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娟,马洪癸,赖平,左春梅,陈艳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江津 402260
药熨疗法,药熨疗法,古称面熨,是将药物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进行热庵或反复移动,以促使其腠理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运行而解除疾苦的一种外治方法。腹部术后,患者常出现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的情况,其恢复的快慢、好坏直接影响着术后患者的饮食营养和康复快慢。将药熨疗法运用到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的患者,能明显促进患者肠蠕动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1.1 一般资料 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共有80例,这些患者经过相应诊断全部符合此次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些患者划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中的40例患者进行普通的术后指导,同时采用热水袋对患者进行热敷处理。而观察组的40例患者对其进行术后指导后,采用中药药熨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年龄在20岁与50岁之间。患者的纳入标准:①单纯性阑尾炎进行阑尾切除术后2小时的患者。②患者的年龄:≤50岁。③除了手术的切口之外,患者的皮肤情况十分完好。④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可以做到积极主动的配合。患者的排除标准:①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没有达到2小时的患者。②患者的腹部皮肤有一定程度损伤,或是患有严重皮肤病。③化脓性阑尾炎患者。④意识不清醒,或是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后,并没有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际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对照组和观察组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普通的术后指导,并采用热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对患者治疗时,会在术后指导的基础上,在术后2小时对患者采用中药药熨疗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选取小茴香、大黄、食盐、木香适量,以中药打粉机将其制成颗粒状,装入布袋内,放入微波炉内进行加热三分钟,温度至60oC,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患者没有灼痛感为最佳[1]。将处理好的药袋放置于患者上腹部(中脘)、脐部(神阙穴,天枢、大横等穴位)进行热敷。药袋紧贴患者皮肤,术后2小时即开始,2次/日,30分钟/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其术后排气、排便及肠鸣间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全部导入于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患者的研究效果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示,两组间对比利用t进行检验,如果出现P<0.05的情况,则说明此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标准显效 术后12小时内有肛门排气,患者主诉无腹胀,感觉舒适;有效:24小时内有少量肛门排气,患者主诉有轻微腹胀,但切口无腹痛感;无效:24小时内无肛门排气,患者腹部膨隆,烦躁不安,主诉腹胀腹痛未减轻或加重。
2.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现代医学针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缺乏主动干预,西药内服很难奏效,同时注射西药没有一些公认可以对患者胃肠道功能进行促进的药物。中医[2]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肠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手术后腹胀是因为手术本身的创伤,多为元气大伤,气血双亏,致气不能推动肠蠕动所致。其中的小茴香性温,味辛,有着祛寒止痛、理气和胃之功效。而木香等为理气药,其以降为主,可入脾、胃、肺、肝、胆和大肠等,具有疏畅气机,宽中解郁,行气止痛,降逆,降气平喘等功能,并兼有开胃健脾的作用。位于上腹的中脘穴可以助消化,健脾胃,对其进行刺激可以对患者肠胃运动功能进行有效促进。神阙穴位于肚脐,脐为经络三总枢,经气之汇海,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皆交汇于脐。因脐部角质层薄,皮下无脂肪组织,屏障功能最差,脐下两侧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热力、药力易于渗透。天枢位于脐旁2寸,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天枢、大横有理气健脾,通调肠道的作用。中药制剂热敷上述穴位,既有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功效,双重刺激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3]。药熨疗法通过中药制剂热敷上腹部和脐部,借助温热之药力,通过穴位作用于机体,行气活血,使药物由表及里,直达痛处,起到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而消除腹胀的作用。
通过此次研究可知,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应用中药药熨疗法可以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因此中药药熨疗法在临床中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