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耦合协调模型应用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20-03-10 01:02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充分性子系统耦合

万 易 赵 媛

在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已经成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障碍,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是我国在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存在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其发展也必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对其发展的平衡性与充分性状况进行评价是基础。鉴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性与充分性发展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受篇幅所限,本文仅研究其中的充分性发展评价问题。

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评价实际上体现为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以及供需双方所处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匹配程度和匹配状态的度量,而已有的图书馆评价相关模型(如LibQUAL+、“3E”绩效评估模型等)难以胜任,故本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探究引入此模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试图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探寻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后续有关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1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内涵及评价意义

1.1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内涵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是指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公众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三者之间有效匹配的态势。首先,“有效匹配”原则上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具体体现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图书馆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三者之间相互匹配、协调发展的状态。其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应满足的需求不仅指基本文化需求,也包括更高层次的、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仅能满足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原则上是不充分的。再次,充分性发展是相对的,用户的文化需求也必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也只能是特定时间段内的相对状态,长远来看,没有终点,必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上述定义揭示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三个重要要素,一是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二是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三是经济发展水平,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内涵

R1表示经济发展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相互作用。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决定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成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因之一[1,2]。具体而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某一区域的财政收入水平,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划拨,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绝对值越高[3]。二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将促进社会公众践行终身学习,提高其信息素养[4,5],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最终促进经济发展。三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胁迫作用,即不恰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损害。如果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大大超前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加重区域的财政负担,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然而,正如加尔布雷斯丰裕社会理论所言,从长远来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远远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将损害“经济的成绩”[6]。因此,充分性发展对R1的要求便是两个子系统间相互匹配,避免产生胁迫作用,从而维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有效运行。

R2表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需求的决定作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引导着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它为需方提供了消费对象,其水平和方式决定了需求的水平和方式。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对供给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需求反作用于供给。需求的增加和转变将刺激图书馆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规模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最终促进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7]。当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刚好满足需方的需求时R2达到最优状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将有效运行。这时,供给的决定作用不会损害社会公众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也不会因为供给能力超越需求而导致需求对供给的促进作用无法发挥。因此,对R2进行评价便是对供需双方是否匹配及其匹配程度的度量。

R3表示经济发展水平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决定作用。社会公众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层次受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作用过程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公众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其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其次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安彦林、马静指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形,即当社会公众的收入水平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公共文化服务将难以满足其文化需求,他们将更加关注竞争性、排他性的文化服务[3]。正因如此,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日益扩大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经济的增长。由于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而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故对R3进行评价主要侧重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决定作用的度量上。

1.2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发展的不充分性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对不充分程度进行准确把握无疑是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基础性要求。单从这点上看,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意义已经显而易见。而上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丰富内涵则进一步证明了对其进行评价的价值和意义。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是否充分,完全取决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及图书馆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三者之间的相互匹配程度和匹配状态。这三者又是由大量具体要素组成的子系统。为此,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实际上就转化为这三个子系统间相互匹配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处于不断提升的态势。而这三个子系统之间如此复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对其进行准确评价的必要性。因为不论哪个方面的匹配状态不能得到准确把握,都会连带影响其他方面的匹配。比如,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图书馆供给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匹配状况,假设其所导致的直接影响是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从长远看,这一后果必然影响图书馆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图书馆的非良性发展及社会公众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这一状况都会对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产生叠加负面效应,从而形成经济发展的非良性循环。因此,探寻出一种有效评价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意义重大。

2 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中具有不适用性

国内外在图书馆及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方面成果丰硕,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绩效评估。其评估理论博采众长,3E理论[8]、4E评估理论[9]、平衡计分卡思想[10]等得以系统论证和广泛应用。基于丰富的评估理论,柯平和宫平(2016)[9]、陈波和耿达(2013)[11]、金家厚(2011)[12]等学者构建了大量的绩效评估框架与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方面,定量评估成为主流,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得以广泛运用[13-17],亦有部分学者对图书馆绩效进行定性评估[18]。第二,质量评估。相关研究主要从用户视角出发,将服务质量评价与用户需求相关联[19]。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是文化机构服务质量评估的重要理论基础[20],用户满意度、用户忠诚度等在质量评价中发挥作用[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是质量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SERVQUAL、LibQUAL+等评估模型仍占据主要地位[22]。第三,价值评估。以理论研究为主,包括价值定义、评估导向等内容[23,24],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亦有所涉及[25,26],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备受关注[27,28]。此外,国内学者还关注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定级评估和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的测度研究。前者包括指标分析[29]、实践指导[30]等内容,部分学者还讨论了评估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如柯平(2016,2018)等指出第六次评估据有科学性、创新性和指导性,其评估结果能够直接反映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水平,但其对图书馆个体的影响较为显著[31,32]。王丙炎等(2018)则认为第六次评估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格式、内容和定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33]。后者主要指使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对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等化程度进行评价[34,35]。阅读服务和新媒体服务亦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资源和用户是阅读服务评估的重要维度[36],移动阅读服务中技术维度也受到了学者的关注[37]。新媒体服务评估主要涉及绩效和影响力评价,以微信和微博为主要评估对象[38]。

