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中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2020-03-08 14:21王捷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语气粽子

王捷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语文学习,教师如果从一开始就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微朗读的“微”主要表现在内容“微”、形式“微”、阅读时间“微”等方面,特别适合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够持久,那么如何利用微朗读的特点,在“微”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明确朗读的要求

一年级是学生朗读训练的起始阶段,很多学生可能在上小学之前有过阅读的经历,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学生的朗读姿势可谓是“千姿百态”,朗读腔调可谓是“南腔北调”,所以教师应从坐姿、拿书的样子、读书的语气等细微之处提出要求,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朗读的正确要领。

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自制力差,思想集中时间不长的特点,教师应先教会他们要怎样坐,书要怎样拿,手应该怎样摆,怎样发声读。然后指读课文,做到“六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反复训练,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结合微朗读具有内容“微”的特点,我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内容让学生练习朗读。如《上学歌》(一上)内容很“微”,只有短短的八行。朗读前,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上小朋友的表情、动作,说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想象他们张开了嘴在说些什么,然后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小朋友们快乐的心情。接着我范读儿歌,让学生认真倾听后提出问题:在儿歌中听到了什么?当小鸟问:“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你会怎么回答小鸟呢?最后指导学生重点朗读:“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要求学生用快乐的语调模仿着老师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这样学生多读几遍以后,对怎么朗读课文就“心中有数”了,朗读其它句子也能读得字正腔圆。

一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可能会“状况百出”,出现各种各样意料不到的场面,或者漏读,或者读得支离破碎,教师应耐心地给予示范,纠正不良的读姿、语调等,教会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

二、掌握标点的读法

一年级的阅读要求之一是“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标点符号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好标点符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朗读时应抓住这个“微”之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姓氏歌》(一下)中有问号、逗号、句号、顿号、省略号,是进行问句训练指导的典型课例,朗读之前,教师先教学生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各种标点符号的名称,然后示范读课文,提醒学生留心读逗号、顿号、句号、问号的停顿时间和语气,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读一读课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根据文中不同的句式,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微朗读。前四句是问答句,可以安排师生、男女生、同桌之间互相问答着读一读,在一问一答中增添朗读的趣味性。后几句,可以采用拍手读的方式让学生读一读,增加朗读时的韵律感。在朗读时要提醒学生关注姓氏之间的停顿,以及单姓与复姓的节奏变化,姓氏之间不要粘连,读出节奏感。

结合课文中各种标点所在的不同句式,进行微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相应的语气,同时也加深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三、学习长句的朗读

有些课文中的句子比较长,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很多学生就会一口气不停顿地读下去,不仅读的学生觉着累,而且听的人也跟着累,运用微朗读形式“微”的特点让学生适当断句,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如《端午粽》(一下)一课的第二自然段中,“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长长的句子由外及里介绍了关于粽子样子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微朗读的方法分步骤读好这个长句子。一是读读想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二是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青青地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三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的顺序,从而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抓住“里面”“中间”这两个方位词把停顿读正确。在朗读时还可以借助停顿符号培养学生朗读长句子的能力,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用“/”给长句子标注停顿符号,学生在读到“/”处做适度的停顿,就能把长句子读准确,读生动。

长句子的朗读需要多练几次,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应在学生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用微朗读的方式来读好长句子,切忌一直进行机械化、整齐划一的齐读训练。

四、创设情景的朗读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假如一篇课文只采用一种朗读形式,即使课文的语言再生动,也会使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创设情景去朗读的形式,更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棉花姑娘》(一下)是一篇童话,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很适合学生进行微朗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句式反复,可以采用创设情景的策略,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心理等来指导学生朗读。在对话朗读中要求学生重点关注“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句话,这是一句表示请求的祈使句,与表示命令的祈使句相比,它的语气更舒缓些。如果教学时教师纯技术性的指导,学生可能会一时半会儿理解不了,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生病的棉花姑娘,想象蚜虫把身上的叶子咬了一个个大窟窿的画面,从而体会到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读出祈使句的请求语气。这句祈使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棉花姑娘说话的心情和语气不能总是一个样子,而是变得越来越急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

在朗读指导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话时,可以将燕子的话“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这一句作为范例,指导时先让学生读懂句子,再抓住“对不起、请”等词感受动物们的礼貌,从“只会”一词体会到动物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啄木鸟和青蛙说的话则可举一反三,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展示。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微朗读中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朗读,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微朗读越来越感兴趣。

微朗读的“微”与一年级小学生学习特点特别有“缘”,教师在教会学生准确的朗读方法以后,应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材料,如诗歌、歌谣、童话等,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朗读的自信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动听的语言,把方正的漢字变成一幅幅多彩的画卷,在朗读的无穷魅力中感受语文的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紫薇小学英邦分校(226200)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语气粽子
标点符号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标点符号的争吵
语气不对
端午节,粽子香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标点符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