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
贵州是我国油茶主产区之一,贵州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及气候、土壤、植被特征,造就了贵州油茶的高原特色。贵州的普通油茶、威宁短柱油茶和西南红山茶等油茶籽油因油酸含量高,其优良的品质被业界广泛认可,是优良的健康好油。
贵州传统的油茶产区在铜仁、黔东南和黔西南,油茶种植的在海拔高度800米以下区域。近年来随着油茶产业的发展,我省的黔南、贵阳、安顺、毕节、六盘水等地市也加入到发展油茶产业之中,油茶种植也从海拔800米提高到了2200米,油茶种植物种也从普通油茶过渡到了威宁短柱油茶、西南红山茶等红茶油茶,逐渐形成了贵州油茶的高原特色。
贵州油茶物种多样性丰富,即有传统的普通油茶,俗称白花油茶;又有威宁短柱油茶和西南红山茶等红茶油茶,从而形成了贵州油茶种植物种的高低搭配,为全省发展油茶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种植资源。油茶具有丰富的品种类型,按照果实成熟时的不同节气分为白露籽、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和立冬籽,按果实不同大小分为小果油茶和大果油茶,按果实不同形状分为球形果、梨形果、桃形果、桔形果,按不同颜色分为红果、黄果、青果、褐果等。
常绿小乔木或乔木,叶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花白色,顶生,秋季10-11月开花,花果同期。是种植最悠久、栽培面积最大的油茶物种。具有适应性强、适生区广、经济寿命长、结实稳定、种仁含油率高、籽油品质好等特点,在我省全境都有分布。目前,我省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有黔玉1号、望碧1号、黎平7号,推广引进的国家良种有长林3、4、27、40、53号,湘林27、78、97、210号和岑软2号、3号等。
是普通油茶类型在黔西南州中的优良农家品种。10~11月开花,白花,花较大。果实圆球形或桃形,果皮红色,果壳光滑有光泽,10~11月成熟,果实中等大小,种仁含油率50%,分布于黔西南州的望谟、册亨两县,具有适宜范围广,早实丰产的特性,适宜我省传统油茶产区种植。目前,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有望油1号、黔油1~4号。
是普通油茶的小果类型,果实出籽率和含油率较普通油茶高。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节间短,枝多叶密,叶片小,革质,椭园形或长圆形。10~11月开花,花白色,顶生,花冠平展。10~11月果实成熟,球形或桃形,果小,果皮极薄,果皮黄色、红色或青黄色,每果含籽1~3粒,鲜出籽率50%以上,种仁含油率48%。在我省主要分布于黎平、从江等地,具有出籽率高、适应性强、高产稳高,抗炭疽病强,不易采摘的特性,适宜我省传统油茶产区种植。目前,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有黎平1~3号,东风1~2号。
又名怒江红山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常生长于海拔1700~2600m的灌木林中或松林下。树形多呈塔形,树姿直立,嫩枝紫红色,叶披针形或长圆形,叶片小,叶深绿色,边缘有密而细的尖齿。1~3月开花,花粉红色、紫红色或白色,顶生,开花稠密,植株矮性、紧凑,可作园林之用。8~9月果实成熟(白露籽、秋分籽),果实较小,果扁圆球形或圆球形,果皮薄,果皮呈黄褐色、红褐色或青褐色,表面凹凸。每果含籽3~7粒,鲜出籽率50%,种仁含油率45%,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5%以上,油酸含量75%以上。在我省主要分布于威宁、赫章、大方、水城等地。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出籽率高,种仁含油率高,油质好等特性,是高寒山区优良的木本油料植物。
常绿灌木至小乔木,常生长于海拔1700~2600m的灌木林中或松林下。树形多园头形,叶长卵形或长圆形,叶片较大。1~3月开花,花粉红色、红色或白色,顶生,花较大。9~10月成熟(秋分籽、寒露籽),果实中等大小,果实圆形或卵球形,果皮黃褐色、红褐色、青褐色,果面粗糙,每果含籽7~11粒,鲜出籽率40%,种仁含油率45%,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5%以上,其中油酸含量75%以上。具有分布广、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种仁含油率高,油质好等特性,是高寒山区优良的木本油料植物。我省主要分布于西部、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区,贵州盘州是其核心分布。
又名长毛红山茶、多齿红山茶。常绿小乔木,常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疏林、山坡上。叶长圆形,前端突尖,叶缘锯齿密而均匀。2~4月开花,花深紅色,顶生,呈杯状。10月果实成熟(寒露籽),果实近球形或梨形,褐色,表面光滑。果实大,果皮厚,平均单果重50克以上,每果含籽9~16粒,鲜出籽率15~20%,种仁含油率40%。我省主要分布于赤水、习水、荔波、天柱、黎平、榕江等地。
(编辑/侯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