可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日趋完善,但遗憾的是,针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这一产生于当前时代背景的新需求、新趋势,现有图书馆及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成果有以下不适应或不足之处。

第一,未能体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匹配”本质。虽然学界对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涉及质量、绩效、成效等多个维度,但这些维度仅揭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方,而矛盾的解决重点在于弥合供需双方之间的鸿沟。因此,充分性发展评估的重点是测量供需双方之间的匹配程度如何,而不是供需中某一方的发展程度如何。

第二,对图书馆的评估缺乏系统论视角。实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需要政府、图书馆、用户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但目前学界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绩效、成效等的研究多将图书馆视为一个独立个体,缺乏将图书馆置于整个服务提供系统中的视角,没有对外部环境与图书馆服务提供、图书馆服务提供与用户需求间的关系进行考量。

第三,评估指标体系整体性不足。目前学界对评估体系的构建大多仅面向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的某一方面,导致了评估结果对图书馆发展现状揭示的不全面。未来的图书馆评估体系应更加多维、综合,以反映图书馆发展的全貌。但由于不同评估体系的评估视角、评估主体、评估方法有所差异,仅将其简单拼凑在一起也是不可取的。

第四,评估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有待增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不仅是一种既定的状态,亦是由不充分走向充分的过程。当前学界对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多针对某一时段或时点进行,评估指标体系缺乏连续性。这一方面是由于评估执行过程缺乏连续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指标体系设计时多关注对评估时间段内数据的采集,缺乏与过去数据的比较,也缺乏对未来发展潜质的评估。因此,在设计评估指标时可适当增加比较性指标,并将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融入其中。

3 耦合协调模型应用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的必要性

上述评价模型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中的不适用性,从反面充分说明了引入一种全新评价模型的必要性。耦合协调模型恰能克服上述弊端,以“匹配程度”的度量为中心,从系统论视角出发,考虑图书馆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兼顾评价的全面性与动态性。从此层面看,引入该模型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而言,是完全必要的。

3.1 耦合协调模型概述

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提出的协同理论认为每个系统都由大量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强弱决定系统是否有序。当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较大而独立性较小时系统整体呈现出有序性,反之则呈现出无序性[39],有序能引起系统内部潜能的释放,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而无序导致系统的衰退[40]。协同理论揭示了系统兴衰的关键是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那么问题便在于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应如何衡量?耦合协调模型回答了这一疑问。

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可以反映某一系统两个方面的特征:(1)系统的有序程度。耦合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系统、要素或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41],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正效耦合,即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的演变与整体系统发展方向相一致,各子系统或要素间相互促进、良性共生;二是负效耦合,即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的演变与整体系统发展方向不一致,各子系统或要素间相互消耗、走向衰退[42]。各子系统或要素相互作用的强度用耦合度衡量,因此耦合度刻画了整体系统的有序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耦合度不能区分正效或负效耦合。(2)系统的综合效益高低或功能强弱。协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子系统或要素配合得当、相互促进而使系统整体健康、良性发展[42],正效耦合即为协调。耦合协调度反映了各子系统或要素正效耦合程度的大小[40],反映了整体系统的发展趋势,而健康、良性运行的系统能带来更高的综合效益或更完善的功能,因此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综合效益高低或功能强弱。

耦合协调模型使用数学函数表达了系统有序、良性发展的要求(即耦合与协调),它由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功效函数反映了某一子系统对整体系统的“贡献”,即其发展水平的高低;耦合度函数反映了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强弱;耦合协调度函数反映了各子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计算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能定量化地刻画系统的发展方向。这一模型具备两个显著特点:其一,耦合协调模型的适用对象是一个系统而非独立个体;其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的是某一系统各要素或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而非各自的发展程度,这种要素或子系统间的关系决定了系统整体的兴衰。正因为这些特点,它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3.2 应用耦合协调模型的必要性

