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瑶瑶,曹玲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品管圈指的是若干工作性质和工作场所一致的基层人员共同组成的小集团,自觉、自发、自动的开展品质管理活动,通过科学、愉悦、融洽的现场管理方式让每位圈员都能体现出自身价值,发挥出自身所长,充分彰显团队与集体的力量,十分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近年来运用于创伤修复、软组织创面感染治疗中的新技术[1],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换药次数,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但引流不畅的问题使用困扰着烧伤科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为此,我科开展了品管圈活动,旨在降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术后引流不畅发生率,现将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1.1 资料 收集760例烧伤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烧伤患者,其中男性467例、女性293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3.85±1.26)岁。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圈徽 圈员10名,其中圈长和辅导员各1名,由一名主管护师担任圈长,主要负责品管圈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领导、开展、分析、培训、调查、管理进度等。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培训、推进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其余8名圈员按照圈长、辅导员的安排落实活动步骤以及措施。圈名叫做“守护圈”。
1.2.2 选题 挖掘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待解决问题,挖掘方法为脑力激荡法[2],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按照问题的危害性、可行性、适宜时机性、迫切性、实用有效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素,对问题按等级进行打分,根据圈员的投票结果分类统计,总结出评分最高的“降低烧伤科患者引流不畅”这一问题,并将其当作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上报给护理部审核。
1.2.3 活动安排 每周开一次例会,讨论活动的开展情况,会议时间控制在0.5 h-1 h为宜。以PDCA循环管理法为指导[3],明确品管圈活动的重点,在圈长的安排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1.2.4 现状把握 分析烧伤科患者负压封闭引流的过程中,导管被坏死组织、血凝块以及脓痂等堵塞的病例。归纳、分析、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规划流程图,明确引流不畅的具体原因。
1.3 观察评定标准 ①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760例烧伤科患者的引流不畅发生率。②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圈员的核心能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者的引流不畅发生率比较 活动前,引流不畅328例;活动后7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者的引流不畅发生率比较
2.2 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圈员的核心能力评分比较 与活动前相比,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责任心、积极性和沟通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1 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 所有圈员查阅文献资料、参考现场资料、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通过头脑风暴法分析、掌握的资料与信息,从各个层次、方位和角度分析原因;采用鱼骨图、柏拉图、冰山图[4],同时从以下四方面分析、明确问题:①人:患者、家属、医生和护理人员。②物:信息、设备、物资、材料。③法:操作、方法、管理。④环境。经分析论证,导致负压封闭引流术后引流不畅的主要原因包含3方面:①患者因体位不当、活动不当造成引流管折叠,继而引起引流无堵塞。②在创面渗血量较多的情况下,引流管的管径较细,很容易堵塞。③开放性的损伤、创面出现严重感染,存在大量脓性分泌物,其中的胶体、蛋白会让机体的体液变得更加粘稠,增加引流管堵塞的风险。
3.2 解决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立足于活动主题,针对改善的重点再次开展头脑风暴,从果至因的逐条分析护理方案,认真查阅文献资料,主动和管床医生交流,在保证安全性、可行性、经济性的前提下制订护理措施如下:
3.2.1 健康宣教 ①告知患者活动时的力度不可过大,活动的范围不可太广,以免引流管脱落、打折或者扭曲。②叮嘱患者切勿擅自调节负压的大小,更不能擅自调节冲洗液的滴数或者将冲洗装置直接关闭。③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叮嘱其放松心情,若有异常状况应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
表2 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圈员的核心能力评分比较(Mean±SD,分)
3.2.2 引流管的冲洗 将吸引器与引流管相连接,使用50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每隔2 h-4 h开放一次输液器的开关,5-10 min/次[5],60-80 滴/min。根据患者的创面大小、引流管数量以及分泌物的多少来明确冲洗次数和频率;在创面大、分泌物多、引流管≥2条的情况下,可酌情增加冲洗次数。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烧伤科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术后引流不畅的发生率有了显著降低;圈员的综合素养有了显著提升,足以表明品管圈活动的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