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自2019年12月1日以来,在黄冈长期从事菜市场贩卖海鲜工作,无华南海鲜市场工作及接触史。3天前从菜市场返家后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最高39.0℃,伴干咳。在当地医院治疗3天后检查肺部CT,提示双肺为磨玻璃样改变,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言语不连续,面罩给氧流量8~10 L,患者指脉氧维持在92%~94%,血气分析SpO266%、PCO243 mmHg。
当地医院考虑重症肺炎、I型呼吸衰竭,转来我院查血淋巴细胞明显降低,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多发条片、细网格样磨玻璃密度影,经多学科会诊后,考虑病毒性肺炎收治入院,入院后检测冠状病毒核酸(+),给予抗病毒、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本次因“发热3天”于2020年1月5日晚收治在急诊隔离病房。
入院后予以抗病毒治疗,予以传统氧疗进行呼吸支持,但病情呈进展趋势。入院第3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憋喘症状加重,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65%,呼吸频率在40次/分以上,无创通气1小时无改善,指脉氧维持在80%~85%,血气分析SpO256%、PCO261 mmHg,后行气管插管连呼吸机辅助通气,复查CT提示双肺病变斑片明显增大并出现双肺部大部分实变,俯卧位通气等复查CT(图1)明显进展,遂行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俯卧位通气但效果仍不明显,出现二氧化碳蓄积(PaCO275 mmHg)。
诊疗团队立即进行ECMO上机指征评估及生存率RESP评估。危险评级为III级,生存率约为57%,与家属沟通后行ECMO治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危重症移动ECMO支持中心团队,20分钟内成功上机运转。
VV-ECMO运行后(图2),ECMO管理团队进行常规抗凝、氧流量、血流量、血氧(膜前、膜后)等监测逐步降低ECMO支持氧浓度,每日复查床边胸片,运行5天后,关闭ECMO氧流,观察6小时,评估撤机指征,患者氧合可维持正常,予以拔管撤机。呼吸机维持支持治疗,次日评估呼吸机参数后,行呼吸机撤机试验,拔除气管插管,患者神志清醒,后逐步下床活动无障碍,鼻导管吸氧氧流量维持2-3 L,氧合维持正常,至第七天成功撤离ECMO,第八天清醒后撤离呼吸机,第12天转出ICU,转入感染科继续隔离观察,复查2019-nCOV核酸2次阴性,第20天考虑治愈予以出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进展迅速,有时影像学进展与症状严重程度并不一致,需及时复查肺部CT或X线,一般为3天左右,病情变化时随时复查。该患者入院3天出现呼吸困难和憋喘,复查CT显示感染明显加重为ECMO的早期评估奠定了基础。
如该病例,危重症患者肺部病灶面积广、感染重,可能迅速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一般氧疗支持效果差时,ECMO团队的早期评估、迅速集结和及上机时机很重要。治疗及时可避免缺氧带来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ECMO上机后需及时调整支持力度,每日仔细评估撤机指征,争取早日撤机减少并发症,该患者上机5天后及时拔管撤机,未出现出血、血流感染及肢体缺血等并发症。
该患者ECMO期间采用肝素抗凝,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做好抗凝管理,未出现全身及管道出血、凝血等并发症。
防护设备的穿戴为ECMO上机时的穿刺置管带来了一定困难,ECMO患者吸痰、翻身等护理操作会导致体液的飞溅,增加暴露风险,尤其呼吸机排气、ECMO的排气孔均可能导致医护暴露,需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医护感染。
本病例中有护理该患者的护士感染,是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