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静女》
全诗抒情叙事单纯,天真有趣,颇具牧歌情调。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的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第二、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有一种重章叠句之感,有一定的匀称美,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之间的特殊类型,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画人物的恋爱心理首尾呼应,别具真率淳朴之美。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充满了思乡怀人之情的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一位女子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得绚丽灿烂,让人顿感女子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泼来的一盆冷水,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游子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诗是写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的手法抒写漂泊异地的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与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国风·周南·汉①广
《诗经》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②,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③矣,不可方④思。
翘翘⑤错薪⑥,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①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②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③永:水流长也。④方:桴,筏。此处用作动词,坐木筏渡江。⑤翘翘(qiáo):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形容高出的样子。⑥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燎炬为烛,少不了干柴,即“薪”,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训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B.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连,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C.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
D.二、三两章描绘了樵夫与“游女”之间曾经的爱情:“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
2.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这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
去者日以疏
《古诗十九首》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楊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注],欲归道无因。
〔注〕故里闾:指故居。古代人聚居地称为“里”。闾,本义为里巷的大门。
训练
1.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
诗。
2.对本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运用了比兴创作手法,高度概括,富有哲理。
B.七、八两句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氛围。
C.一“去”一“来”属于时间顺流;“郭门”“里闾”则是空间对流。
D.本诗语言看似浅显,朴素自然,实则清新典雅、余味无穷。
3.清人朱筠有云:“末二句一掉,生出无限曲折来。”请结合作品对此加以分析。
答:
杂 诗
◎曹 植
微阴翳阳景①,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②,处者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阳景:太阳光。②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有盼役夫早归之意。
训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到来,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鸟飞鱼游。自然物象的变幻,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
B.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诗以“眇眇”形容服役之地荒僻邈远,也显出人物内心的愁苦无助。
C.役夫征发时严霜凝结、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晞、苦尽甘来,物候变换中寓含着人物内心悲喜变化的今昔之感。
D.九、十两句借典抒情,感怀深沉,游者和处者同心离居,一悲叹乱离,一殷切劝归,对举并写,凄恻动人。
2.三、四句对诗歌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阮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