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娟,项 蒙,陈欣欣,金海霞,陈文意,贾 曼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 325000
Child Life即儿童医疗辅导,是由经过培训并认证的儿童医疗辅导师为就医的婴儿、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提供以循证为基础的发展性干预措施,帮助患儿及家长应对因疾病和治疗所带来的的压力[1]。Child Life是非盈利性组织,其工作主要关注于患儿住院期间及其他治疗、护理经历所伴随的心理社会问题,应用治疗游戏、学习游戏、感觉表达等方法,提高患儿对压力性环境的调适能力,降低其焦虑水平,促进患儿的心理健康和发育[2]。儿童骨科病房收治的患儿存在年龄较小、理解力不足、忍痛能力差、可沟通性较低等问题,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扰[3]。传统儿童病房的健康教育方式以针对家长说教或院内宣传栏为主,难以引起患儿和家长的重视,使得效果不尽理想;加之患儿家长年龄差异、教育水平不同等原因,使得儿童骨科病房健康教育的难度进一步加大[4]。寻求合理高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已成为我国儿童病房面临的主要问题。2017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骨科病房正式引用人文关怀组织——Chlid Life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在患儿及家长的疾病掌握率和治疗依从性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首先成立科室Child Life小组,小组成员共9名,包括7名护士和2名医生,其中护士长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具体的活动管理与人员分工。在科室设立一个专门的Child Life游戏室,进行童趣装扮,购买儿童桌椅,Child Life组员认真讨论并确定购买有治疗性游戏效果的儿童仿真医药工具箱、医用仪器仿真玩具、儿童打针套餐等,定制术前宣教支具娃娃,征集最佳的娃娃彩绘漫画设计,绘制飞行棋盘。进行为期3个月的准备后开始对新收治患儿应用医疗辅导服务(child life services)的医疗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实施前由护士长全面负责前期环境、物品准备和相关人员培训。
1.2.1角色转换
Child Life组员和患儿进行角色转换。患儿身着儿童医生或护士服装,用各种医用玩具与Child Life 组员一起进行相互体检、打针、手术的模拟游戏。Child Life组员会对患儿及家长讲解住院期间可能遇到的治疗操作。在游戏的过程中,患儿能轻松愉悦地了解住院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的一些医疗操作和用具,医疗用具如去除针芯的静脉留置针、胶布、敷贴、监护仪、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医疗操作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静脉置管或采血等,患儿可以在Child Life组员或医用仪器玩具模型身上模拟操作,使患儿对医护人员真正的治疗操作有初步的感官认识,减少焦虑感,也能让家长更放松。
1.2.2支具娃娃宣教
支具娃娃即为因“骨折”佩戴各种支具的术前宣教娃娃,穿有特制的迷你版手术衣和手术帽,配有病员手腕带,“骨折”部位有支具固定,并且配带了一张术中所需要的X线片。在患儿做手术之前,Child Life 组员用支具娃娃进行术前常规宣教,告知家长患儿去手术室需要携带的物品和规范着装。宣教结束后发给患儿一张根据支具娃娃的形象特征绘制的黑白漫画,让家长和患儿一起完成漫画涂色。这种寓教于乐的术前宣教方式比传统的口头宣教更能让患儿及家属接受,以确保孩子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1.2.3飞行棋游戏
绘制飞行棋盘,棋盘包含入口、出口等9步。入口(起点)即为入院,出口(终点)即为出院,9步分别为交住院费、到护士站认识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术前检查、疾病知识宣教、手术、术后饮食、功能锻炼、出院注意事项、护士站结账出院,各步骤按儿童语言文字配合图片介绍。可以多名患儿之间或者患儿与家长之间通过扔骰子,完成谁先到达终点的游戏方式。骰子设计为1、2、3点,其余3面没有点,避免游戏过快完成。最先到达终点的患儿可得到精心准备的小奖品。Child Life 组员与患儿及家长一起参与游戏,家长能更好地知晓住院的各种流程,为住院、手术、各种检查和功能锻炼及出院后的复查时间做好心理准备。
1.2.4情景再现
Child Life 组员带患儿和家长至模拟床单位,模拟病床床头放置护理等级卡片、饮食卡片及各种高危卡片,责任护士、医生卡片,告知不可以随意取下;告知模拟病床的安全使用方法,特别是护栏、床刹必须在安全的状态,不可在病床上做蹦、跳的危险动作。
Child Life游戏室按游戏内容分4个区域,每个区域配备一名游戏室志愿者。对新入院的患儿,Child Life 组员向家长及患儿介绍科室游戏室,对所有能下地行走或者病情允许能抱入的患儿开放,自愿参加。家长陪患儿进入游戏室后,Child Life 组员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阶段指引到合适的游戏区域,对入院2 d内患儿进行角色转换和情景再现游戏,对术前24 h内的患儿进行支具娃娃宣教,对术后1 d患儿进行飞行棋游戏,让患儿4个游戏区域都能体验。每个区域内患儿人数限制3位。对下肢骨折或是行动不便的患儿,Child Life 组员带支具娃娃到床边进行术前宣教及漫画彩绘,可进行飞行棋盘游戏,也可带游戏室内的医用玩具到患儿床旁进行角色转换和情景再现游戏。每个游戏时间控制在15 min,以不影响患儿治疗及休息为主。Chlid Life游戏室开放时间为每周一到五的18:00-19:00。每例患儿及家长均预先用免洗速干消毒液消毒双手,待干后进入游戏室。游戏结束后所有玩具必须放回游戏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备第2天使用。飞行棋盘予塑封,方便消毒后重复利用。对已有创口感染或者体温大于38℃的患儿,提前告知家长和患儿暂勿入内,避免交叉感染。所有游戏均在患儿家长陪同下和Child Life 组员及游戏室志愿者一起完成。
