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交流是增进文明互学互鉴,推动国家间互通互联的重要方式。分析余华意大利文学之旅系列活动的活动安排和活动内容,能够总结出本次活动充分发挥孔院资源优势;着眼当地民众实际需求;多方联动实现优势互补;经验互通助力协同发展的主要特点,并为其他孔院同类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总结出有益参考:“名人效应”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国门,“精准服务”推动孔院当地化发展进程,“资源共享”实现各孔院共同受益,“榜样作用”推进文化活动多元发展。
关键词:余华 文学活动 孔子学院 特点 启示
一、引言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中的一种审美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交流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孔子学院建设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与特色发展的新时期,分析本次“余华意大利文学之旅”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合作方式,能够归纳出活动的主要特点,进而为之后进行的打造文学特色品牌项目和其他孔院同类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提供参考。
二、余华“意大利文学之旅系列活动”概述
此次“余华意大利文学之旅”活动是多方孔子学院协同组织,中国作家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国家范围内时间跨度、活动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
(一)活动背景
文学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文学作品国际化的趋势愈发强烈。孔子学院作为世界桥梁,理应为世界文学的画板上增添浓烈色彩。
(二)作者简介
余华是中国最著名的先锋派小说家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在语言、结构、叙述方面为中国当代文学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余华的作品在意大利多个城市、多家出版社翻译出版,《活着》等作品在意大利广为流传,受到了意大利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活动简介
2018年10月18日,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余华意大利文学之旅”系列活动在孔子学院总部文化处的大力支持下,由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策划主办,以及其他9所意大利孔子学院协办,共开展讲座16场,翻译课程1场,观众累计超过五千人,在意大利掀起了一场“中国文学风潮”。
三、“文学之旅”系列活动的特点
本次活动不仅给意大利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带去自己的作品,也推动了中国文学在意大利的发展和传播。本次系列活动无论是促进文学之间的沟通,还是在深入文化交流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着眼当地民众实际需求
“余华意大利文学之旅系列活动”高度重视并尊重受众的文化心理特征和叙事方式,以意大利人习惯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文化编码转换,讲述中国故事,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旗舰项目和成功案例。
意大利民众期望有更多的中文书籍被翻译成意大利语,意译版的中文书籍不应该只是单一的以词译词,而是应达到“信、达、雅”,既保留原文的美感,在翻译的过程中又融入新的美感。本次“余华意大利文学之旅活动”中的翻译课程关注民众需求,通过高质量的课程培养和储备更多的中意高级翻译人才,为高层次、高水平的中意文学以及中意文化交流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方联动实现优势互补
本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由米兰格林扎纳·卡佛(Bottari Lattes Grinzane)文学奖组委会和意大利各个孔院共同承担。多方合作出资的方式为每一个活动节省预算,且未减弱活动原本达到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孔子学院的全球网络布局优势,携手合作伙伴,实现协同发展。意大利的各孔院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实现了区域孔院间的优势互补,确保活动更加顺利且有效展开的同时,将活动影响力扩大到整个意大利,乃至全欧洲。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舞台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经验互通,助力协同发展
意大利各个孔院之间互相参考余华在当地的活动信息和内容,加强各地活动的丰富性和可行性,活动结束后将活动进展和心得相互交流,互通活动经验,去粗取精,为以后的活动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单凭一家孔院的“单打独斗”無法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系列活动,意大利各个“兄弟”孔院同心同力,合力拓展活动范围,共同打造文学传播优质平台。
意大利的孔子学院在推动语言和文化传播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与这些孔子学院国际化的眼光是分不开的。通过本次活动,为世界孔子学院文化交流提供了借鉴,并以此推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文学之旅”活动的意义
本次“余华意大利文学之旅系列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其余热仍在继续。这次活动带给意大利民众的不单是中国作家的到访,还是中国文化的融入,也为今后同类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总结了有效经验。
(一)“名人效应”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国门
“名人效应”,即名人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务、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近年来,意大利各个孔子学院都曾邀请知名作家进行文学活动,以增进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使当地读者更加贴近和了解中国文学,这不仅是面向意大利文学爱好者的文化传播,更是中国文学发展更加国际化的一步,是推动中意文学、世界文学交流的有效方式。
本次活动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走出了校门,为意大利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与余华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中意文学的距离,使意大利文学爱好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内涵,近距离接触中国当代文学,思考中国文学不同于世界文学的闪光点,为世界文学交流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推动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二)“精准服务”推动孔院当地化发展进程
意大利读者渴望走进中国文学,了解中国文化,更希望了解中国知名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本次活动面向当地读者的实际需求,为意大利读者与中国作家的互动交流搭建平台,满足意大利文学爱好者对中国文学的好奇。孔子学院的文化项目由简单单一转化为多元丰富,由硬性传播转为软性深入传播,由单向推动转为多方互动,是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创新进展。为孔子学院继续以多渠道、新形式和当地化的方式促进中意文学的双向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做好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资源共享”,实现各孔院共同受益
本次活动多机构共同参与,实现了各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助推中国文学在意大利进一步普及。同时,意大利各个孔院之间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在活动过程中深入交流,使各个“兄弟”孔院齐头并进。
本次活动通过及时的沟通和完美的协作,合理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增加了孔子学院在意大利的知名度,更推动了意大利孔子学院汉语传播和文化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榜样作用”推进文化活动多元发展
本次活动反响巨大,不仅为同类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树立了成功典范,还推动了多个新项目的衍生。一方面,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圣马力诺大学孔子学院计划再次邀请余华与广大意大利读者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国家汉办汉学工作处受到本次活动启发,计划以意大利各孔子学院及其合作大学为依托,开展新的语言和文化项目,在意大利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的青年中选拔优秀人才,赴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为期两周的高级研修班,培养高水平的意大利青年人才,为有志于文学翻译的意大利青年提供学习、交流与施展才华的平台,增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加深他们对中国的感情,同时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域外传播培养生力军。
五、活动反思
意大利的各孔院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实现了区域孔院间的优势互补,确保活动更加顺利且有效展开的同时,将活动影响力扩大到整个意大利。但活动中仍然存在溝通的不及时,以及突发状况的及时应对。对此,策划活动前期应同时做出两份计划,以使活动可以更加完美地进行。
六、结语
在全球孔子学院建设进入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与特色发展的新时期,不同孔院之间的通力合作,有利于提高孔子学院的凝聚力,以及各孔子学院间经验互鉴、资源共享,同心协力助推文化交融、民心互通,不断推进孔子学院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本就是一项艰巨繁杂的历史任务,每一次的进程都是推动世界在历史长流中进展的一小步。而这在世界进程中的一小步,都是中国文化走向国际化的推动力,看似微不足道,却也掀起了一片涟漪。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应该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传承,一个民族的强盛,都是以文化兴盛作为支撑点的,文化的繁荣,是推进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一笔。
参考文献:
[1]郑才华.加大文化传播力度促进孔子学院建设可持续发展[J].新闻传播,2013(12).
[2]郭薇.意大利声乐艺术作品分类及其演绎技巧[J].歌海,2013(04).
[3]周延松.基于孔子学院的中医文化海外传播[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5).
[4]郑静芝.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作者简介:杨迎,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7级,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