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25名不同年龄段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的构成成分比较*

2020-03-10 02:20周鹏李剑刘韦卓顾飞王玉涛吴帮卫沈俊谢坤顾文韬熊楠青高秀芳施海明罗心平
关键词:抗凝房颤年龄

周鹏 李剑 刘韦卓 顾飞 王玉涛 吴帮卫 沈俊 谢坤 顾文韬 熊楠青 高秀芳 施海明 罗心平

控制CHA2DS2-VASc评分的危险因素是防治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卒中事件的有效途径[1-2]。不同年龄段房颤患者尽管CHA2DS2-VASc评分总分相同,但除外年龄及性别因素,其危险因素的构成成分可能明显不同;了解这种不同年龄段的血栓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对于针对性采取措施防治血栓事件十分重要[3]。遗憾的是,目前对不同年龄段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构成比的特征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的构成成分差异,为针对性防控危险因素、减少血栓事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房颤人群数据识别系统[4],将其中明确诊断(包括门诊和出院诊断)为“房颤”和“房颤”(ICD编码I48.x01)的病人信息的相关字段进行收集,将诊断含有“房颤”或“房颤”的所有患者的信息导入房颤数据库中,收集房颤数据库中2015~2018年所有住院房颤患者的临床信息。

1.2计算CHA2DS2-VASc评分 根据患者的临床信息来手动计算CHA2DS2-VASc评分。有“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予心衰的1分;有“高血压”或“高血压病”诊断的予高血压的1分;在1944年及以前出生的患者予年龄的2分,在1945~1954年间出生的患者予年龄的1分;有“糖尿病”、“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诊断的予糖尿病的1分;有“脑梗死”、“脑卒中”、“脑栓塞”、“心源性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予卒中的2分;有“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狭窄”、“外周动脉闭塞”、“主动脉斑块”诊断的患者予血管疾病的1分;女性予性别的1分。

1.3分组分析 按照患者的年龄,以65岁为界,将患者分为65岁以下的“非老年组”和65岁以上的“老年组”,将“老年组”分为65~84岁的“亚老年组”和85岁以上的“超老年组”。再将每10年划分为一个年龄层,分为“55岁以下组”、“55~64岁组”、“65~74岁组”、“75~84岁组”、“85~94岁组”、“95岁以上组”6个亚组;并将非老年组、亚老年组、超老年组分为卒中、非卒中亚组。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若样本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分类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如不符合χ2检验条件则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总体基线资料及非老年组与老年组的对比分析 收集到房颤数据库中2015~2018年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信息,共7 017人,92 257人次,选择其中诊断信息完善的的住院患者共1 527人,剔除102名缺少年龄或诊断信息的患者,最终统计1 425人的CHA2DS2-VASc评分临床信息。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年龄更大,高血压、心衰、女性的比例更高(表1)。

2.2CHA2DS2-VASc评分分布 最低评分0分,63例;最高评分8分,8例。CHA2DS2-VASc评分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图1)。

2.3各个年龄亚组的CHA2DS2-VASc因素构成 按照年龄分组,分别计算出各组人数及CHA2DS2-VASc评分的指标构成。高血压和心衰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比例升高;而性别的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具有明显趋势(表2)。将相邻年龄分组之间的CHA2DS2-VASc评分的构成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可见在55岁以下组和55~64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65~74岁组和75~84岁组无统计学差异,85~94岁组和95岁以上组无统计学差异,可将无统计学差异的组进行合并分析,即非老年组、亚老年组、超老年组。

表1 患者基线资料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P<0.05

图1 CHA2DS2-VASc评分散点图

2.4卒中患者与非卒中患者的对比分析 因CHA2DS2-VASc评分主要为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将各个年龄组间的卒中组、非卒中组进行亚组分析(表3),可见在非老年组中,卒中患者糖尿病的比例较高;在超老年组中,卒中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非卒中患者(P均<0.05)。

