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沣 黄丽燕
摘要:目的 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实施“三位一体”的急救效果;方法 将94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路径抢救,实验组则按照三位一体急救路径急救;结果 实验组抽搐持续时间(1.12±0.24)min,退热时间(30.25±2.18)min短于对照组(2.13±0.45)min、(46.32±3.42)min,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5.74%高于对照组82.98%,且P<0.05;结论 针对小儿高热惊厥,实施三位一体急救路径,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三位一体急救路径;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1-074-02
当前,小儿高热惊厥已经成为儿科临床上的一类常见疾病,该病通常是机体感染的前驱症状,患儿体温通常高于38℃,并同时伴有惊厥的症状。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突然发生全身或者局部肌肉组织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同时伴有短暂的意識障碍。小儿如果一旦患高热惊厥,若不能及时实施抢救,将可能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后遗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对小儿高热惊厥实施抢救非常重要[1]。近年来,“三位一体”急救路径已经被应用在各类危急重症的急救中,本文就该路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急救效果进行了探讨,详细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94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本研究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高热惊厥,即体温均>38.5℃,四肢伴有抽搐,呼吸节律异常、意识模糊;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器官功能不全、精神障碍、全身免疫性疾病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7例。实验组:男患儿、女患儿分别为27例、20例,年龄分布为3~11岁,平均年龄为(6.54±3.21)岁,体温38.6℃~39.1℃,平均体温为(38.9±0.3)℃;对照组:男患儿、女患儿分别为25例、22例,年龄分布为4~12岁,平均年龄为(6.51±2.14)岁,体温38.7℃~39.2℃,平均体温为(38.9±0.2)℃。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开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急救路径进行抢救,具体方法为:当医院急诊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派急诊护士随120接诊,当到达现场后对患儿实施常规的急救措施,然后再将其运转至医院配合医生开展急救,待急救结束后再将其送至儿科病房中,加强患儿病情的观察。而实验组的患儿则是采用院前、院中、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急救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1.2.1院前急救。当医院急诊科在接到接诊电话后,要迅速急诊并准备好相关物品,待随性的120护士达到患儿发病位置后,首先应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对患儿实施有效的防窒息和休克手段,迅速将口腔中的分泌物清除,并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及时、准确用药,为了避免患儿再次抽搐引起针头滑落,最好采用留置针,长时间的高热惊厥会增加颅内压,在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后首先要行降颅压治疗,静脉滴注 20%甘露醇,剂量为:0.5~1g/kg ,在30 min 内注完(关于这部分内容很多资料都有阐述,如:胡湛棋、廖建湘、付丹编著的《高热惊厥患者的临床急救对策探析》中,如果您院急诊科未实施可以删掉),确保甘露醇在30min内滴完,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药液外渗。然后将患儿送至医院,并在途中告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从而确保患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急救室。
1.2.2医内急救。待患儿经绿色通道入院后,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医师在30s内对患儿的病情予以诊断,在5min内给予开放气道、吸氧、降温、镇静、等紧急处理,并尽可能简化各种程序,有限对患儿进行检查,并尽量少搬动患儿,根据检查结果实施对应的抢救。
1.2.3重症监护。由主治医师向院前急救医护人员、院内急诊救治人员了解患儿的病情,结合患儿的病情实施针对性治疗,并向家属简单介绍患儿的最佳治疗方案,如在患儿高热时,可以首先通过枕冷水、戴冰帽、乙醇擦洗、盐水冷灌、腋部腹股沟颈部冰袋降温等物理方法,针对高热不退的患儿,需要应用退热剂治疗。在对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患儿心理干预,针对年龄稍大的患儿,要鼓励他们积极接受治疗,针对年龄尚小的患儿则应该用温柔的语言,并通过拍背动动作安抚患儿,减少患儿抗拒、恐惧不良情绪[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抽搐持续时间和退热时间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待患儿医院时向其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总分为100分,将90~100分判定为非常满意,将70~89分判定为满意,将60~69分判定为一般,将60分以下判定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检验,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独立样本的计数治疗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当P<0.05时提示对比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对比
实验组患儿抢救成功47例,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儿抢救成功43例,抢救成功率为91.49%,可见实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
2.2两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和退热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为(2.13±0.45)min,退热时间为(46.32±3.42)min;实验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为(1.12±0.24)min,退热时间为(30.25±2.18)min,可见实验组患儿的抽搐持续时间和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
2.3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5.74%高于对照组家属82.98%,且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好发在6个月~3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中,主要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儿童神经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其大脑皮肤抑制功能偏低,非常容易形成广泛的兴奋性冲动,引起神经元大量异常放电,并致使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临床研究发现,如果患儿的体温高于38.5℃时,便需要注意预防惊厥。小儿高热惊厥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起惊厥频繁发生,延长每次持续时间,严重损伤患儿脑组织,对患儿今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产生影响。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以及重症监护作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三者缺一不可。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三位一体的急救路径逐渐被应该在各类急救重症的抢救中,三位一体急救路径主要是由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重症监护救治构成,虽然院前急救属于应急措施,但是及时且正确的救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从而弥补了传统急救路径的不足[3]。
在本文中,通过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三位一体急救路径,结果发现跟传统急救路径相比,患儿抽搐持续时间、退热时间更短,并且明显地提高家属的满意度。这主要是因为三位一体急救路径通过特殊的管理方法和急救团队,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急救流程,实现了急救工作的主动性,多个急救操作同时分工有序开展,确保了每个急救人员救治目标明确,实现了各个流程无缝衔接,从而提高了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冰.针对性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1):61.
[2]黄建梅,李翠娥,李燕红,等.标准化抢救流程在儿科急诊惊厥患兒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188-189.
[3]刘治华.“三位一体”急救路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急救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