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度”的艺术,提升历史教学效率

2020-03-08 06:23顾伟勤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史料效率历史

顾伟勤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把握住“度”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考虑难度适中,链接史料的时候要注意拓展适度,在主题探究的时候要注意把握深度。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

【关键词】度;教学效率;高中历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盲目地提出各种超过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引导他们展开海量阅读,主题探究的难度也很大。这样反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因为学生会产生茫然无措感,感觉学习是一件疲劳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注意“度”,用适量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一、设置问题,难“度”适宜

在历史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结合问题展开探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发展历史核心素养。然而,若设置的问题难度过大,则学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探究,学习和讨论都会陷入僵局。所以设置问题要注意难度适度,用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学习“鸦片战争”时,若要让学生直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为何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则这样的问题难度过大,不适合他们展开自主探究。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史料,找出战争爆发前后的重要历史事件,从这些事件中找到因果关系,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背景是什么。此后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阅读的资料,如展现林则徐提交给皇帝的奏折,引导学生分析林则徐为何坚持要禁烟。最后再深入下去,就一些思维上的矛盾点展开深入探究。如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林则徐才是造成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没有他惹怒英国人,战争都打不起来。对这种看法,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在层层深入的分析中认识到战争是英国殖民者为了拓展殖民地而必须要采取的行动,而虎门销烟是一个导火线。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采用历史知识小測试或者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一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究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这样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能因材施教,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让问题讨论变得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链接史料,适“度”拓展

链接史料,引导学生展开课外拓展阅读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手法。但是如果拓展的面太广,变成海量阅读,则学生会感到负担过重,参与兴趣也不大。所以在教学中要选择那些最具有典型性的史料,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展开思考。这样的适度拓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若直接给学生提供文言类原始史料,则阅读难度过大,而且夏、商、西周的时间跨度太大,相关的史料浩如烟海,学生必然难以承受。所以要注意“度”,选择和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如鼓励学生阅读和夏、商时期行政管理制度有关的史料,让他们了解“禅让”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又如鼓励学生了解一下西周分封制,看看西周时期社会分了哪几个不同的阶层。此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资料对比分析,说说西周分封制和禅让制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思考一下世袭制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阅读的范围不大,但是学生却能切中要点。学生结合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禅让制是选出德行好的人作为继承者,而分封制则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这促使贵族和功臣有了管理封地的权利。

在链接史料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抓住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进行分析,拓展了解其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搜索史料。这样既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索史料的能力,又不至于拓展过大,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

三、主题探究,深“度”漫溯

主题探究也是一种能促使学生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好方法,但是若没有把握好度,则学生有可能会朝着某一个方向过度深化,这样难免会造成以偏概全的结果。所以在组织学生主题探究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其发散思考,考虑的角度要多样化,还要注意控制深入的程度,避免出现专一漏百的现象。

学习“古代手工艺的进步”时引导学生展开主题探究的活动,要求他们拓展分析角度,但是却不要过于拘泥某一个角度的深入。如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有哪些手工艺技术,但是却不用了解陶瓷器制作等各个技术的要点分别是什么;又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和民间手工业进行对比,看看谁的发展更为艰难,但是却不用深入探究官营和民营之间的细微差别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认识到了要结合主题展开多元化探究,他们也能围绕主题自主提出问题。如有学生提出:“古代手工艺的发展和古代资本主义发展之间是否有什么关系?”他们尝试自主搜索相关的史料,探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情况。但是这样的分析只需要整体掌握要点即可,不用针对每一项手工艺进行细致入微的探讨。

在组织学生展开主题探究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而不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无限深入下去。所以教师要将教学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整合、内化知识上,要促使他们运用主题活动中掌握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各种问题,组织主题活动,也能更好地把控教学的“度”,让他们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更畅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玉萍.  对中学历史互动探究教学的评价与反思[J]. 考试周刊. 2013 (01)

[2]任烨.  多重解读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渗透与培养[J]. 中学历史教学. 2018 (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史料效率历史
“慢”过程 “高”效率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