选取2018年2月至5月(实施Chlid Life医疗模式)的10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2例,女48例;年龄1~7岁,平均(3.6±3.8)岁;髋关节发育不良10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例,先天性畸形斜颈3例,骨软骨瘤8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肱骨髁上骨折35例,桡骨骨折9例,手外伤10例,股骨干骨折11例。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Chlid Life医疗模式实施前)的100例住院患儿进行对照,男55例,女45例;年龄1~8岁,平均(6.8±2.2)岁;肱骨髁上骨折42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8例,先天性斜颈6例,手外伤14例,股骨干骨折1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5例。Chlid Life医疗模式实施前后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Chlid Life医疗模式实施前后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患儿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从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饮食知晓率、功能锻炼掌握率、复查时间知晓率等方面,综合考察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问卷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56~0.72。患儿治疗依从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骨科患儿治疗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内容包括输液治疗依从性、功能锻炼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规范用药依从性,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6~0.84。
2.3.1Chlid Life医疗模式实施前后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实施Chlid Life医疗护理模式的家长各项健康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实施前,见表1。
表1 Chlid Life医疗模式实施前后患儿家长各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2.3.2Chlid Life医疗模式实施前后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实施Chlid Life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的患儿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 Chlid Life医疗模式实施前后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近年来由于儿童骨科护理工作所引起的护患纠纷严重地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进程[5]。儿童就医会因对环境及医疗服务人员的陌生而产生焦虑,疾病、检查、创伤性操作及手术等一系列医疗体验会给患儿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反应,如恐惧、焦虑等,这些体验会降低患儿的配合程度,威胁患儿的心理健康,甚至给患儿造成心理创伤[6]。Child Life强调人文关怀,其工作主要关注于患儿住院期间及其他治疗护理经历所伴随的心理社会问题,应用治疗性游戏、感觉表达等方法,提高患儿对压力性环境的调适能力,降低其焦虑水平,促进患儿的心理健康和发育[2]。医院管理者通过应用Child Life新理念医疗服务模式,对患儿及家长进行人性化管理,寓教于乐,创建Child Life游戏室,通过4个主题游戏,让患儿及家长了解即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在心理上提前做好准备,提高了患儿对之后压力性事件的应对能力。飞行棋的游戏把疾病知识、手术、术后饮食、功能锻炼、出院注意事项等宣教内容融入到游戏过程中。本研究结果显示,Chlid Life医疗模式实施后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实施前。Child Life 组员与患儿及家长一起参与飞行棋游戏使家长能更好地知晓住院的各种流程,能更好的掌握疾病知识知、健康饮食、功能锻炼及复查时间。
游戏是儿童应对挫折、失败和痛苦的最自然的释放压力的方式。游戏除了促进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正常心理发育外,还能矫正各年龄段儿童的行为,对焦虑以及难以应对压力性环境的儿童具有明显降低焦虑水平,促进适应能力的积极意义[7]。Child life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的主要工作方法就是游戏。本研究通过建立儿童专门游戏室,设计角色转换、支具娃娃宣教、飞行棋游戏、情景再现4个主要游戏,不仅可分散患儿注意力,更能帮助其克服治疗所带来的精神恐惧。Child life医疗护理服务模式为住院、手术、各种检查和操作患儿进行心理准备。所有游戏由患儿和家长一起参与,可以促进家庭对患儿疾病和治疗措施的应对方式,能帮助父母了解患儿对治疗的反应,并通过与父母分享安抚治疗中患儿的策略,缓解患儿焦虑。本研究结果显示,Child life医疗模式的建立,不仅能提高患儿及家长满意度,也可以提高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率和患儿对输液、功能锻炼、饮食及规范用药的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