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沈 敏
浙江安吉天荒坪镇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下,借助“两山理论”完成了乡村建设景观设计及实践,一方面,完成了新城镇建设与村庄整治目标;另一方面,依托于自然资源,在总体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时期,运用产业化发展思路,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转换成了具有实际效用的绿色发展产业。下面以此为出发点对主题展开具体论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称经济模式,其原则建立在降低碳排放量,提升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水平之上。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以能源为核心,通过科学技术路径与生产管理路径的资源整合,创新经济制度,发展出具有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化运营体系,进而将物质生产与效用生产结合起来,透过物质生产效率的提升,转化出更具社会化属性的效用生产效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其发展水平进行有效评价,并从各个评价子系统实现评价机制的有效落实。
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子系统层包括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借助每个子系统层的指标层具体指标设置,可以通过指标类型的“正”与“负”,结合权重计算获得评价指数,进而完成具体的评估。
在总体经济体系建设时期,扩增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因此,传统时期以政府调整形式为主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式中,在新时期增加了市场驱动因素。根据天荒坪镇低碳经济发展工作的具体驱动因素分析,一方面,镇政府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国家政策提供的顶层设计理论,抓取了其中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理念,在因地制宜的条件下,结合当地实际条件,用全要素分析方法,对当地的“房舍”、“农民”、“风尚”、“环境”等建设要素进行了解析;制定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另一方面,从市场驱动因素出发,吸收了经济领域的产业链思维,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化发展进行了统筹思考,依托于当地自然资源,持续做深“两山”转化文章,构建了一条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我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主要矛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在天荒坪镇低碳经济发展工作中,一方面,面临着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另一方面,面对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尤其是在为人民服务宗旨下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压力与碳排放增加压力。在多重压力之下,天荒坪镇弘扬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顶住各项压力,将其转化成了具体的问题,然后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主要矛盾分析法,区分清楚了自然资源作为物质生产要素,向效用生产转化的矛盾,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乡土文化与城镇化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等。
经过细致区分,提炼出了问题,然后在分析问题后,制定了总体上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并为其赋予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形式。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将“两山理论”与“低碳经济”关联了起来,找到了当地发展要走的道路。
天荒坪镇低碳经济发展工作的实施分成了若干项目,根据项目的差异,又划分了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在实际的发展状态方面,将总项目与分项目全部纳入到了低碳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下,将整体的发展转换成了“中国美丽乡村”的项目产品建设,进而根据项目设计、项目材料、项目产品生产、项目产品运营,构建了当地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化。
比如,在绿化项目设计方面,就以要素分析方法,对当地的树种进行资源调查,选择了银杏作为优势树种,设计了自然式群落形式的“银杏大道”;由此构成了以“银杏大道”构建起来的自然生态风光,形成了整体上的审美意境。再如,在风土人情的设计方面,结合乡土民众的审美习惯,选择自然材质类型的石、木、竹,匹配性的融入了现代工业设计中的照明设施,形成了由低、中、高层次化的造型景观,整个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有度,产生了和谐共生的生活场景;而且,在公共区域的设计,交通网络与周边景观的结合,有效吸收了碳排放物,使自然化解了碳排放量。
天荒坪镇低碳经济发展中,将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了起来,使自然资源与人居需求之间产生了一种共生关系,因此,从对自然影响的一面看,保护了自然,通过人工的设计,在自然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互相依存的新型发展模式。从对人居环境的一面看,天荒坪镇通过“美丽城镇”建设,使乡村中的自然资源优势获得了有效发挥,并借助自然优势化解了碳排放量大的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增强了自然对人的积极的影响。
同时,依托于城乡一体化,将镇作为一个过渡地带,发展出了一个具有城市与乡村共性的新型城镇形态,创新了一种与中国本土城镇化发展相适宜的城镇发展形态,并且在形态的创新之中,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其形态化提供了保护手段。将且将这种新型城镇,通过市场机制,以绿色产业的方式,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进而生成了一种具有全球化性质的低碳经济型城镇发展方式。
自《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浙江省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长篇通讯以来,天荒坪镇就受到了格外关注,产生了一种类似“集群效应”的反方向响应,当地民众、政府的发展行为首先受到了高度肯定;非当地民众与政府,则希望通过学习、参观,甚至模仿,吸收其发展经验。从小的层面分析,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镇点,扩大其效用生产范围。从大的层面分析,随着响应渠道的拓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同类型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本土化的城镇化发展研究,必然会将其创新发展转化成一种更具推广意义的城镇发展理论,进而使其效用生产效率获得扩增。
根据现阶段天荒坪镇低碳经济发展工作成绩看,人均GDP、当地居民收入、人口密度,在项目实施后,获得了调整;单位能耗与人均能耗,及工业增加值能耗,获得了控制;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人均碳排放量与单位经济排放量强度也有效降低;天荒坪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加,人均公共使用空间获得了扩增,公共绿地面积有效增加,环保财政支出增加比例明显提升。这种以低碳经济发展工作为主的改革建设方式,产生的明显结果有两个,一是在物质生产效率方面,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潜力,在生产方式转变的情况下,在根本上改变了物质生产效率。二是从物质生产效率提升中转化出了具有精神属性的效用生产要素,产生了具备物质性的“生态场景”和非物质性的“绿色产业”特征的项目产品,并且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生成了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随着总体经济体系的持续性建设,在多个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了物质生产效率向效用生产效率方面的转变。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荒坪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既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完成了物质生产效率提升,将原有的自然资源转化成了具有更大潜力的生产要素,通过对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的科学规划,在构建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化发展思维,建立了具有“绿色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扩增了当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从根本上实现了效用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