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霞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郑州450012)
新生儿是指胎儿自娩出母体结扎脐带起,至出生后的28 d。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及保健意识不断提升,新生儿出生健康状态的评估与护理日渐受到重视。勾蜀平、吴军华等[1~2]的研究报道称,目前社会对新生儿流行病学研究日渐关注,宁波市2011~2014 年剖宫产率高达44.35%,早产儿率高达11.82%,围产儿死亡率高达5.30%,早产儿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无论家长还是医护人员,均对新生儿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3]。因此采取专业、系统的护理指导,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促使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十分必要。我院采用鸟巢式护理模式护理新生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0 月我院新生儿科足月新生儿13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 例。对照组男39 例,女26 例;胎龄37~41 周,平均(39.58±0.31)周;自然分娩53 例,剖宫产12 例;出生体质量2280~4028g,平均(3457.42±285.93)g;新生儿Apgar 评分8~10 分,平均(9.21±0.38)分。观察组男40 例,女25 例;胎龄37~41 周,平均(39.61±0.35)周;自然分娩55 例,剖宫产10 例;出生体质量2 250~4 032 g,平均(3 461.28±293.48)g;新生儿Apgar 评分8~10 分,平均(9.20±0.40)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新生儿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孕妇未合并糖尿病、肝胆系统疾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先天性疾病者;(2)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者;(3)患有溶血性疾病、严重感染、肝脏代谢性疾病者;(4)中途退出研究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由专业护理人员将出生新生儿转移至保温箱内,调整保温箱的光线、温度,新生儿所接触的尿布、毛巾、奶嘴等物品均需清洁消毒。指导新生儿沐浴,皮肤擦拭爽身粉;肚脐定期消毒,包扎肚脐并定期清洁。积极清洁口腔、鼻腔,指导产妇产后6 h 行新生儿哺乳,注意预防溢奶、吐奶。人工喂养新生儿,根据新生儿食欲及大便,确定喂奶量。
1.4.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鸟巢式护理。(1)制作鸟巢。取柔软棉毯折成90 cm×90 cm 正方形,平铺棉毯于辐射台,近身侧棉毯一角向上卷至中线,反复卷叠成筒状,向内、中央靠拢呈“U”形,多余两侧棉毯折叠,置于保温箱垫板下。(2)体位护理。加热棉毯,维持内部温度30℃,新生儿四肢稍微弯曲,取侧卧位,置于“鸟巢”内,背部、臀部紧贴床底布卷,适当调整护圈及布卷的松紧度,布卷环绕新生儿身体周围。(3)新生儿沐浴。取塑料袋套在鸟巢外,将鸟巢置于浴垫上,头部放略低于鸟巢1 cm 左右枕垫,鸟巢内再铺一次性无菌治疗巾,将新生儿以20°~25°角斜躺于鸟巢内,头靠软垫,水温40~42℃,按面部、头、颈、躯干及四肢顺序沐浴。两组连续干预1周。
1.5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两组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幅度、排便次数;仔细观察新生儿沐浴时拥抱反射次数、握持反射持续时间及哭闹持续时间;测量新生儿10 d 体质量、头围及身长增长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新生儿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幅度及排便次数比较 观察组每天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幅度、排便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幅度及排便次数比较
表1 两组新生儿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幅度及排便次数比较
组别 n 睡眠时间(h/d) 进奶量增加幅度(ml/d) 排便次数(次/d)观察组对照组65 65 t P 16.58±0.27 11.49±0.34 94.519 0.000 4.48±0.26 2.74±0.23 40.412 0.000 3.93±1.31 2.78±1.28 5.062 0.000
2.2 两组新生儿沐浴时拥抱反射次数及握持反射、哭闹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拥抱反射次数低于对照组,哭闹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握持反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沐浴时拥抱反射次数及握持反射、哭闹持续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新生儿沐浴时拥抱反射次数及握持反射、哭闹持续时间比较
组别 n 拥抱反射次数(次) 握持反射持续时间(min) 哭闹持续时间(min)观察组对照组65 65 t P 0.62±0.15 1.96±0.18 46.108 0.000 0.35±0.12 0.38±0.13 1.367 0.087 0.75±0.15 2.01±0.65 15.228 0.000
2.3 两组新生儿10 d 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比较观察组10 d 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10 d 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比较
表3 两组新生儿10 d 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比较
组别 n 体质量增长(g) 头围增长(mm) 身长增长(mm)观察组对照组65 65 t P 28.85±0.45 20.41±0.43 31.606 0.000 8.02±0.18 6.95±0.15 10.599 0.000 12.42±2.16 10.62±2.18 4.729 0.000
胎儿娩出,脱离母体后,直接进入外界环境,体温调节中枢系统、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波动较大,会影响生理功能变化及生长发育。鸟巢具备人造子宫的特点,是根据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环境适应能力在新生儿保温箱内设置的椭圆形护围,营造的一个“鸟巢式”人造子宫环境,可为新生儿提供适宜温度,保持舒适的生理体位,使新生儿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母体外的环境,是新生儿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睡眠环境。新生儿最舒服的体位为胎头俯屈体位,颌部靠近胸壁,身体为向心屈曲状态。鸟巢式护理中将新生儿置入鸟巢状棉毯内,自然卷起四肢,维持位于子宫时四肢状态,可增加新生儿安全感,并利于促进新生儿消化系统生长发育,增强新生儿母乳消化及吸收能力。“鸟巢式”结构呈环状,能减少保温箱在开关时出现散热情况,维持新生儿恒定、舒适的体温及环境温度[4]。本研究观察组每天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幅度及排便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说明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新生儿适应周围环境,效果显著。
新生儿沐浴是新生儿基本护理操作之一,但新生儿沐浴操作复杂、时间长,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在新生儿护理中运用鸟巢式护理,使新生儿在与宫腔相似环境中进行沐浴,新生儿四肢具备支撑点,肢体无需过伸,安全感较高。在鸟巢外套上塑料袋,内部铺无菌治疗巾,能增加小儿触觉安全感,减少沐浴时的压力;新生儿淋浴时,头部靠在鸟巢缘外软垫,头部稍微后仰,颈部展开,呼吸道打开,可减轻小儿疲劳感;维持水温38~40℃,行流动水近距离淋浴,类似宫内羊水抚触,可增加新生儿沐浴安全感,减少沐浴对新生儿带来的刺激。沐浴时观察组新生儿拥抱反射次数低于对照组,哭闹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鸟巢式护理可增加新生儿沐浴的安全感及舒适度,减少惊吓、哭闹等情况,这与朱清碧等[5]的研究相一致。
鸟巢式护理建立在暖箱保温基础上,为新生儿提供一个类似子宫的自然环境,可减少外部不良刺激,维持新生儿正常睡眠,为新生儿生命器官提供正常代谢,增强新生儿各项生理功能的稳定性,促使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早产儿宫内发育不完善,出生后有较高的病死率。项崇悟等[6]指出,我国早产儿出生率高达5.6%,因组织器官发育不够成熟而导致的死亡数占出生数的21%。因此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采取鸟巢式护理,控制小儿心率、血氧饱和度,维持良好的睡眠,可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观察组10 d 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维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应用鸟巢式护理模式护理新生儿,可增强新生儿环境适应能力及安全感,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