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对徐州地区大蒜叶枯病的田间药效

2020-03-10 08:16赵永强樊继德陆信娟刘灿玉张碧薇杨峰
广西农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吡唑百菌叶枯病

赵永强 樊继德 陆信娟 刘灿玉 张碧薇 杨峰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徐州市 221121)

叶枯病是大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从播种出苗到大蒜成熟期均可受害,一般减产10%~30%,严重发生时损失达40%以上[1]。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耕作制度、栽培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大蒜叶枯病发病呈急剧上升趋势,常大面积发生,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极大的挫伤蒜农的积极性,成为大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2−3]。

化学药剂防治是目前生产上防治大蒜叶枯病的主要方式,前人筛选出了诸多低毒高效的防治药剂[4−6],本研究从中选择了效果较好的6 种化学药剂,对其在徐州地区大蒜生产上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为保障本地区大蒜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药剂为:75%百菌清WP,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70%代森联WG,巴斯夫欧洲公司;60%唑醚·代森联WG,巴斯夫欧洲公司;250g/L吡唑醚菌酯EC,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560g/L嘧菌·百菌清SC,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0g/L嘧菌酯SC,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供试大蒜品种为“徐白蒜1号”。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置在徐州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N34°18′5.27″,E117°24′5.81″)。试验地块土壤理化性状均匀,有机质18.21g/kg,全氮0.69g/kg,速效磷36.66mg/kg,速效钾93.13mg/kg,有效硅66.29mg/kg,pH值为6.31。另外,该地块连续多年种植大蒜,有较重的叶枯病发病史。

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参试药剂施用浓度设置为75%百菌清WP1500g/hm2、70%代森联WG1500g/hm2、60%唑醚·代森联WG 1500g/hm2、250g/L吡唑醚菌酯EC 600mL/hm2、560g/L嘧菌·百菌清SC 1800mL/hm2和250g/L嘧菌酯SC 900mL/hm2,对照处理为清水。处理小区面积8.75m2(3.5m×2.5m),间隔0.5m,随机排列,3次重复。大蒜于2018年10月10日播种,常规模式栽种及日常管理。参试药剂与清水对照于2019年4月2日第一次叶面喷施,间隔7d喷施一次,共3次。分别于第3次喷施后7d(4月23日)和21d(5月7日)调查各处理大蒜叶枯病病情指数。大蒜鳞茎收获后自然晒干,测产。

1.3 数据调查与处理

大蒜叶枯病发病情况调查、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 算 方法 参 照 文献[7−9]。 采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进行数据基础处理,采用SPSS 17.0验证处理间差异显著性(Duncan’s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药剂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本试验第一次药剂处理时间为2019年4月2日,气温尚低,处于大蒜叶枯病病程的前期或初期,田间难以准确识别病症,为了减少误差,将叶枯病初始病情指数视为0。药剂处理后大蒜叶枯病发病情况如表1所示,参试的6种药剂处理的大蒜植株在第3次施药后7d和21d两次调查的叶枯病病情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且药剂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参试药剂对大蒜叶枯病均有防治效果。

比较两次调查的防效发现,参试的6种药剂在第一次调查(4月23日)中表现防效较好,嘧菌酯、代森联和嘧菌·百菌清最高,在55%以上,百菌清、唑醚·代森联和吡唑醚菌酯次之。第二次调查(5月10日)中各处理大蒜叶枯病均严重发生,防效仅能维持在8.71%~12.42%。

2.2 参试药剂对大蒜鳞茎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大蒜鳞茎产量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各药剂处理的大蒜鳞茎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代森联、嘧菌酯和百菌清3种药剂处理的鳞茎产量增幅最高,分别为11.63%、11.06%和9.77%;嘧菌·百菌清、吡唑醚菌酯和唑醚·代森联等3种药剂处理的产量增幅较小,分别为8.27%、7.74%和7.45%。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表2 药剂处理对大蒜鳞茎产量的影响

2.3 参试药剂防治大蒜叶枯病的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6种药剂处理可以增加大蒜鳞茎产量1462.50 kg/hm2至2283.83 kg/hm2,按照徐州地区2019年6月中旬毛蒜通货收购价格7元/kg计算,销售收益可以增加10237.50元/hm2至15986.81元/hm2。除去3次施药成本约900元和药剂成本,参试的6种药剂在2019年防治大蒜叶枯病的纯收益以代森联最高,达到14681.81元/hm2,嘧菌酯和百菌清次之,分别为12841.31元/hm2和12024.00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6种参试药剂对徐州地区大蒜叶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药剂间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参试药剂在徐州地区防治大蒜叶枯病的可持效期却较短,第三次施药后7 d防治效果在46.93%~56.71%,施药后21d却仅能保持在8.71%~12.42%。其原因可能是大蒜喜冷凉怕热[10],两次调查之间气温明显升高,大蒜遭受高温胁迫[11]而早衰,进而逐步丧失对叶枯病的抗性。另外,时春喜等[12]和孔素萍等[13]的研究发现,本试验参试药剂在相似调查时期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明显高于本试验结果,可能是因为施药方式、气候条件等差异引起。

表3 药剂防治大蒜叶枯病的经济效益

虽然参试药剂的可持效期较短,但也可以提高大蒜鳞茎产量7.45%~11.63%。结合2019年6月中旬本地大蒜收购价格与各药剂防治成本,发现采用70%代森联WG 1500g/hm2的纯收益最高,达到14681.81 元/hm2,250g/L嘧菌酯SC 900mL/hm2和75%百菌清WP 1500g/hm2次之,分别为12841.31元/hm2和12024.00元/hm2。

因此,建议徐州地区大蒜叶枯病药剂防治选用代森联、嘧菌酯和百菌清等3种药剂交替使用,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延缓病原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吡唑百菌叶枯病
水培蕹菜使用吡唑醚菌酯的水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估
改进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水果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
鸡胗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检测
[3+2] 反应合成吡唑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75%百菌清·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吡唑类农药概述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
再力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