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杨昭 郑长征 贺建宏
摘 要: 以介孔碳为载体,以Cu、Co双金属为活性中心,采用超声辅助等体积浸渍法来制备CuCo/MC催化剂,并对活性金属组分Cu/Co的质量比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调控,探究质量比对CuCo/MC催化剂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Cu/Co质量比为2∶1时,CuCo/MC催化剂具有较优良的催化活性,其活性金属元素分布十分弥散,呈现了良好的晶型结构,其C2+OH选择性为39.69%,达到最高。
关 键 词:合成气;低碳醇;CuCo/MC催化剂;介孔碳
中图分类号:TQ 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460(2020)01-0071-05
Effect of Cu/Co Mass Ratio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uCo/MC Catalyst for Synthesis of Higher Alcohols
GUO Yang-zhao, ZHENG Chang-zheng, HE Jian-hong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anxi Xian 710048, China)
Abstract: The CuCo/MC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using the mesoporous carbon as the carrier and Cu and Co bimetal as the active center, and the mass ratio of the active metal component Cu/Co was adjusted in an appropriate rang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ass ratio on performance of CuCo/MC catalyst for synthesis of higher alcohols.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test (BE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Cu/Co mass ratio was 2∶1, the CuCo/MC catalyst ha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active metal element distribution was very dispersed, showing a good crystal structure, and its C2+OH selectivity was 39.69%, reaching the highest.
Key words: Synthesis gas; Higher alcohol; CuCo/MC catalyst; Mesoporous carbon
煤制合成氣(CO+H2)制低碳醇是近些年来煤化工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低碳醇是指C1~C6的低碳混合醇,它不仅可以作为燃料添加剂,良好的动力燃料,也可以作为各种化工原料和化学产品。低碳醇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拥有良好的防爆、抗震性能,不仅可以提高汽油的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够替代一些对人类健康具有危害的化学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1-3]。而目前煤制甲醇工艺已经十分成熟,而煤制乙醇工艺也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的阶段,所以煤制合成气(CO+H2)制C2+OH便成为了热门的研究方向[4]。
CuCo基催化剂因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强,易于增长碳链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CuCo基催化剂具有双金属活性中心,Cu、Co元素之间的双协同作用决定了CuCo基催化剂比单纯的Cu基催化剂或Co基催化剂具有更优良的催化性能[5-9]。
有序介孔碳也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它与碳材料相比,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高度有序,孔径分布窄且易于调控等优点,与碳纳米管相比,具有价格低廉,易于制备等优势,所以成为了热门载体的选择[10,11]。
本文以有序介孔碳作为载体,采用超声辅助等体积浸渍法将Cu、Co活性金属元素负载在载体表面上,并通过改变Cu/Co的质量比来探究不同Cu/Co质量比的催化剂对其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从而能确定出一个较为合适的比例,为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C2+OH选择性打下坚实的基础[13]。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及试剂见表1-2。
1.2 催化剂的制备
