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丰富多彩。其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则将介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电化教学以它色彩丰富的画面,展现文字蕴含着的意思,创设所需要的情境。课堂上将那一框框有序无声的投影教材,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发现、思维、探索,就会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语文学科素质落到实处。
一、以图解文,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在因素,以恰当的画面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艺术感染力的影响下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同时通过分析、推理、提出多种解决问题设想,进行灵活的、新颖的扩散训练,并做到训练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四年级时,我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我利用电教媒体的图、文、声并茂及演示动画的功能,制作了一个动态画面,首先出现《虎门销烟》的背景图片,接着由扬声器送出紧张而又有窒息感的背景音乐,再由小到大出现燃烧着烈火的三维动画字:鸦片战争。这样,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置于战前紧张的历史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情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虎门销烟是一项正义的行动?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禁烟而起?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在片断的最后,我播放一段MTV《大中国》来创设情境。通过前面的对比分析,学生已认识到清朝统治下中国的落后,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因而学生特别能唱出自豪感,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教学活动也由此达到高潮。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运用投影手段,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
持教五年级13课《在大海中永生》时,为了烘托课堂气氛,唤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一改过去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首先播放邓爷爷骨灰撒入大海的录像,同时播放哀乐,接着用一段富有情感的导语,创设庄严的课堂气氛。然后一边播放哀乐录音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
课堂上,我运用了三组幻灯片片,一是周总理邓爷爷站在南海边的遗像;二是飞机起飞前在飞机场盘旋的场景。三是邓小平爷爷骨灰撒入大海时人民悲痛欲绝的场面。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使学生完全沉浸于无比悲哀的气氛之中。通过创设这种揪心撕肺的悲痛场面,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特定的庄严哀伤的情景,课堂上师生感情交融,浑然一体、
三、丰富表象,激活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內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年级《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在导入新课时,我深情地说道:“九寨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人间天堂的美称,你们想亲自去游览一下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我就对同学们说:“我们开始出发了。”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地图,然后描述:“我们乘飞机到了四川,下了飞机,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汽车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沟终于到了。”接着就配乐播放九寨沟的录像。同学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整堂课学生们都是兴致盎然。
四、激发兴趣,发展创新:
直观形象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符合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而电教媒体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展示过程、显现内容十分简便,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听、说、读、写,学习字、词、句、篇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给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实景录像,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奇山秀水,优美风光,就会使学生对描写桂林山水的课文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推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需要,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使我们的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凯.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D].扬州大学,2018.
[2]窦继红.应用多媒体设备 促进课堂角色转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9):40-41.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邵刚镇甘城子中心学校 陈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