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铭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而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学生人小鬼大,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我觉得首先应想方设法在激趣上下功夫。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玩天性好动,喜欢获得成功的乐趣,有其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因此,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共性所在,投其所好。盡可能给他们多一些参与玩耍的机会,多一些实践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就能让他们爱学乐学,学而不倦,学而不厌。
一、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愿望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解除课堂“枷锁”。由于小学生都有好动善问的的特性,他们在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失控言行,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宽容孩子在课堂上出现的某些无意识的小动作、小语言。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会出现交头接耳、转头等现象,也有学生边思考边玩尺、橡皮等,还有学生坐不像坐,将脚放在了凳子上,这些动作到底允许不允许呢?我认为要因人因事而异,有些动作是允许的。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上课老爱做小动作,我多次突然袭击,他却问啥答啥,有时还挺有新意。难道这样的学生也非要他端坐如木吗?如果一味地阻止他做小动作,只会影响上课,是弊大于利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如果严厉禁止,是违反小学生生理特点的。不仅没有实效,反而会得不偿失,让学生生厌,而最大的害怕是久而久之,让我们的学生没有了棱角,没有了个性。他们的行动受阻,他们的思维受到禁锢,因为行为和思维总是紧密相连的。教育的最高标准是“个性的解放”。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播出5岁“中华小诗库”王恒屹,他在挑战不可能的过程中,手里一直拿着个小玩意,及时回答主持人的挑战问题时也是一副玩耍的状态,他的挑战状态惊呆了主持人小撒,也使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为之惊叹。记着在采访王恒屹的家人后得知,小恒毅所积累的诗词,基本都是在他的玩耍中得到的,并不是在培训班或幼儿园通过严格的培训所得。著名文学家鲁迅也认为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新课改的实践证明,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从过去的课堂模式中走出来,创立一种全新的开放式课堂,让学生得到“解放”,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活力,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
第二,课堂上要多为学生创设动起来的机会,让学生身体力行参与语文学习。这会让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倡导学生时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参与中学到语文知识,进而提高语文修养,真正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更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学生掌握的识字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不仅让学生用右手书空,还让学生用左手书空,用脑袋书空,偶尔还让学生伸出一只脚书空呢,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一阵指手画脚、摇头晃脑后,自然也就记住了难写的字。又如,指导背诵《上学去》这篇课文,我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边做动作边背诵。我则成为这次演出的唯一观众。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大胆学做动作,后进生也能积极投人,效果显著。诸如此类,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根据课文内容画画;分角色表演;设计让学生上台参与板书等。总之,只有我们肯做一名有心的语文老师,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动手的机会,学生一定会乐此不疲的跟着老师来学习语文。
二、满足学生好玩的愿望
有“中国数学科普三驾马车”之称的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谈祥柏曾说,让学生获取知识应立足于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学习是他们的第一职业的话,玩就是他们的第二职业。但学习是别人要求的,而玩则是他们心底欢呼的,渴求的。著名心理学家洛克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玩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想象,认识世界。教师要做的就是创设机会让学生玩,然后在玩中引导学生说话,启迪学生思考,寓教于乐,这样的教法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吹泡泡》一文,是这一篇听说训练,课前,我让孩子带来学习工具。一上课,我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尽情地玩一玩。然后,带学生来到了绿色的大草坪。在玩的过程中相继提问:每次吹泡泡前要准备些什么?你吹出来的泡泡是怎样的?像什么?玩了之后,又让学生围坐在草地上,诱导他们想象,我们吹出来的泡泡都到哪儿去了呢?蓝天白云下,孩子们像放飞的鸽子,吹、看、听说,兴趣盎然,思维异常活肤。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吹泡泡课,是他上的这学期以来最有意义的一节课。他吹的泡泡最美,他在泡泡中看到了他自己,泡泡带着他飞上了蓝天,飞向了未来。
三、满足学生好乐的愿望
乐,这里指学生成功后的欢乐,发自心底的可以给学生信心的乐,还指学生心情愉悦,少压力。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在快乐时,大脑中枢抑制消极情绪的部位被激活,产生优虑情绪的部位则沉寂,准备行为的能量增加。“快乐”能相当有效地激发人体的内在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快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包括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愉悦情绪,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主动积极地求知。对学生的评语要充满鼓励、多表扬,即使是回答得不好的答案,也不能直接加以否定。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例如,你的声音很响亮,但不完整,能再说一遍吗?你能积极举手,真好!但想法不太正确,再想想好吗?除了话语多鼓励外,我还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
第二,教师要多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因为这会为学生的自觉学习注人燃料。间隔地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老师赞许的目光、同学美慕的眼神,聆听为自已而响的掌声。这一切会长久地留在学生的心中,激励他们不断地向前,这对后进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多为他们着想,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例如,有的后进生记忆力差,基础不扎实但口头表达较好,可组织看图编故事竞赛。有的后进生思维很慢,但学习用心,字词掌握得较好,就可以组织听写比赛。这样,不仅让后进生“扬眉吐气”一回,地让优生感觉到竞争的压力,有种更强烈的成功感和保持成功的欲望。
自古教无定法,但无论何种方法,都必须从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出发,投其所好,激其兴趣,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语文。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新苑学校(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