以介孔碳作为载体,采用超声辅助等体积浸渍法将Cu、Co活性金属元素负载到载体表面上,制备CuCo/介孔碳催化剂。Cu、Co的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2%,6%,按照比例在电子天平上称取一定量的Cu(NO3)2·3H2O,Co(NO3)3·6H2O置于烧杯当中,然后用适量的去离子水将其配置成溶液并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将介孔碳浸渍于配置好的溶液当中,并在室温下用超声波清洗机震荡1h,震荡完成后将其放在烘箱中70℃下干燥24h,最后在管式气氛炉中氮气氛围下于400℃下焙烧5h,从而制得CuCo/介孔碳催化剂[12]。随后,我们通过改变Cu/Co的质量比分别为1∶1、2∶1、3∶1来制备三种不同质量比的催化剂,并探究不同质量比对CuCo/介孔碳催化剂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13]。
1.3 催化剂的评价
在BHMQH-ⅡDCS控制煤气化合成低碳醇实验装置中来进行催化剂的评价,该装置可进入N2、H2、CO、CO2、SO2五路气体,气源一般使用12 MPa钢瓶气,在3~9 MPa的压力范围内进行实验,可分别进行CO加氢反应、CO2加氢反应等实验。在此装置中,H2为还原气,作反应原料和起激活催化剂作用;N2一方面作为保护气,另一方面吹扫管路中的空气,可用来维持系统压力平衡。实验装置是一台加压微型的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为三段式加热。
在评价前,我们首先用台式粉末压片机对催化剂进行一定的压片,来增强催化剂机械强度,然后将需要进行活性评价的催化剂装入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在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通入N2置换装置中的残留的气体,然后将背压阀压力调至反应所需压力,进行保压实验;在气密性检查合格后,通入N2和H2的混合气来还原催化剂;在准备工作结束后,通入合成气,打开H2和CO通路,通过质量流量计调节控制气体流速,调控一段、二段、三段温度达到反应所需温度,进行实验,持续反应10、20、30h后取样。反应所得液体产物用气相色谱仪(PLOT-Q色谱柱、FID检测器)进行分析,使用丙酮作内标物;尾气分析是用气相色谱仪(TDX-01柱,TCD检测器)在线分析[14,15]。
2 催化剂的表征
2.1 XRD分析
由图1可知:a曲线代表Cu/Co=1∶1的CuCo/
MC催化剂; b曲线代表Cu/Co=2∶1的CuCo/MC催化剂; c曲线代表Cu/Co=3∶1的CuCo/MC催化剂。a、b两种催化剂分别在2θ=(36.5°)、c催化剂在2θ=(42.5°)处分别检测到Cu2O的特征衍射峰,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Cu2O特征衍射峰峰高逐渐降低,因此抑制了Cu2O晶体的生成,促进了Cu在载体上有较好的分散。
由3条曲线可知: a催化剂在2θ=(43.4°、50.4°)处检测到Cu的特征衍射峰且峰强均较弱,说明Cu单质在载体表面有较好的分散; b催化剂在2θ=(35.7°、38.7°、42.3°)处检测到CuO的特征衍射峰,说明b催化剂中Cu均以CuO的形式负载在载体表面。在这3条曲线中,a、c曲线在均2θ=(42.4°)均檢测到CoO衍射峰,说明a、c两种催化剂中Co均以CoO的形式负载在载体表面,与a、c两种催化剂相比,b催化剂未检测到CoO衍射峰,说明Co单质在载体分布得非常均一,分散性在三种催化剂中是最好的。三条曲线均未检测到Co的特征衍射峰,说明Co在载体上有较好的弥散性,分散得相当均一。综上所述,Cu/Co=2∶1时的CuCo/MC催化剂为较优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2.2 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BET)
由表3可以明显看出,CuCo/介孔碳(Cu/Co=2∶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分别为458.72 m2·g-1、6.68 nm、0.25 cm3·g-1。在3种不同比值的催化剂中达到最大,其中比表面积达到最大说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多,Cu、Co活性金属组分负载到载体表面的概率越大,催化性能越强。此外三种催化剂的孔径基本上相差不大,且都在2~50 nm之间,说明孔的尺寸都属于介孔且孔结构高度均一有序。
2.3 SEM分析
由图2-5可知,Cu/Co=2∶1时CuCo/MC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呈现棒状且十分密集的分布在载体之上,表明催化剂载体的表面上具有的活性位点非常多,催化剂具有非常良好的催化性能,而Cu/Co=1∶1和3∶1的CuCo/MC催化剂由图2和图3可以清晰观察到虽然存在孔道结构,但是孔道分布杂乱无序且孔道结构并不均一,并且不能明显观察到活性金属组分是否很好的负载到载体表面上。所以由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Cu/Co=2∶1时的CuCo/MC催化剂为较优催化剂。
2.4 EDS mapping分析
选取CuCo/MC催化剂(Cu/Co=2∶1)某一有效区域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图6),由该区域各元素的EDS能谱图可看出(图7),谱图中出现了四个谱峰,代表存在四种不同的元素,此外由峰的高低,其中Cu元素的含量最多, Co元素含量最低。由表4对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其中:C、O、Cu、Co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45%、15.67%、66.55%、2.33%;原子百分比分别为32.91%、31.09%、34.75%、1.25%。由此可知活性金属组分Cu、Co都负载于载体的表面上且含量丰富,使催化剂具有较优的催化性能。
