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缺失与重构研究

2020-03-05 17:39李坚
决策探索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意识

李坚

【摘要】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尽管国家政策强调了体育素养的地位与价值,但从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来看仍有一定缺失,本文在探讨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增强大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培养体育品德等相应策略。

【关键词】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品德

体育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性工作之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其进行谋划布局,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和指导性的体育新思想。

一、大学生体育素养重构的必要性

(一)积极贯彻国家政策方针的需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增强大学生体育素养,国家出台了《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2014)》等,制定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等一系列标准。各高校也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并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或比赛去感受体育所特有的文化性、竞技性以及勇于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二)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体育教學方法和教学观念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每个人的体育基础不同,常规教学并不适应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其加强心理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等,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三)树立“以生为本”教学思想的需要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就是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追求体能上的更快、更高、更强;注重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将大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起来,将这种不断挑战自我、勇于超越自我的教育理念贯穿全过程。

二、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现状

(一)学生缺乏认知,体育意识观念薄弱

大学生对体育普遍缺乏认知,体育意识观念薄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尚未形成自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一直作为“副科”游走在教育体系的边缘,体育课被占现象颇为严重,导致学生对体育的教育功能了解甚浅,大多是抱着修学分的态度来上体育课。

(二)课程建设滞后,学生体育能力参差不齐

纵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情况,多数高校尚未将体育教育向终身体育方向转变这一思想贯穿教学全过程。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滞后,缺乏体育能力培养模式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学生体育能力参差不齐,这些均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三)教师榜样作用欠缺,学生体育品德整体偏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尚未实现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教师缺乏榜样力量,无法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导致学生体育品德整体偏低。

三、大学生体育素养重构策略

(一)教师正确引导,增强学生体育意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合理运用本校的体育教学资源,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体育素养的养成,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育素养培养的教学计划,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宣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网络课程和宣传栏等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帮助学生增强体育意识。

(二)改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一是丰富教学内容,开设不同类型及不同层次选修课程,将同一体育能力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班,使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得以满足。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体育技能、体育文化等资源制作网络课程,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三)重视榜样作用,培养学生体育品德

教师必须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或明星运动员优秀事迹穿插课程之中,将技术训练和对抗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等体育品德。二是除了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外,将跳绳、球类比赛、体育摄影等穿插进去,增加受众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群体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合作的体育品德。

参考文献:

[1]陈思同,刘阳,唐炎等.对我国体育素养概念的理解——基于对Physical Literacy的解读[J].体育科学,2017,37(6):41-51.

[2]伍波.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缺失与重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04):126-128.

(作者单位:河南省体育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意识
浅谈养生保健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贯彻的研究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校体育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系
芮城县实验中学学生体育知识水平与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
商水县高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