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金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这就是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切实以品读文本的语言为重点,让学生从中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所在,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乐享审美的历练。
一、抓住关键性的词句进行品读
在统编教材中,抓住关键词句的学习已经列入语文要素的训练范畴,这就更需要教师根据编者意图,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领学生悉心品味,在咬文嚼字中,获得与作者心智的沟通、理趣的妙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中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教学《小虾》(三年级下册第15课),课文第3自然段开始就是一个关键性的句子“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十分有趣”这一关键词语进行品读:首先需要确认“趣”是指什么?从儿童的角度看就是好玩,然后从这一自然段课文中找出小虾好玩的描写,学生觉得用小竹枝逗玩非常有意思“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气似的”,这种情形又会引发儿童不断地逗弄小虾,好像要让它气个够似的。其次,需要明白这些“有趣”是从哪里来的?一方面是对小虾的喜爱,因为喜爱才会去逗玩,如果缸里不是小虾而是毒蛇的话,走到缸边都会觉得害怕;另一方面是带着喜爱的用心观察,很细小的动作都被捕捉到了“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用三个不同的“一( )一( )”来表达小虾生气似的举动,突出表达出作者在观察时的那种暗暗窃喜从心头不断冒出来,是那种一串一串的;再次,小虾互相之间的“搏斗”也是趣味十足,在搏斗的时候小虾显然常常有蹦跳的动作,或者逃避攻击,或者用力攻击对方,小虾只习惯于搏斗起来就蹦跳个没完没了,却不知道在池塘里那样做很自在,在缸里那样做就带来了危险——蹦到了缸外面的地上,此时如果没有喜欢的小手施以援助,小虾是无论如何也蹦不回水里了,你看小虾喜欢搏斗到连小命都不顾了,是不是很有趣呢。最后,还要注意句子中对环境的限定——缸里,如果小虾是处在池塘里或者更大的水面中,即使再喜欢小虾,也无法去逗玩,更无法看得那么细致、真切了;因为喜欢小虾,才会把它们放在眼前的缸里,方便近距离的逗玩。
二、抓住有魅力的语言进行品读
所谓有魅力的语言,既指那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语句,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又指那些从字面上看去或许是很平常的词句,教师要让学生找出文本中那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好词佳句,并在积累的基础上适当仿说仿写,初步达到学以致用;还要引导学生仔细寻找文本中那些平常的詞句中蕴含着独特意蕴的有魅力的语言,这些语言需要把玩拿捏、推敲挖掘才能辨别出其中的言语智慧。
如教学《落花生》(五年级上册第2课),课文的语言基本上明白如话,即使是父亲教育我们的话也说得很明白,似乎难以找出那种有魅力的语言来。有位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母亲的话:“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引导学生品读。首先母亲这里的说法“过一个收获节”,就是把品尝新花生这种本来比较平常的生活小事变成了一个很有仪式感的重要事情,说明母亲很注重在平时的家庭细小事情上,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正规的养成习惯教育,是不是有一种母爱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在其中,尤其是一个“过”字,能够突出母亲的用心,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过节都是十分注重和讲究的;其次,提议请父亲也来尝尝新花生,又包含着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用意,尽管父亲没有参与种花生的活动,但父亲作为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是不可缺席的,以此可以教育孩子在家庭、集体之中,学会多考虑所有人的利益,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再次,在这一提议的背后还有进一步的安排,那就是让父亲借此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这既是母亲心里写的,又正是父亲真正做的,说明母亲和父亲在教育子女上的想法是一致的;最后,母亲在此提议“过一个收获节”,但在收获节上,父亲与孩子们交谈的时候,母亲却只是点点头而再没有表达什么看法,这种表现其实就像父亲所说的花生一样。母亲说“过一个收获节”这么简单的话语中,包含的竟是如此丰富的内涵。
三、抓住独特性的表达进行品读
这里的独特性表达指向的是语言形式方面的情形,也就是文本中出现的那些有特点的句式以及表达方法。同样这种有特点的句式及表达方法,既包括那些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又包括那些看上去比较平常但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如《白鹭》(五年级上册第1课)中形容白鹭美的那段文字:“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是课文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句子,也可以算是作者仿写了宋玉描写美人的句子,却不露斧凿的痕迹,非常适合描写白鹭的外形之美,有如神来之笔,妙不可言,就非常值得引导学生进行细细品读。这个句子描写的是白鹭的色素和身段两个方面的情形,带给人的竟然是浑然一体的感觉:前半个句子,是写全身结构、蓑毛、喙、脚等外形中属于身段的内容,还注意在色彩上的配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还有四个“那”字的运用也很有讲究,在表示远指时,适合描写白鹭这种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野鸟,而在远观时,白鹭的眼睛、鼻子等更小一些的外形就可忽略了。在后半个句子中,用了是同一种特殊句式“……之一……则嫌……”来身段和色彩,以强调白鹭外形美是天然玉成、不可有一丝一毫的人为改变。如果仅仅看这一段文字,白鹭的精美就达到了一种极致,但生活中人们看白鹭觉得是很平常的鸟儿,倒是白鹤、朱鹭、苍鹭等鸟儿常常成为人们觉得不同寻常。如何破解这样的观念呢?作者巧妙地抓住“色素与身段的适宜”作为标准,来比白鹤、朱鹭、苍鹭等“太大而嫌生硬”“大了一些,而且不太寻常”,并且用排比句式的铺陈功能来表达白鹭的经典美。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是在反其道而行之:通常人们都喜欢拿平常之物与不寻常之物进行对比,在突出不寻常中,比下去的肯定是平常之物;课文中却让常见的白鹭因“适宜”在对比中胜出,以一种违背常规的表达手法,突出的是那种骨子里对很常见的白鹭的深爱。
总之,课堂上认真开展品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文本语言,在咬文嚼字中,使学生真正感悟表达对象,让阅读带来更美妙的情感愉悦,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文字咀嚼,获得个性发展和语感培养,进而带来阅读课堂上的异彩纷呈。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团结小学(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