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
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教学有精辟见解,他认为:“学生需能读书,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要想顺利达成自能读书的目的,需要教师做出主观努力,从教材本身特性出发,展开趣味化、系统性、独特性探索,进行创新发动,充分激活学生的阅读意识,形塑他们文学素养。
一、插图串联,启动阅读认知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多重资源构成的,其中插图资源尤其丰富,覆盖面极广。插图具有色彩鲜艳、内容直观形象、浅显易懂的特点,与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高度契合。教学实践中运用插图能够引发学生关注热情,促使他们立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为教学活动提供保障。插图亦是文本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挖掘插图资源,从中探寻信息。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将文本中蕴含的插图全部呈现,打乱顺序,让学生对其进行规整。在梳理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主题和内容有了初步感知,阅读认知得到快速启动。
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伊始,教师发现学生蔫头耷脑,提不起兴趣和精神,这样的学习状态自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时教师展开教学激发,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个拼图游戏。“大家喜欢玩拼图吗?谁能帮助熊猫妙妙完成这个拼图游戏呢?”学生瞬间来了精神,主动参与。这篇文章将西沙群岛的富饶展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涉及到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四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教师展示的图片也是对应内容,学生阅读文字信息,根据内容将插图依次排序,插图串联游戏快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如何巧妙地利用文本资源,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教师充分地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展开教学发动,进行拼图游戏。在拆分和拼图过程中,学生阅读的内驱动力逐渐生成,思维很快得到触发,教学进程顺利推动。
二、想象激发,延伸阅读思维
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是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想象力是思维能力最外显的体现,同时它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它既能愉悦人们的身心,还能为学习活动提供强大的助推力。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从学科内容出发,进行激发。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主题是多元的,教师要从中寻找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此外,教材中的留白处也可以进行补写。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教材内容得到更新和升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对故事情节展开梳理时,教师发现学生对情节有很多疑惑。为此,教师从故事情节出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假如小女孩遇到了一个好心人,将她的火柴全部买走了,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她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小女孩死后到了天堂,遇到她的亲人,她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故事中可供想象的情节非常多,学生寻找激发点。教师让学生提出质疑,然后进行想象。学生边想象边表达,思维活跃度达到高峰。童话本身具有想象特性,教师根据这一特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的思维得到无限延展。
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循序渐进中完成。教师要以学生认知基础为出发点,进行布设。学生展开想象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边想象、边表达,既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会有质的提升。
三、话题辩论,彰显阅读个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经典著作,其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教师必须从宏观视角出发,进行探研,挖掘其中蕴含的趣味因子,布设价值度更高的辩论话题。话题布设时教师要遵循争辩性、趣味性原则。所谓的争辩性原则是指话题本身必须是多面的,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入。争辩性话题是凸显学生个性、培养勇敢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趣味性原则是指话题是新颖、独特的,必须能够引发学生探讨热情。
学习《不懂就要问》时,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涵。这时学生提出一个非常犀利的问题:是不是只要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要问别人?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表扬并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学生迅速形成两大阵营,大部分学生认同这一观点,认为不懂得问题必须提出来,然后询问别人。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遇到不懂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多种多样,询问别人只是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如果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完全不必劳烦别人,自主探索中能锻炼自身能力,这样习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种考验。课堂学习氛围瞬间被引爆,辩论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学生提出话题,教师顺势展开辩论赛,趣味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在辩论形式方面,教师要从多方面展开考量,可以是引入发现式辩论,也可以是综合运用式辩论。在课程进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然后针对这一话题展开集体大讨论,形成认知碰撞,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学习个性逐渐中生成。
四、演绎夯实,生发阅读体验
语文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具体表现在语言上。如何彰显语言特点,让语文教学散发无穷魅力,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筛选教法。课堂演绎是一种借助表演的方式展现文本主题的学习形式,能够给学生语言感知和表达提供平台,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升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演绎法优势,给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启示。这样才能成功调动学生感官和思维,形成学习历练的机会。
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这节课的内容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感受白求恩身上蕴含的精神品质,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布设练习:“假如让你将这个故事编写成剧本并展示出来,作为导演的你会如何设计?”学生进行热烈探讨。学生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团体,进行精心编排。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白求恩,但是其他人物也很重要,起到烘托主人公的作用。因此在剧本中,“导演”将护士、战士等形象呈现出来。在演绎形式上,教师发动学生搜集道具,语言表达也与时俱进,没有拘泥于教材中的语言。演绎活动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小学生对演绎活动有自然的敏感,教师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趣味活动,提升了学习的契合性和实效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情感宣泄、表达平台,角色演绎就能很好的达成目标。小學阶段,学生组织、策划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可以从这个方面着手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策划方案、编写剧本、准备道具,在实践中完成历练。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绝佳时机。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以激趣为最主要的追求。教师要想成功激活阅读活力因子,可以从插图串联、想象激发、话题辩论和演绎夯实等视角展开思考和探寻,帮助学生快速启动阅读认知,延伸思维域度,提升语文教学的含金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