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文
(甘肃省敦煌市肃州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敦煌 736200)
近年来,我国牛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实现收入的稳步增长。但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疫病防控,势必增加疫病暴发风险,引发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基于实际需要针对性地开展牛羊等牲畜疫病的日常防控、监测工作,实现疫病数据的科学采集与有效管理,构建阳性病场监测机制,对感染、发病牛羊等牲畜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促进牛羊健康养殖有积极作用。
牛羊布病主要由布鲁氏菌诱发,传播路径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一旦出现布鲁氏菌感染的情况,牛羊会出现生殖器官炎性坏死、肝肾脾结节等病变,病变的发生,对于牛羊正常生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干扰,怀孕母畜发生流产的概率较高,公畜则会出现睾丸炎症,生殖系统的病变,对养殖效益的提升产生了限制作用[1]。
目前,对于牛羊布病的检测,主要依靠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方式,对牛羊布病个体进行初次筛选,在初次筛选后,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检测人员需要根据临床病症,进行牛羊布病的确诊。通过布病的诊断,养殖户可以明确布氏病的流行情况,为后续牛羊养殖过程中布氏病防控提供方向。
牛羊布病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的监测过程中,暴露出基层检测机制不完善,检测工作不及时,养殖户配合度不高,阳性畜隔离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整个牛羊布病检测的成效,对于布病防控产生消极影响。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基层检测机制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设备的先进程度、人员的调配管控不合理,导致牛羊布病的检测成效不佳[2]。目前,牛羊布病的检测主要依托于实验室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方式,进行致病菌的科学检定。为保证整个检测过程中的有效性,排除检测结果的误差,实验室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检测设备、检测环境等作出管控,推动检测工作的有序进行。但乡镇没有设立兽医实验室,也没有配备相关检测设备,牛羊布病的检测工作仅局限于市级实验室,检测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基层牛羊布病的检测成效,对于后续布病的监测、应对产生了不利影响。
牛羊布病在监测过程中,暴露出监测工作不及时、监测成效不佳的问题,监测的滞后性,无疑影响牛羊布病防控的有效性、实时性,最终造成防控成效的下降,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由于人员配备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作出检测结果,每年的检测工作局限于某一个月,不能够常规开展牛羊检测工作。布病监测体系不够健全,监测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牛羊布病监测的计划安排,导致布病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较差,无法准确掌握牛羊布病的流行情况,对于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3]。
现阶段,我国牛羊养殖尽管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户小规模养殖较多,部分牛羊养殖户,由于对于布病严重性的认知水平不高,没有充分掌握布病的危害性,加之自身养殖经费投入有限,部分养殖户在布病防控环节积极性不高,配合度相对较差[4]。
牛羊布病传染性高,对于阳性确诊的牲畜,需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以实现传染源的有效控制,实现健康牲畜的有效保护,合理管控牛羊布病的威胁范围,确保牛羊养殖活动的顺利进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检测人员少,血样多,不能够及时作出检测结果,导致阳性畜隔离不及时,无法在短时间内根据牛羊布病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阳性畜的隔离工作。
牛羊布病监控体系完善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加大资源投入,在乡(镇)一级建立布病检测实验室,并且积极做好人员配置工作,设置专门岗位,建立常态化的布病监测机制,指导养殖人员常年开展布病检测。同时结合现阶段我国牛羊布病的流行情况,及时做好技术升级,引进现代化的布病致病菌检测设备,提升牛羊布病致病菌识别的精准性。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检测人员工作能力,例如严格遵循相关检测要求,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并做好样品的管理工作,避免感染、溶血等情况的发生。通过设备升级、人员培训等工作,逐步构建起基层检测机制[5]。
在牛羊布病检测过程中,需要突出监测重点,保证监测的实时性。各地区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备的监测方案,通过系统的检测,提升监测工作的实效性,推动牛羊布病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积极做好日常宣传工作,提升养殖户的配合度,降低监测工作开展难度。
阳性畜检测出来以后,及时通知农户进行隔离,阳性畜隔离过程中,需要做好隔离区域的划定工作,通过空间的合理划分,有效切断传播路径,减少布病的流行性。同时在阳性畜隔离过程中,在短期内做好扑杀及消毒灭源工作,实现牛羊布病的针对性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