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9种蕨类植物新记录

2020-03-04 14:23:58徐国良李子林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羽片羽状全缘

徐国良 李子林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江西龙南 341700)

深入调查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建立全面的植物名录是开展保护区保护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基础,对于一个保护区而言至关重要。江西省九连山保护区管理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大力鼓励职工开展科技项目调查。笔者有幸主持《九连山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调查》项目,目前已开展1年多,2019年下半年发现了9种九连山保护区蕨类植物新记录。新记录的不断发现将进一步充实江西九连山保护区的植物本底调查资料,并为以后编写《九连山蕨类植物图册》、《九连山蕨类植物名录》和对九连山的蕨类植物资源乃至整个九连山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 研究地区概况

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赣南赣州市龙南县的南沿,地处南岭东段九连山主峰黄牛石北坡,总面积134110.6公顷,保存有原生性较强的典型天然常绿阔叶林,在中国植被区划中,这里是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国内外科学家密切关注的地方[1]。

2 调查方法

采用重点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本次新增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新记录9种,植物标本保存于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馆内[1~3]。

3.1 卷柏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Beauvois) Spring Bull.Acad.Roy.Sci.Bruxelles.10: 136.1843.

中国植物志6(3).100.2004;Flora of China 2-3:43.2013.

石壁上附生,呈垫状。根托生于茎的基部,根多分叉,和茎及分枝密集形成树状主干,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叶质厚,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主茎上的叶较小枝上的略大,覆瓦状排列,绿色或棕色,边缘有细齿。中叶不对称,边缘有细齿。侧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侧叶卵形 ,先端具芒,基部上侧边缘不为全缘,呈撕裂状或具细齿,下侧边全缘。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

九连山:大丘田处女峰石壁上,徐国良等,JLS-6151。

分布地: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广昌、会昌、井冈山、九江、庐山、南丰、宁都、铅山、武宁、寻乌)、浙江、海南、吉林、内蒙古、台湾、山东、江苏[4~5]。

3.2 毛枝卷柏 Selaginella trichoclada Alston J.Bot.70: 63.1932.

中国植物志6(3).107.2004;Flora of China 2-3: 51.2013.

直立,植物高45~80cm,具横走的地下根状茎。具根托,生于茎的基部,主茎“之”字形左右弯曲,侧枝4~8对,2~3回羽状分枝。叶交互排列,二形 ,草质,表面光滑,边缘全缘,具白边,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孢子叶一形,宽卵形或近圆形,边缘全缘,具白边。大孢子深褐色;小孢子浅黄色。

九连山:花露保护站附近路边,徐国良等,JLS-6150。

分布地: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安远、临川、龙南、瑞金、宜丰)和浙江[4~5]。

本种在《中国植物志》中虽记载龙南县有分布,但相关研究文献均未记录九连山保护区有分布,且在九连山保护区标本馆中也未见毛枝卷柏的标本,故在此作相应补充[1~3]。

3.3 亮鳞肋毛蕨 Ctenitis subglandulosa (Hance) Ching Bull.Fan Mem.Inst.Biol., Bot.8: 302.1938.

中国植物志6(1).36.1999;Flora of China 2~3: 561.2013.

根状茎粗壮,顶部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狭披针形薄膜质,红棕色。叶簇生;叶柄粗壮,叶轴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全缘,薄膜质,阔披针形,红棕色贴生并为密覆瓦状,有虹色光泽,基部着生,脱落后留下黑色的痕迹;叶片三角状卵形,四回羽裂;叶轴、羽轴上面的毛红棕色;孢子囊群位于裂片与叶缘的中间,叶片下面被灰白色贴生的短腺毛;孢子囊群圆形,早落。

九连山:花露保护站附近路边,徐国良等,JLS-6152。

分布地:浙江、江西(全南、安远)、福建、云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海南、湖北[4][6][13]。

3.4 斜羽凤尾蕨 Pteris oshimensis Hieronymus Hedwigia.55: 367.1914.

中国植物志3(1).66.1990;Flora of China 2~3: 203.2013.

植株高40~80厘米。叶草质,簇生。叶柄向上连同叶轴及羽轴为禾秆色,光滑;叶片长圆形,二回深羽裂;侧生羽片6~9对,对生,斜向上,无柄,披针形,下部的长7~16cm,向顶部渐狭而形成线状短尖尾,基部不变狭,篦齿状深羽裂几达羽轴,顶生羽片的形状、大小及分裂度与中部的侧生羽片相同,有长约2cm的柄,最下一对羽片基部下侧通常有1片或2片篦齿状深羽裂的小羽片,裂片22~30对,羽轴上面纵沟沟旁的狭边上有针状长刺。

九连山:大花露保护站附近路边,徐国良等,JLS-6153。

分布地:福建、江西(全南、宜丰、大余)、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重庆、浙江[4][7]。

3.5 小戟叶耳蕨Polystichum hancockii (Hance) Diels Nat.Pflanzenfam.1(4): 191.1899.

中国植物志5(2).163.2001;Flora of China 2~3: 681.2013.

