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男
摘 要: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及创新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往往掌握文化理论知识和框架,无法对文化建立起一种感性认识,限制了传承文化的能力。为了适应现阶段“文化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在文化教学中提出“可见、可触摸式”中外文化体验模式,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到文化实践中去。
关键词:大学生;可见;可触摸;文化体验
“可见、可触摸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形象化教学为出发点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在传统的课堂讲授和PPT图片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发现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基于“可见、可触摸式”教学法的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了一系列文化教学改革,不仅在课堂中使用模型和道具,对文化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可见、可触摸”,也利用第二课堂进行了更深入的文化“触摸”实践。课题研究以“可见、可触摸式”作为切入点,拟通过这个研究,探索高校中外文化体验的有效模式,为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了解外国文化,作出些许贡献。
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为学生开设文化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文化理论导入。首先进行文化“触摸”认知,在课堂中理论教学中,可提供一系列简单的演示和文化传承者的表演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中国文化中的汉服、书法、剪纸、京剧等。找出那些可以用实物说明的结构或概念,然后设计、制作出简单的、适合于课堂使用的演示模型即文化符号来解释这些概念。在可能的情况下,要鼓励学生来设计和制作一些模型和样品,通过这样的“可见、可触摸”,实现课堂上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其次,带领学生参与到文化“触摸”实践,为使学生更好地以“可见、可触摸”方式体验中外文化,因此我将设置文化“可见、可触摸”的实践体验环节。在课堂中根据第一次文化“触摸”建立起的文化认知,让学生进一步接触文化符号,如:唱京剧、制作脸谱、写书法、编中国结、剪纸、做茶艺表演等,实现真正的“可见、可触摸”。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从春秋先秦到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中国戏曲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孕育、融合、演变和不断改革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表演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引进,戏曲也就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的传统戏曲艺术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大多年轻人不懂这门艺术,后继之人也甚少,但是许多外国人非常仰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尤其是京剧艺术,漂洋过海到中国拜师学艺。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戏曲,热爱戏曲,并能够切身参与到学唱戏曲活动中去,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戏曲文化。
在文化“触摸”认知阶段,首先进行戏曲概述的讲解,如:中国戏曲成熟的条件,戏曲种类,发展历史,戏曲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戏曲脸谱和服饰以及戏曲的艺术特点等。在此阶段,通过ppt展示和欣赏播放名家名段,使学生对戏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激发学唱戏曲的兴趣。之后我带领学生参与到文化“触摸”实践中去,主要是学唱与演绎名段和脸谱制作体验。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花木兰》、《女驸马》、《大唐贵妃》大家熟知并具有代表性的曲目,通过课堂上的欣赏,情景的演绎,小组的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
情景式教學法也是现代教育课程中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是在文化学习的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员参与,以一场中外文化元素组成的文化演出或者以和文化相关的作品展示作为考核学生文化课程学习的实际效果。在戏曲课堂中,学唱京剧,进行表演展示,并且通过文化符号制作、民俗文化调查和文化汇报演出等文化实践形式,真正实现对文化的“触摸”。
在一轮文化体验结束之后,系统总结和反思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形成详细的研究报告,整理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合培养学生体验文化学习文化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总结分析以用来作为改进工作的参照。 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动手制作和交流讨论等文化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在学唱经典剧目和绘制脸谱过程中提高对中外文化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内心对于文化的真正热爱。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经验、共享经验,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扩大中外文化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这种文化体验模式比以往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更加具有亲和力,更生动和活跃。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戏曲课程的学习,通过与戏曲的亲密接触,有机会以全程“可见、可触摸”的方式接触高雅文化,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在戏曲文化体验过程中,很多同学深深喜欢上了戏曲艺术,并通过文化表演等形式展示这些文化形式的美,激发了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中外文化的学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活动中。
结语:
“可见、可触摸式”文化体验模式本身具有创新性。它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文化符号或模型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同时关注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针对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式微的局面,提出“文化型”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对于汉语及非汉语专业的学生,要把对中外优秀文化的认知、内化和传承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以此也可以带动学生会在语言学习过程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通过“可见、可触摸式”文化体验模式的实施,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既重语言又重文化”,认识到文化之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在“一带一路”大环境下的大学生首先建立起“文化先行”的概念。
参考文献:
[1]郭金龙.浅析如何让戏剧戏曲走进大学生[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5
[2]卢曼萍,潘晓华.体验:实践教学的重要内涵-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解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3)
[3]周雪英.浅析实践体验式教学的三种方法[J].新课程,2017(11)
[4]颜晓华.关于戏剧戏曲教育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北京大学收录,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