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骋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科研处,浙江宁波,315012)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时的延伸,并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择业和就业行为。对职业教育而言,掌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学校更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科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也有利于学生厘清自己的职业追求,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因此,研究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对职业院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数十载,研究成果颇为丰厚。国际上,Super[1]、Holland[2]、Schein[3]等学者分别对职业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刘玲玲[4]、都三强[5]等也对职业价值观的组成维度进行了探索。但是,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本科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较少涉及以技师院校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因此,本文的探索旨在了解、掌握技师学院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课题组以宁波某技师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根据Rokeach的价值观模型设计编写问卷初稿。问卷主体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对每项叙述按照“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分别计1—5分,设置问题21项,并通过专家审核完成内容效度的评估。课题组随机选取该校学生78名进行预测试,并对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问卷信度达标。最后,课题组运用因子分析法测试问卷结构效度,删除不符要求题目3项,完成最终问卷的定稿。
在正式调查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和年级分布,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该校机械、电气、商贸、建筑四大专业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280份,收回问卷27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267份。
本研究运用SPSS 软件录入问卷数据,采用科隆巴赫系数法(Cronbach’s alpha)进行信度检测α>0.7,证明该问卷的信度达标。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测,结果如表1,KMO和Bartlett检测达标,数据适合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正交方差法(vmax)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旋转矩阵如表2所示。该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可分为五个维度,概括如表3所示。
表1 正式调查的KMO和Bartlett检测
表2 因子分析法结果
表3 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总体情况
表3显示了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从该表可知,被试学生的发展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的均值较低,说明该校学生对职业的发展性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认同度;职业面子和创造力的均值接近3(中立),说明学生对这两个维度的认同度相对较弱。从五个维度的标准差可知,学生在稳定性、舒适性和职业面子的选择上分歧较大,对创造力具有较为一致的选择。
表4 不同性别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性分析
1.性别差异
根据性别,本研究对每个维度的数据做独立样本t检验,选择95%置信区间。根据方差齐性检测(levene)结果,记录对应的p值,具体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职业面子、发展性、稳定性、创造力四个维度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男女学生在这四个维度的价值观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舒适性维度p<0.05,说明男女生对职业舒适性的认同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2.年级差异
本研究根据年级将每个维度的数据分成4组。方差齐性检验显示不同组别的方差呈齐性,对每个维度下的4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记录相关数据如表5所示。
从表5可知,职业面子的均值随年级的升高而递增,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面对自己的求职择业时更趋于理性。该维度方差分析的p值小于0.05,说明不同年级学生对职业面子的认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舒适性的均值随年级的变化具有波动性,说明不同年级学生对求职时的舒适性考虑具有较大分歧,方差分析的结果同样可印证这一点。发展性的均值随年级的变化较小,方差分析的p值大于0.05,说明不同年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同度较为一致。稳定性的均值随年级的增加而递减,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在考虑就职时更加看重稳定性。同时,方差分析亦证明不同年级学生在稳定性的认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创造力的均值随年级的升高而递增,说明学生对职业创造力的认同度随年级的升高而递减,且不同年级段学生的选择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观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一定程度的保守趋势。
表5 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性分析
3. 专业差异
本研究按专业将每个维度的数据分成4组,以方差齐性检验显示不同组别的方差呈齐性,并对每个维度下的4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记录相关数据如表6所示。
从表6可知,不同专业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的5个维度上的得分有较为接近的均值。同时,所有维度方差分析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该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6 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性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知,该技师学院学生在稳定性、舒适性和职业面子三个维度上的分歧较大,这反映了学生个性的多元化特征。差异性分析表明,性别和专业差异对该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影响不显著,而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一些显著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对职业面子和创造力的认同度有下降趋势,而对稳定性的认同度有所增加。这一趋势表明,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其理性思考的能力有所增加。这有利于他们毕业后能更加合理地对待择业、就业问题。但是,调查结果也表明,年龄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闯劲和进取心,使他们的职业价值观趋于保守。这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又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鉴于技校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中表现的特征和暴露的问题,学校在今后的教育中应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专业课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上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还应该对接职场, 让学生对本专业在职场中的定位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使他们明白专业能力的成长不仅应夯实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还要尽可能发挥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技能。
学校要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自我分析、自我定位,强化学生职业价值观中积极、进取的因素,矫正其中消极、保守的观念,使其学会站在全局的高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理性的思考。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有片面追求舒适性的不良倾向。对此,学校可从人文素养培育入手,通过涵育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其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