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来
摘 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不但是当前国家形势对农村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但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世界经济增速整体缓慢的大背景下,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财务管理的作用,并分析农村优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隐患,最后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发展。
关键词:农村 财务管理 资金管理
一、农村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在当前经济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优化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当前村内资金的运行情况。其次,有利于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拨款,再加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基础建设还不健全,需用资金的项目较为庞大,因而单位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并优化资源配置。最后,财务管理的优化还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规范化各项财务工作。
二、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隐患
(一)资产管理规范性不足
农村地区的资产管理不规范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表外运转、贪污腐败方面,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村干部违规操作不将收入入账、延迟收入确认入账时间或违规开支抵扣收入,导致部分资金在表外循环,进而滋生贪污。其次,人员权责划分存在一定的模糊,部分村部管理人员有人为干预财务工作的现象。
(二)专业會计人才稀缺
由于管理会计兴起时间较短,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本身较为稀缺,各行业都在大力吸纳人才。相比之下,基层政府岗位吸引力稍逊,使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专业性强、有经验的会计人员,甚至部分地区“一人多岗”,人员的局限性使其难以达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状态,进而增加单位财务风险。而专业人才的缺失也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开展难度较大,存在档案保存不严、账面交接不清等风险,给单位日常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三)存在较高的债务压力
从资金收支情况来看,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隐患还表现在债务过高方面。首先,村级单位主要的资金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途径较为单一,且资金有限。其次,农村建设项目较多,但受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制约,在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以及资源配置上存在人员主观臆断风险,所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不及预期、回报周期较长,导致债务偿还压力增大。
(四)资金利用率较低
首先,受行政管理思想的影响,村部单位的成本控制多数还以事后管理为主,预算管理思想不到位,预算编制依旧以增量预算为主,预算指标宽松,无法严格约束单位各部门活动,事前预测以及事中控制还有待加强,整体成本控制效果一般,单位资金利用率较低。
三、优化农村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单位资产管理
虽然国家从宏观调控经济的监督给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准则,同时也从外部对单位的发展实施监管,但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为民众服务为己任,国家也给其大开方便之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部监管力度。所以,单位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规范单位资产管理。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建议:首先,将财务管理各环节工作责任、权利划分到具体个人,出现问题时直接找负责人和经手人。其次,实施全方位单位资金流动管理。村集体收入、上级划拨资金要及时计入账,而村级的各项支出必须经街道农财办和街道分管领导的审核审批方可记账支出,且支出单据及支出程序要严格按照街道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同时,将每季度村财务在村公示栏张榜公示,由群众监督。最后,定期对村级账目进行审计,比如对各街道进行交叉审计,同时还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另外,在完善财务监督机制过程中单位还可以利用风控加强监督效力,主要流程为通过风险识别查明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再借助风险评估衡量风险威胁性以及分析风险成因,给管理人员提供优化建议,进而提高监督效率。
(二)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绩效考核机制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管理上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管理职位不够、岗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而针对这两个问题,首先单位应提高员工绩效福利,其次,加强绩效管理,按员工实际能力进行岗位变动,从而给人员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绩效考核优化上按照现行的行政单位管理制度,单位在绩效考核时主要考核指标分为党的建设指标、履行职责指标、基础管理指标、创新创优指标以及服务社会满意度五个指标,综合员工的德、绩进行考量。不过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所以制度所规定的各绩效指标占比有所不同,但制度并未制定明确的细化标准,所以容易出现“偏指标”问题,比如员工在前面三个指标完成优良时也可以通过总考核,对员工的考核依旧不全面。故而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指标考核进行进一步细化:设定一个总指标,并对上述五个指标的达成率进行规定,比如要求每个指标必须达到75%以上,从而提高指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加强投资管理,科学分析项目可行性
资金的安全性关系到任何一个单位或机构发展的稳健性,而投资关系到资金增值。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商业效益、社会效益两手抓,因此,单位应加强对投资可行性的分析,需要建立一个分析机制,帮助单位分析项目投资预算以及给单位后续发展带来的压力。在建设中单位首先应加强各人员风险意识。其次,从短期追踪项目拓展到长线追踪项目开展情况,增加对投资项目的掌控情况,便于管理者及时根据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最后,重视财务人员对投资项目提出的建议,参考从财务角度出发对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结果,对投资预算做出调整。
(四)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单位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金利用率。而在预算管理的强化上单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首先,设置预算管理小组(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单位预算执行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其次,科学选择预算编制方法,一般常用的预算方式主要有增量预算、滚动预算等,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方式。再次,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感知,结合业务所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对管理制度架构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借助监督评价机制分析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评价报告为依据制定优化措施。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动使财务管理在组织机构管理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行政事业单位也是如此。在农村财务管理的改革中单位可以从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加强投资管理以及加强预算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单位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孟先.关于当前如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思考[J].新农村,2017.
[2]张爱明.加强我国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的思考[J].农村科学实验,2018.
[3]孙同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