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晓
摘 要:以《学前心理学》为例,利用BOPPPS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过程监控,探究了BOPPPS教学模式在《学前心理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BOPPPS教学模式效果明显,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具有自主性、积极性、创新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学前心理学;BOPPPS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引言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门课程的设计主要是“以学定教”,其中主要内容包含学生学习和教学设计,学生学习主要包含学习态度注重实用性;学习迁移呈现被动型;教学设计主要涉及到教学的应用性(调整理论和应用知识比重)、外部动机(加强实践教学)、情绪愉快(注重多感官参与)、迁移能力(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四个因素。而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便化由来已久,大学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 教学现象仍然普遍存在[1],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很低[2](罗宇,等, 2015;陈立群,等, 2018)。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则是相对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能动性低,個性化发展不突出。
BOPPPS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的教师技能培训,是一种以教学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学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结合“学前心理学”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二、学前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随着时代的要求而转变。许多高校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执行教学计划,认为把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详细讲解,自己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而不考虑学生能力的训练,更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态度。虽然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能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但是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自创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也很难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一直存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把知识单向传授给学生的独自完成的过程。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个性发展。这种教学方法造成了教学内容机械,课堂气氛死板,教学效果低下。大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三)教学手段运用能力不强
教学手段的革新,其方向应该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具体地说,就是要应用多媒体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授课。但是部分高校老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师+黑板+粉笔”传统教学手段。很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不熟练多媒体教学方法。
三、BOPPPS教学模式在《学前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应用
(一)“BOPPPS”"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技师技能培训,该模式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遵循自主性与目标导向原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目前该模型已被33个国家引进采用,在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而.且近些年也引人我国,在教学改革研究中被借鉴使用,应用实践表明BOPPS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效果、有效率、有效
益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将教学全程设计为“引入、目标、前测、交互、后测、小结”六个阶段,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之前告知教学目标以实现目标导向,并对学生进行学前摸底测验,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情况,再根据这一测验结果设计互动式的参与式教学活动。
(二)BOPPPS教学模式在《学前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应用
此部分以《学前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一节为例,利用BOPPPS教学模式在《学前心理学》的教学设计的过程。
1.引入
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大家去幼儿园实习,大家如何能够与自己所在班级的小朋友融为一体呢?怎么样才能让朋友喜欢你呢?”此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特性进行讨论:小班、中班、大班每个班级的儿童都有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哪些特征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共性。随后教师给予补充和总结: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阿来的与其他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从而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
2.学习目标
通过PPT详细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目标明确。
本节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定义;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掌握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2)能力目标
能够针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注重分析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心理特征;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习惯;
3.前测
本节中的重点---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在一个时期容易出现,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这个使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迅速发展的时期就是关键期。让学生讨论,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怎么样关键发展因素,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通过讨论、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展现自己的学习水平,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
4.交互
交互是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核心环节,此环节的设计要体现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的深入到教学中,并在其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中做、做中学,结合教学目标,此环节的主要涉及如下:
(1)对于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学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当提出最近發展区后,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任何学习是处在-定社会或有实际意义的背景下,包括学习者原有经验、所处的社会文化系统、课堂中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等多方面。那么,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如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把握其最近发展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2)“问题解决”历来就是学习与教学理论流派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学则应当为学生提供重新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研究表明: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引发了学生对不同类型学习的迁移,增强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
5.后测和小结
再所有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在课堂后期进行后测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和评分,然后根据测验结果由教师进行总结,在总结时引入下一节的学习内容: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三、结语
在《学前心理学》这门课中,长期使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发现课堂上设置的章节测验的结果明显高于传统的讲授法。经过教学实践表明,BOPPPS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016年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BOPPPS教学模式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xh57)的结题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罗宇,付绍静,从BOPPPS教学模型看课堂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课室,2015(6) : 16-18.
[2]陈立群,仝慧茹。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I].教育教学论坛,2018(24) : 191-193.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