表2 各组人群的CHA2DS2-VASc因素构成/例

注:75~84岁组与85~94岁组比较心衰比例,以及55~64岁组与65~74岁组比较高血压比例,*P<0.05

表3 不同年龄组卒中和非卒中亚组的CHA2DS2-VASc因素分析/例

注:同年龄组内卒中与非卒中亚组相比,*P<0.05

3 讨论

CHA2DS2-VASc评分于2010年起取代CHADS2评分被ESC指南推荐应用于所有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5],并在全球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但是CHA2DS2-VASc评分仅对不同年龄进行了不同的评分,而对于不同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脑卒中的类型和部位仅应用了相同的评分,而且对于脑卒中和心功能不全的定义不够明确;而且评分的内容不够全面,已有研究证明血脂的水平升高会增加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率[6-7],而吸烟史也被提出是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8],但并没有表现在评分中。

在本次研究中,CHA2DS2-VASc评分的各个因素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各有特点:①心功能不全:已有研究证明不论房颤患者或非房颤患者,充血性心衰都是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9-10]。但在本次研究的人群中,心功能不全的分布仅表现为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并未在卒中组和非卒中组间表现出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可能因为CHA2DS2-VASc评分对心功能不全的定义尚不够明确。②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其终身的卒中风险高于无高血压者[11]。高血压在任何年龄层中都是CHA2DS2-VASc评分构成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例也随之升高。超老年的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要显著高于非卒中的患者,而85岁以下的卒中患者虽然高血压的比例也高于非卒中患者,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年龄较轻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更好,或高血压的累积作用对老年人更明显。③糖尿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相似,与卒中和动脉硬化均具有相关性[12]。在不同年龄的患者的对比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未表现出差异;而不论65岁以下还是85岁以上的患者,卒中组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卒中组,提示对于年轻的房颤患者,控制血糖的平稳至关重要;对于老年房颤患者,糖尿病的治疗也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④血管疾病:目前指南的定义中,血管疾病指既往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和主动脉斑块[13],是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4]。此次研究中,血管病的患病率在各个年龄比例相近,与临床实践相符,但在卒中患者与非卒中患者中也未见显著差异, 可能因既往心肌梗死的诊断未得到重视,且外周动脉疾病和主动脉斑块未得到有效的检查和明确诊断。⑤性别:既往研究指出,女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动脉栓塞风险较男性更高[15]。在本次研究中,各年龄段的男性房颤患者均多于女性;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的性别差异未表现出差异。说明除CHA2DS2-VASc评分本身外,可能吸烟、血脂等其他因素对卒中的发生有影响;或CHA2DS2-VASc评分中的性别评分可能对于国人并不适用。⑥卒中:卒中在低龄患者中的比例高于高龄患者,这可能是因为低龄患者的合并症少,同时就医比例较低,房颤的检出率不高导致的。

本次研究发现,CHA2DS2-VASc评分对于各个年龄层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卒中与非卒中患者的对比分析中,85岁以下患者的差异要少于85岁以上的患者,说明前者的卒中更多源于房颤本身,而后者的卒中和血压、血糖控制不佳等其他危险因素具有更高的相关性。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患者仍有一定的卒中风险[16],根据指南在评分0~1分的患者中并无进一步积极抗凝的指征,但本次研究提示如果CHA2DS2-VASc评分为1分其中仅合并糖尿病者,有必要积极控制血糖甚至提前启动抗凝治疗。而在85岁以上的“超老年”患者中,根据CHA2DS2-VASc评分,这类患者必定有抗凝治疗的指征,但同时根据HAS-BLED评分,这类患者也是出血的高风险人群,因此对于超老年的患者,应用CHA2DS2-VASc评分指导抗凝治疗需谨慎,对于8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若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需要在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抗凝治疗;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仅因年龄、性别达到抗凝指征,患者仍有暂缓抗凝治疗的空间。在85岁以上的患者中,除抗凝治疗外,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降压、控制血糖也至关重要;而在85岁以下患者中,CHA2DS2-VASc评分的升高主要来自高血压和卒中,因此除控制危险因素外,通过手术治疗减轻房颤负荷对卒中的预防可能效果更佳,此外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寻找房颤患者卒中的更多危险因素,从而更加完善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评估。

猜你喜欢
抗凝房颤年龄
变小的年龄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
年龄歧视
算年龄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