(1)耦合协调模型是关于系统发展的理论,将其运用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中能突破当前图书馆评价的个体倾向。图书馆评价研究经历了绩效评估、质量评估和成效评估三个阶段[43],虽然评价主体、评价技术不断丰富,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不断提升,但绩效、质量和成效的评价都忽视了图书馆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绩效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产出,其重心是图书馆本身而较少涉及其他系统。质量评价和成效评价虽然考虑到了用户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但对二者与图书馆之间关系的关注是单向的而不是相互的。质量评价关注的重点是用户满意度,虽考虑了用户评价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改进的影响,但并未揭示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供给对用户需求的影响。成效评估强调图书馆资源或服务供给对用户技能等的改进及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影响,但并未涉及外部环境对图书馆资源或服务供给的约束作用。耦合协调模型的功能之一是揭示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将其引入图书馆评价有利于综合考虑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增强评价的系统性。

(2)耦合协调模型对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度量,突破了以往图书馆或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研究仅侧重矛盾某一方的局限,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匹配”本质相一致。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内涵决定了对其充分性发展的评价实质上就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三者之间的匹配程度和状况的评价。这一评价内容决定了引入耦合协调模型的价值与意义。因为耦合协调模型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内涵都是对关系的度量,而无论图书馆的绩效、质量或成效评价,其评价内容都仅立足于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因此,使用耦合协调模型方能体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内涵,从而揭示发展的充分程度。

(3)耦合协调模型可以揭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由不充分走向充分的过程。当前我国图书馆评价以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一次性短期评价为主[41],指标体系的差异导致评价结果难以比较,从而造成了图书馆评价的动态性不足,耦合协调模型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时间耦合协调是耦合协调模型的运用场景之一,它指系统从不协调到协调的周期过程[44]。耦合协调模型可以通过计算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系统各子系统时间序列数据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揭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趋势,体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动态性内涵。

(4)耦合协调模型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充分性发展与平衡性发展联系起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的根源在于发展不充分,耦合协调模型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中的另一运用场景在于横向对比各区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程度,从而揭示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是否平衡。

4 耦合协调模型应用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的可行性

耦合协调模型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中的可行性是由模型本身的性质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内涵决定的。

(1)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符合耦合协调模型对适用对象的要求。耦合协调模型描述系统的有序、良性发展,系统产生正效耦合的前提是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是有机联系的[45],而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各子系统间相互关联,区域经济发展、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三者间的关系决定了系统能否有效运行及系统的发展方向,满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的条件。

(2)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内涵与耦合协调模型内核具有一致性。如前所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由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子系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子系统构成,充分性发展是三者相互匹配而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由不充分走向充分的态势。这一内涵实际上是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三个子系统间正效耦合的要求,即一方面要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是有序的,另一方面要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效益和功能具备上升趋势,而耦合协调模型正是对正效耦合程度的度量。

(3)耦合协调模型具有普适性,已被应用于相关领域评价。赫尔曼·哈肯指出各种系统的行为是相似的而不受学科影响,可以采用同样的数学模型描述不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变[39],由此决定了耦合协调模型在刻画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中的普适性。可以说,无论什么学科领域,只要其评价对象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系统,评价内容是对子系统间关系的度量,并且反映整体系统的发展态势,理论上说都可应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评价。同时,耦合协调模型时间序列的比较表明,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动态性,能够体现系统发展的态势,空间分布场景下的运用更是消除了对某一系统在不同地域范围内进行比较时的量纲差异,增强了评价模型的可比较性。事实上,由于系统广泛存在于各学科领域,因此对耦合协调模型的运用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人文科学。以人文学科为例,耦合协调模型被广泛运用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经济学、区域发展评估、生态环境等领域,如:吴玉鸣等(2008)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构建评估模型对经济增长-环境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整体系统的和谐性进行评价[46];高楠等(2013)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旅游产业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47];周成等(2016)研究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48]。在图书馆学领域,也有少数学者在图书馆评价中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如吴伟亚等(2017)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图书馆服务供给与当地居民图书馆服务需求是否平衡及平衡性的区域差异[49],李莉(2013)运用该模型评价区域经济增长和图书馆发展两个系统间的协调增长程度[50]。二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协调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整体系统的发展状态,证明了该模型用于图书馆学领域的有效性。

5 结语

本文就引入耦合协调模型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力图将抽象的匹配程度转换为可量化的正效耦合程度,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后续研究将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围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展开,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揭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充分性发展的面貌,为实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衡、充分发展,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当前的主要矛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充分性子系统耦合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再谈高三化学讲评课的实践与探索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