植株高20~40厘米。叶簇生;基部以上禾秆色;叶片戟状披针形,长20~25cm,基部宽6~10cm,具3枚线状披针形的羽片;侧生一对羽片短小先端短渐尖,基部有短柄,羽状,有小羽片4~6对;中央羽片较侧生羽片大,基部有柄,一回羽状;小羽片均互生,平展,中部的斜长方形,先端急尖或钝,基部上侧有三角形耳状突起,边缘有具小刺头的粗锯齿;叶薄草质两面近光滑。孢子囊群圆形。

九连山:大丘田沟谷林下,徐国良等,JLS-6154。

分布地:安徽、浙江、江西(吉安、三百山)、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4][8][13]。

3.6 小叶双盖蕨Diplazium mettenianum (Miquel) C.Christensen var.fauriei (Christ) Tagawa Acta Phytotax.Geobot.1(1): 88.1932.

中国植物志3(2).414.1999;Flora of China 2~3: 518.2013.

叶片三角形或三角状阔披针形,长10~20cm,宽7~10cm,羽裂长渐尖的顶部以下一回羽状-羽片羽状浅裂至深裂;侧生羽片约5对,镰状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长达3~6cm,宽1~1.5cm,顶部长渐尖,两侧羽状浅裂,叶脉羽状,上面不明显,下面可见。叶纸质两面光滑;叶轴禾秆色,孢子囊群线形,略弯曲,在侧生羽片的裂片上有1~2条,在基部上侧1脉常为双生。

九连山:花露保护站附近路边,徐国良等,JLS-6155。

分布地:广东、福建、浙江、江西(井冈山、龙南)[4][9]。

本种在《中国植物志》中虽记载龙南县有分布,但相关研究文献均未记录九连山保护区有分布,且在九连山保护区标本馆中也未见小叶双盖蕨的标本,故在此作相应补充[1~3]。

3.7 崇澍蕨Chieniopteris harlandii (Hooker) Ching Acta Phytotax.Sin.9: 39.1964.

中国植物志4(2).207.1999;Flora of China 2~3: 416.2013.(

根状茎部而横走,叶散生,叶柄基部黑褐色,向上为禾秆色;叶片变异甚大,三出而中央羽片特大或羽状深裂;侧生羽片2~4对,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与叶轴合生,沿叶轴下延,彼此以阔翅相连,顶生羽片则较阔,羽片中部以上为全缘或为波状,上部往往有疏而细的锯齿。主脉两面均隆起。叶近革质,囊群盖粗线形,纸质,成熟时红棕色,宿存。

九连山:虾公塘主沟林下,徐国良等,JLS-6156。

分布地:福建、广西、广东、贵州、海南、湖南、台湾、江西(寻乌)[4][10][13]。

3.8 卵叶盾蕨Neolepisorus ovatus (Wallich ex Beddome) Ching Acta Phytotax.Sin.9: 99.1964.

中国植物志6(2).36.2000;Flora of China 2~3: 806.2013.

植株高20~40cm。根状茎横走,叶远生;叶柄长15~22cm,密被鳞片;叶片卵状,基部圆形,宽7~10cm,渐尖头,全缘或下部多少分裂,厚纸质,上面光滑,下面有小鳞片。主脉隆起,侧脉明显,开展直达叶边,小脉网状,有分叉的内藏小脉。孢子囊群圆形,沿主脉两侧排成不整齐的多行,或在侧脉间排成不整齐的一行。

九连山:润洞田心电站附近,徐国良等,JLS-6157。

分布地:安徽、重庆、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湖北、江苏、江西 (庐山、瑞金、广昌、井冈山、铜古、安福、南丰、德兴、铅山、萍乡、修水、遂川、宜黄、寻乌、乐丰、石城、玉山、会昌、上饶、大余) 、四川、云南、浙江[4][11]。

3.9 虎克鳞盖蕨.Microlepia hookeriana (Wallich ex Hooker) C.Presl Epimel.Bot.95.1851.

中国植物志2.211.1959;Flora of China 2~3: 159.2013.

叶远生,叶柄被灰棕色长软毛;叶片披针形,先端长尾状,基部变狭,一回羽状;羽片20~28对,对生平展,镰刀状,边缘有波状圆齿,叶草盾,叶下面各脉被有淡灰色的长柔毛,叶上而中肋密被褐色柔毛,孢子囊群生于细脉顶端,近边缘着生,囊群盖杯形,排成有规则的一行,宿存。

九连山:大丘田保护站附近,徐国良等,JLS-6159。

分布地:台湾、福建、广东、海南、江西(安远)、广西至云南东南部。[4][12][13]。

4 结论与讨论

蕨类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灌木层中常形成优势种群。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已记录的蕨类植物有214种,近两年通过植物调查新增九连山蕨类新记录26种,随着蕨类新记录越来越多的被发现,在充实自然保护区蕨类本底调查资料的同时,尚应对新发现的蕨类从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种群动态特征、群落生境特征等各种生物学角度作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对珍稀蕨类采取各种保护措施。

猜你喜欢
羽片羽状全缘
基于GUI 的冷泉羽状流数值模型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应用
“我找到了爸爸”
美文(2021年12期)2021-07-01 14:30:45
《寻找一只鸟》续写①
美文(2021年10期)2021-05-24 04:46:43
发光的羽毛
美文(2021年10期)2021-05-24 04:46:43
《寻找一只鸟》续写
美文(2021年10期)2021-05-24 04:46:43
全缘琴叶榕扦插育苗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高精度海洋动力模型的珠江口羽状流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天名精药材鉴别要点
随机介质理论天然气水合物羽状流正演模拟
辽宁化工(2017年3期)2017-03-21 01:40:51
全缘火棘果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