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锐 刘澧沙
摘 要:2018年10月5日苏富比拍卖行事件是行为艺术的又一代表作,班克斯的名画《气球女孩》在落槌瞬间,这副价值千万的画作被隐藏在画框底部的碎纸机碎成条状,也成功引起了艺术届的激烈讨论。涂鸦艺术虽是外来品,但在中国发展迅猛,问题也随之显现。文章以个案研究法与比较分析法,論述行为艺术的表达方式及涂鸦艺术蕴含的反叛精神之间的关系,探讨今后中国社会应如何对待涂鸦艺术。
关键词:班克斯;行为艺术;涂鸦艺术
一、班克斯的“破坏”艺术
“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行为艺术必须包含四个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的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与传统的艺术形式相比,公共性是它的本质特征。[1]
“破坏”在百度百科中本意是:摧毁;毁坏;割裂使破碎;扰乱;变乱;毁弃;虐袭等动词,在艺术实施过程中“破坏”是动词,但艺术结果及其意义是名词,寓意为“破坏的艺术”。杜尚可谓是破坏艺术的鼻祖,其代表作《L.H.O.O.Q》就是“破坏”的过程;镜面之上系列作品是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的代表作,他手举“生成性破坏”符号的木槌砸向自己的形象置于镜前的“镜子”,传达出自我与幻象、分裂与重建的思想。[2]与皮斯特莱托现场摧毁作品相比,班克斯此次苏富比行为在于观众被动的预知性,这也是定义此次班克斯画作损毁一事是否存在炒作的标准。
二、涂鸦艺术的行为性与公共空间的矛盾性
包括涂鸦在内的街头艺术具有行为艺术的性质。网络尚不发达时,人们往往通过街头游行等方式对政治以及社会主见进行宣泄,相对于城市化的主流艺术来说往往充满着创作者的反叛精神,因此,大部分涂鸦被视为带有故意破坏或暴力的消极的行为。但涂鸦艺术不失为一种与他人交流的模式、随意性作者的表达。同时,涂鸦又能以非传统的方式改变周围的环境。与传统的绘画艺术相比,涂鸦艺术不局限于美术馆,而是把展示平台搬到了街头,接受大众的批评并以带有讽刺的意味和独特的形式展示给大众。
涂鸦艺术被视为一种充满着创作者反叛精神的街头艺术,诞生之初就带有创作者和空间公共性之间的矛盾。[3]除了对权威的挑衅和不满,涂鸦也有另一种感情的宣泄,一些医学的临床数据表明涂鸦被认为可能是青少年对创伤性精神刺激后的积极尝试。例如: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于1995年11月4日被暗杀,以色列青年们自发地聚集在特拉维夫城市广场,举着纪念蜡烛、唱民歌,并在市政厅的墙上写涂鸦。[4]
三、班克斯的艺术历程及其艺术创作理念
班克斯伪装身份的行为开始于2003年,在之后的17个月里班克斯一直以伪装的方式将自己的恶作剧表演艺术品带到了各大博物馆,包括卢浮宫。[5]。他还给艺术谋划了一条不用上大学、不用找投资人、不用出卖自己的肉体与精神新道路——想法和互联网。班克斯几乎未抛头露面,唯一一次是卫报采访,平时多是在互联网上与大家互动,他提倡艺术家与所选创作地区有直接的关系,向全新的观众销售个人的作品,说的正是他的涂鸦,并讽刺道:涂鸦艺术是资产阶级艺术世界第一次属于人民。
班克斯的涂鸦艺术作品大都是剪影模板印刷,很具有识别性,他选择这种创作方式有一定原因。18岁的班克斯与同伴一起画火车,警察的出现使没来得及逃脱的班克斯独自藏在一辆发动机油泄漏的翻斗车下[6],这次经历使他意识到创作时间必须缩短或完全放弃,于是制作了第一个钢板模板。他说传统的涂鸦都是低级异议,但是模具则可以保存并且有额外的历史。班克斯无意之中发现可以让画作高产的创作方式和独特的创作理念吸引力投资者目光,而班克斯身为涂鸦艺术者的创作初衷与哄抬价格的投资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也为此次事件埋下了动机。
四、中国涂鸦艺术的本土化发展及展望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街头艺术,在西方多数情况下仍被定义为非法性行为,所以一直被拒为城市化中艺术圈的主流之外。自21世纪以来,艺术家对涂鸦艺术的独特诠释,及创作者以博学的审美情趣对涂鸦进行研究和设计,使得涂鸦艺术相较于其艺术形式在中国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传播的更为广泛[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涂鸦艺术需获申请后方可实施,使得涂鸦艺术便捷性和随意性降低,促使创作者较早转向互联网,即保留了涂鸦本身的意义和精神,又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看到了班克斯树立的教科书一般的榜样,创作者还应反思艺术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照亮社会前进的道路,怎样传达有意义、有思想的主题内容,从而经得起人民及时间的考验。除创作者对自我标准的严格要求外,公共空间维护者与涂鸦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影响作品质量的因素,所以艺术的灌输也应该面向这一群体,可向当地执法机构提供由艺术家领导的研讨会,例如,关于非法街头艺术与适当制裁的探讨等,目的不是将执法人员变成美术鉴赏家,而是提高区分破坏行为和涂鸦艺术的细微差别感受力[8]。
五、结语
《气球女孩》作品被毁事件的主策划人是自身有着不羁灵魂的班克斯,经过收藏者与赞助者的二次发酵扩大了事件本身的影响,而 “破坏”艺术这一理念历史悠久,被当地民众广泛接受。街头艺术是中国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涂鸦艺术是城市视觉元素的主要方面之一[9],中国的涂鸦艺术由于艺术观念和受众群体的习见审美等原因,发展相对平缓,除了艺术空间缺少合理的规划和恰当的维护。另外缺少值得再三回味的作品,而班克斯艺术背后的思想价值力量和线上公共空间的创作理念值得公共艺术创作者借鉴,总的来说,中国涂鸦艺术市场仍待挖掘。
参考文献:
[1] 魏伟.街头·行为·艺术 性别权利倡导和抗争行动形式库的创新[J].社会,2014,34(02):94-117.
[2] 嵇心.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的“贫乏”与丰饶[J].艺术当代,2018,17(06):14-19.
[3] 陈晨.涂鸦艺术与公共空间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4] Klinegman A,Shalev R,Pearlman A,et al.涂鸦:青年应对集体创伤的创造性手段[J].心理治疗艺术,2000,27(5):299-307.
[5] Will Ellsworth-Jones.Banksy背后的故事[N].史密森尼杂志艺术与文化,2013-02.
[6]刘昌玉.特别的艺术土壤造就班克斯[N].美术报,2018-10-27(005).
[7] M.贾斯汀·麦克格雷尔,吴晶莹.涂鸦与城市:关于街头艺术、城市青年与艺术疗愈的新思考[J].世界美术,2020(03):16-19.
[8] Ross JI,Wright B.“我有更好的事情要担心”:警察对大西洋中部城市涂鸦和街头艺术的看法[J].警察季刊,2014年,17(02):176-200.
[9] 赵真.街头艺术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
作者简介:
刘澧沙(1994.11.20—)女,河南,汉,硕士研究生,美术学,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
通讯作者:孙 锐(1978—),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