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艳刚
传统课堂上,学生要先举手、教师点名才回答问题的方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奇思妙想,打击了多少心灵,埋没了多少人才。生命勃发的课堂不能是这样,兴趣盎然的課堂不会是这样。近年来我有幸深入实践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参与摸索、实践的过程中听了大量示范课,其中的学生自由式回答问题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自己实践后也发现其中的好处,切实感受到了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地。
所谓自由式回答问题方式,是区别于学生举手、老师点名方式的。无需举手,只要学生听明白问题,思考成熟,即可站起来回答,可以说全,也可以说一部分;只要学生听完别人发言,有不同见解或疑问,即可质疑或补充。当然也允许学生出错。有点类似国外国会议员发言,想好就说,无需征求别人意见,无拘无束。但是必须围绕老师的问题展开,必须在前一人讲完之后发言。
与传统的举手点名回答问题比较,自由式回答问题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更明显:首先,这种方式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因为高高举手会对其他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其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保障表现的原动力,保护瞬间产生的思维火花。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不需要老师点名,真得做到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教育阳光普照全体学生。试想一下,大家齐举手,老师点名张三回答,李四会不会想:“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老师看不起我,老师不喜欢我吗?下次我还要举手吗?”再次,能够培养学生抢抓机会自我展示的意识和能力。由于没有点名环节,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而且每个问题有多次机会,想好马上就发言。自从实践了这种方式后,我发现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就连平常从不发言的学生也参与了。
此外,我还告诫学生,生活也如同课堂一样,我们要做主人,机会是要靠自己发现、争取的,而不是别人施舍的。那样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点激情和创新。实践发现,有的学生听完问题后,总是看老师、看同学,眼神中充满期待或不自信,没有勇气站起来发言,不敢自我展示,不敢在人多处或陌生人面前讲话。当代是一个竞争与协作的社会,不参与会落伍,不表现不会被人赏识,成功就会增加几分困难。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内在知识渊博、外在参与积极、全面发展的人。
自由发言能关照每一个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差异存在,怎样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权呢?老师的提问内容就很重要,一是基本概念、单位、数值、公式课本上就有不需要思考,这类问题针对学困生提出,让他们有机会去读、去说,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使他们也享受到主角待遇,课堂上有他们能参与的内容,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二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学生发言可以互补、辩论。有难度的问题老师要用尊重的态度,激发学生发言的勇气,比如“你可以的”“没关系”“我相信大家”等话语,也可以用鼓励的眼神等。只有学生想发言、敢发言了,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发言时声音洪亮,仪态大方,面向大家,不卑不亢;可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也可以站在讲台上,甚至带上肢体动作,像个陈述者,更像演讲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敢发言、会发言了,学习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人始终不动,怎么办呢?就要建立考评机制。我将全班分成十几个小组,每组5人,选一个人当组长。组长每节课后记录每个成员的课堂活动情况,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组内成员互相看看。全班以组为单位积分评比,学困生发言积分多,优秀生发言积分少,鼓励互助帮扶,调动学困生积极性。组内成员比,各小组比,这就有了竞争机制。我们的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一个问题几个人同时抢答的现象。所以说,以往不是学生课堂上不发言,而是老师已经设置好了发言的内容、形式,机制不够灵活、科学。
学生的课堂发言是一种语言陈述,更是一种思想交流。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想发言了、敢发言了,才是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体现。作为老师,一定要打破俗套,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哪怕是读一下题目内容,读一句概念、一个单词也行。这样学生的情感会得到尊重,思维会得到激发,课堂主人翁意识增强,这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所在。
作者单位 陕西省大荔县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