养

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是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借以将这些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的教育知识。 Richards (1998)指出, 外语教师的核心知识基础包括以下六大要素: 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交际技能、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推理技能与决策、情境知识。

教学理论包括了广义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狭义的外语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 教学技能是英语教师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如何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如何开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提问、如何处理错误、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

在大课程思政背景下,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需要充实课程的思政内容。教师要紧贴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思想价值、人文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人文修养,促进语言教学与铸魄育人的有机融合;紧扣时代脉搏,深挖时事中的思政元素 ,精心选取治国理政时代金句,聚焦时代发展、国际形势,提供中国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刻理解新时期使命格局,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此外,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要素,展示中华传统名言警句中的中国智慧,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并通过跨文化对比剖析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多元化的教学材料方便易得。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将优质的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思政教学素材,巧妙融入教学环节,满足个性化教学需要,助力高校高效开展英语课程育人实践。同时可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线上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将英语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贯穿于教室内外和课前、课中、课后。

3.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个体对信息的感知、觉察、甄别、筛选、分析、解读、整合、评价、分享、创新以解决实践需要的综合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 1 0 - 2 0 2 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新成果转化为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达到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具备较高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则应具备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与获得的途径更为多样化,学习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听课,学习的地点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或实验室,学习的模式与评价方式也随之更为灵活多样。国际名校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TED等互联网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足以能够与其兴趣、专业、原有基础等相匹配的学习资源。日常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的准备, PPT 课件、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设计与制作,科研工作中的相关资料的搜索与整理、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论文等研究成果的撰写都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果英语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既不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必将严重阻碍自身的职业发展。 因此,英语教师需要随时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信息搜索、筛选和整合能力。英语课程思政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必然要求教师提高信息素养,围绕以德育人,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分析、解读、整合、评价、分享、创新。提高教师的信息知识运用能力对授课效果、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科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需开拓多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如专题培训、学术研讨、学科竞赛等方式,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搜索意识,提高教师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水平。

三 结语

大学英语承担了英语知识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的功能。广大英语教师不仅要学识育人,更要以德育人,不断提高自身的育人修养、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 实现语言与育人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 黄林林. MOOC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16-21.

[2] 王春香. 课程思政化视阈下英语教师思政素养提高的路径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6):149-150.

作者简介:

冯红琴, 女, 副教授,1975年生,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大学英语教学.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猜你喜欢
教师素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