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夏媛 ,吴浩 *,葛彩英 ,陈颖 ,赵新颖 ,孔慜 ,高文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0%出现视网膜病变,8%出现视力丧失[1]。调查显示约75%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在发病15年内出现DR[2]。但早期诊断、及时激光治疗可防止95%患者出现视力丧失[3]。全科医生作为基层首诊医生,承担着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及长期随访任务。而构建疾病预测模型可帮助全科医生对个体的发病风险进行预测,早期识别DR的高危人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国内DR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多基于住院患者的研究[4-5],社区开展研究较为少见,为此,本研究拟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适合社区的DR风险预测模型,以期能够有效预测DR患病情况。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421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且能配合眼底照相检查。排除标准:既往患有眼部疾病或有眼部创伤、手术史;拒绝或无法配合检查。
1.2 研究方法 (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模型组336例,检验组85例。(2)询问病史:由全科护士完成病史信息收集,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指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以上)情况等基本信息。(3)资料收集:全科护士指导患者于健康自测中心完成身高、体质量、血压测量。同时录入近1年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蛋白等。(4)眼底检查:以黄斑为中心拍摄非散瞳眼底彩色照片,存在眼底检查结果异常者,散瞳后进行眼底复查,必要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完善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模型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发生DR的相关因素,得出的相关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DR风险预测模型,绘制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患者发生D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方程的诊断临界值由约登指数最大确定。将检验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计算预测结果与模型组临界值比较,得出灵敏度、特异度以及
本研究价值:
以社区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眼底病变筛查,据此建立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风险预测模型,可提高社区全科医生DR筛查效率,便于全科医生进行精准的糖尿病管理,并适时地将DR患者转诊到专科医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本研究不足:
(1)本研究主要局限于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中心的研究,不是大范围的多个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能具有选择性偏倚;(2)样本量较小,适用人群有限。下一步可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调查和研究。ROC曲线下面积。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判读:ROC曲线下面积≤0.5为完全无价值的诊断;0.5<ROC曲线下面积≤0.7为诊断准确性较低;0.7<ROC曲线下面积≤0.9为诊断准确性中等;0.9<ROC曲线下面积<1.0为诊断准确性较高[6],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42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DR患者共87例,其中模型组69例,检验组18例,一般资料见表1。
2.2 发生DR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模型组是否发生DR(赋值:是=1,否=0)作为因变量,以年龄(赋值:连续变量)、性别(赋值:男=1,女=2)、病程(赋值:连续变量)、吸烟情况(赋值:是=1,否=2)、BMI(赋值:连续变量)、收缩压(SBP)(赋值:连续变量)、FBG(赋值:连续变量)、餐后2 h血糖(赋值:连续变量)、HbA1c(赋值:连续变量)、血肌酐(赋值:连续变量)、尿素氮(赋值:连续变量)、TC(赋值:连续变量)、TG(赋值:连续变量)、LDL-C(赋值:连续变量)及尿蛋白(赋值:阳性=1,阴性=0)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BMI、SBP、FBG、HbA1c、LDL-C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及构建预测模型 以模型组是否发生DR(赋值:是=1,否=0)作为因变量,以年龄、病程、BMI、SBP、FBG、HbA1c、LDL-C为自变量(赋值同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因素有:病程(β=0.196,OR=1.217,P<0.001)、SBP(β=0.028,OR=1.028,P=0.038)、FBG(β=0.409,OR=1.506,P=0.003)、HbA1c(β=0.594,OR=1.811,P=0.001)、LDL-C(β=0.360,OR=1.434,P=0.038)。据此,构建的DR风险预测模型为Y=1/〔1+e-(0.196X1+0.028X2+0.409X3+0.594X4+0.360X5-16.482)〕,其中,Y指DR发生概率,X1指病程,X2指SBP,X3指FBG,X4指HbA1c,X5指LDL-C(见表3)。
2.4 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组发生DR的预测价值 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组发生D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95%CI(0.845,0.923),P<0.001〕,临界值为0.192,约登指数为0.672,灵敏度为56.5%,特异度为88.0%(见图1)。
2.5 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检验组发生DR的ROC曲线 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检验组发生D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79.1%(见图2)。
大多数全科医生在门诊中均能遇到DR患者,但DR早期通常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借助眼底检查设备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因此患者和医生经常忽视DR[7]。一项关于糖尿病患者DR认知度的调查显示,近2/3患者并未意识到DR的危害性,对检查及治疗知识知道的也不多[8]。另有调查显示,非眼科医生对DR整体认知度不高[9]。眼底筛查在社区实施较为困难,因此本研究拟建立DR风险预测模型,以期帮助全科医生尽早发现DR高危患者。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includ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R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表3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R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图1 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组发生DR的ROC曲线Figure 1 ROC analysis of the accuracy of risk prediction model of DR in model group
图2 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检验组发生DR的ROC曲线Figure 2 ROC analysis of the accuracy of risk prediction model of DR in test group
本研究分析了DR发病相关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建立了DR风险预测模型,便于全科医生对DR发病高风险人群进行预测。本研究结果显示,DR的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其原因可能为病程决定了其他致病因素的暴露时间。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0]。
本研究发现FBG、HbA1c与DR呈正相关,即FBG水平越高,DR患病风险越高,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1],可能由于长期高糖毒性容易导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加速DR发生。本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同时合并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与DR发病呈正相关,这可能与高血脂可导致眼底血管动脉硬化,影响眼部血液供应,加速DR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有助于视网膜状态的改善[12]。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是由于血压增高,可引起视网膜动脉的灌注增加,长期高灌注易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导致DR加重,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13]。
糖尿病患者的病程、SBP、FBG、HbA1c、LDL-C与DR显著相关,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检验组发生DR的ROC曲线下面积0.803,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79.1%,该模型对DR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我国目前DR的患病率高、危害性大,患者及非专科医生存在对该病认识不足、在社区开展筛查困难等问题,国外学者发现利用风险预测模型可减少59%的复诊次数[14]。故借助DR风险预测模型可有助于开展早期的预测和筛查,适时地将DR患者转诊到眼科,能有效提高社区全科医生DR的管理水平。
作者贡献:朱夏媛、吴浩、葛彩英、陈颖、赵新颖、孔慜、高文娟均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吴浩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朱夏媛、陈颖、高文娟负责数据收集;朱夏媛、陈颖负责数据整理;朱夏媛、高文娟负责统计学处理;朱夏媛负责撰写论文;赵新颖、孔慜负责论文的修订;吴浩、葛彩英进行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