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东
摘 要:通过本自制仪器,向学生展示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现象,让能量转化过程更清晰。在教学中,教师借助直观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分析能量转化的原理。
关键词:能量转化;自制教具;实验
1实验背景
以粤教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为例,《热机与社会发展》被编排在第十二章第四节。随着汽车的普及,热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教材有彩图,并且旁附了详细的说明,但作为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没有实验器材就不够直观,很多知识讲解起来印象也不够深刻。鉴于此,笔者自制了“热机”演示仪,展示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2主要结构
如图1,主缸为长10.0cm,外直径约23mm的大试管,内部活塞为长5.0cm,外直径约14mm的小试管,大小试管均采用木塞和橡皮圈做好密封,两木塞均挖一大小适宜的小孔,插入铁线作为“连杆”。大木塞另挖一小孔,接上连通管,连通管的另一端与背面的“次缸”相连接。“次缸”采用外径约16mm的针筒(去掉针头),活塞处同样接出“连杆”。前后两“连杆”与光盘的转轴相连,并固定在支架上。
3实验演示
3.1仪器组装
如图1,用废弃的木料做一大小适宜的支架,在支架右侧钻孔,并把光盘固定好。在光盘靠内侧钻一小孔,接上“连杆”,“连杆”另一頭钻入小木塞后固定,光盘转动一圈,确保小试管的左右移动不会顶到大试管底部和大木塞,此时便确定了大试管的位置,将其固定在支架上。如图2,在光盘转轴的背面做一“转杆”,随着光盘的转动,当小试管移动的最左端时,“转杆”处于竖直状态,在“转杆”的下端钻孔引出“连杆”,“连杆”的另一头与针筒的活塞相连并固定,转动光盘,让活塞在针筒内左右移动,确保活塞不会碰底或拉出针筒,此时便确定针筒的位置,将针筒固定在支架上,用橡胶质“连接管”将针筒和大木塞连接起来,仪器组装完毕。
3.2仪器使用
在转轴中心和“连杆”两侧活动部分加点机油,确保润滑。转动光盘,使小试管移动到最右侧,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着大试管的底部预热2分钟左右,轻轻拨动光盘,可以看到光盘连续转动起来。
4教具特点
4.1成本低、操作方便
本教具需要的材料如木料、光盘、螺丝、铁线、塑料扎带等均是生活常见,甚至的废物回收,需要购买的只有连接管、试管和针筒,而且是很便宜的材料,制作本教具成本低,操作也很简单。
4.2形象直观,效果明显
本教具在操作过程中,连杆带动飞轮的转动,比教材中的图片来得更直观形象,教具结构简单,现象明显,更有利于学生的观察。与其观看课本和课件中的静态图片,不如观察三维的动态实物教具,学生的观察维度得以拓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研究小结
自制“热机”教具演示仪克服了热机结构复杂、抽象等问题,提高了本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现象明显,教具本身轻巧便携,便于让每个学生观察其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效率。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教具仍有不足之处:第一,教具没有热机该有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结构。第二,教具没有热机工作过程中的四个冲程。
参考文献
[1]黄建林,朱春风.“高见度”气体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实验改进[J].中学物理,2017,35(04):38-41.
[2]任少铎.基于安全性的“做功改变内能”实验改进[J].中学物理,2020,38(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