图8为该催化剂的EDS mapping图,从图中可以看出Cu、Co元素的确负载在载体表面上,并且可观察到C、O、Cu、Co元素的分布轨迹。
其中Cu元素和Co元素分布轨迹大致相同,并且分布十分弥散,尤其是Cu元素,几乎整个区域都被小点所覆盖,含量多且分布十分均一。由于Cu、Co的协同作用,CuCo基催化剂比单纯的Cu基、Co基催化剂更有利于醇的生成。Cu、Co元素原子数量越多、距离越接近、分布的越均匀,若Cu、Co元素原子分布稀疏,数量越少将破坏双活性中心,因此醇的生成将会大大降低。此外我们可知Cu元素的高度分散有益于CuCo基催化剂的紧密结合,抑制了烃类的生成,从而也促进了醇的生成。
3 结果与讨论
CuCo/MC催化剂的一氧化碳加氢反应催化性能如上表所示,当Cu/Co=2时,CuCo/MC催化剂的CO转化率达到最大,在醇产物分布方面,其C2+OH的占比达到最大,为39.69%,与此同时,CH3OH的占比在三种不同Cu/Co比的催化剂中达到最低,为60.31%,这表明Cu/Co=2时,CuCo/MC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十分弥散的负载于介孔碳的表面上,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O转化率和C2+OH的占比,其催化性能达到最优(表5)。
4 结论
Cu/Co质量比对CuCo/M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C2+OH选择性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XRD、SEM、BET及EDS mapping等各种手段的表征,发现当Cu/Co质量比为2时,CuCo/MC的低碳醇时空收率和C2+OH选择性分别达到最大,具有较优的催化性能。适当的Cu/Co质量比能够使活性金属组分十分弥散的负载于载体之上,具有较优的氧化还原性能,使得CuCo/MC催化剂表现出较优的催化性能。
参考文献:
[1]潘東明. CuCo基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低碳醇的研究[D]. 天津大学,2014.
[2]杨其磊. Cu-Co和Co-Ga基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低碳醇的探究[D].天津大学, 2017.
[3]王联防. 碳纤维负载水滑石制CuCo合金用于合成气制低碳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刘超波. 合成气制低碳醇Cu基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5]卢保同,唐浩东,刘化章.合成气制低碳醇Cu-Co催化剂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5,35(10):30-34.
[6]孙璇宇. Cu-Co催化剂上合成气制低碳醇碳链增长过程的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8.
[7]苏俊杰. 钴基催化剂用于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醇的构-效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8]赵娜娜. CuCo基催化剂用于CO2氢化制低碳醇的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9]SiqiFan,YueWang,ZhuoshiLi,ZhuangZeng,ShaoxiaGuo,ShouyingHuang,Xinbin Ma. Carbon layer-coated ordered mesoporous silica supported Co-based catalysts for higher alcohol synthesis: The role of carbon source[J].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9.
[10]Dr. Palle R. Murthy,Prof. Dr. Parasuraman Selvam. The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Supported Nano‐Gold with High Structural Integrity for Glycerol Oxidation[J]. The Chemical Record,2019,19(9).
[11]游向轩. 碳纳米管担载的低碳醇合成CuCoCe催化剂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12]魏珺谊,高志华,黄伟,艾培培,闫飞飞,游向轩.介孔碳有序度对其负载的CuCoCe催化剂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39(08):1741-1749.
[13]游向轩,黄伟,樊金串,周由之,魏珺谊.Cu?Co比调变对合成气制低碳醇CuCoCe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7,48(04):557-562.
[14]张成相,王嘉明,钟慧娴,刘源.浆态床反应器中Cu-Co合金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低碳醇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01):44-51.
[15]韩立朋,郑长征,牛灿,李春阳,石显璘,段玉梅.焙烧温度对Cu-Ce/ MgO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J].当代化工, 2016, 4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