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下茶学专业思想教育路径探索

2020-03-04 12:45王曼菲张玉玺
广东茶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茶学农科情感

马 强 王曼菲 张玉玺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州,510640)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1、2]只有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并形成浓厚的兴趣,高校才能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但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尤其是农科类院校,专业思想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即使在新农科的背景下,许多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对农科的认识依旧十分局限,导致许多学农学生“学农不爱农,学农不选农”的现象较为严重,茶学作为传统的农学学科也在人才培养上面临着青黄不接等瓶颈。因此高校茶学专业思想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以此促进茶学学科的发展,茶学人才的培养和茶文化的弘扬。

一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基础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阐释了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育的目标应该涵盖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指知识的掌握,既包括不同类型的知识也包括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个阶段即“接受、反应、赋予价值、形成价值观、价值体系个性化”,关注的是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的情感判断,从简单层次的接受,逐步到反应、赋予价值,再到复杂层次的形成价值观以及价值个性化,通过这种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被教育者个人的品格;动作技能领域指的是实际技能的增长。[4]

布鲁姆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增长是不够的,只有实现情感领域的目标,受教育者形成复杂层次的情感目标,教育的目标才真正实现。

二 茶学专业思想教育的意义

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续,但并不只是简单的延伸。由于直接面向社会人才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调学生知识体系的专业化培养,以适应社会对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人才的需求。[5]专业思想代表了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学科教学和专业教育的基石。

对于农科类专业中的茶学专业,拥有牢固的专业思想更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前提,专业思想教育也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社会发展看,农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从事科研与生产实践,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对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有裨益。从学科发展看,有“人”才有发展的可能,茶学学科的进步与创新也是靠“人”才有实现的可能。从文化发展角度看,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何在当今茶学教育中融入符合时代发展的茶文化和茶元素,从而更好促进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也是茶学学者不断探索追求的。

因此,为推动茶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进一步推进茶学学科和茶文化的发展,对茶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科学且有效的专业思想教育亟不可待。在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向学生传递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前景和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多层次建立学生对专业的情感认同和学习热情,以此促进茶学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学科的发展。

三 茶学专业思想教育的现状

1、学生专业认知不成熟,专业思想教育未成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茶学专业思想教育主要集中在新生入学阶段的集中式教育,对于高年级的专业思想教育却很少重视。新生刚进入专业学习的领域,对所学专业领域的认知极其有限或极为零散,在该阶段进行集中的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对于未来学生专业认知的完整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但专业的认知不可能一蹴而就,仅针对新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而忽略了学生进入高年级时专业思想的巩固,极易造成专业思想不牢固,专业认知不成熟等现象,专业思想教育未成体系,造成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也多处于表面,因此引发一系列的转专业甚至辍学现象的发生。

2、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厚,专业思想教育形式单一

受到传统农科观念的影响,许多同学选择茶学专业并不是出于热爱,部分同学受家人观念等影响入学时即在为转专业准备。究其原因,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茶学专业本身的专业思想教育也还远远不够。目前高校茶学专业的思想教育主要围绕专业宣讲、座谈会、参观等展开,部分高校采取短期的专业见习如参观茶企、茶叶生产基地等,整体开展的形式较为单一且容易流于形式,给同学们造成情感上的共鸣较小,即使激发起短暂的兴趣,也因后续没有相应的跟进引导而导致学生的兴趣逐渐丧失。尤其对于大一新生,对专业的理解本就较为浅显,学习兴趣的减弱也随之造成学习主动性的降低。加之数学、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压力,压缩了进一步了解茶学专业的时间,使得同学们对茶学专业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中学时代的字面意涵。

3、学生发展方向不明确,专业思想教育缺乏理论指导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甚至家长认为农科专业发展前景有限,就业面窄,并非家长认知中“坐在办公室”的体面工作。对于茶学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学生也大多表示自己并不清晰未来的就业方向,对于一线生产工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抗拒。此外,由于目前高校的专业思想教育大多缺乏理论的指导,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且更多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层面,忽略深入实践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教育,造成部分茶学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较为困惑。

四 茶学专业思想教育的路径探索

1、认知领域:全方位聚焦茶学专业特点,纵向完善茶学专业思想教育体系

在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指导下,高校需要根据茶学专业学习的特点,在学生未来四年的学习阶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且牢固的专业思想,将专业思想教育纳入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中,形成体系,使其常态化,保证专业思想教育不间断。专业思想教育的形成不能仅靠某一阶段或某几次教育活动形成,而是需要全面且不间断的各类教育形成合力,综合作用之后的结果。茶学专业作为理论和实践结合度较高的专业,在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尤为重要,而专业认知的形成也不能一味依靠专任教师进行,学院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茶学专业校友、学生家长等也应该协同加入,从不同的角度分阶段地为学生阐述茶学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纵向完善茶学专业思想教育体系。

2、情感领域:专业元素融入校园活动,横向拓宽茶学专业思想教育体系

在做好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好具有专业元素的学生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7]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当前的茶学专业思想教育应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将茶学专业融入学生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如举办“闻香识茶叶”、茶艺大赛、斗茶大赛、茶具设计大赛等一系列茶文化活动,让学生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茶学专业的魅力,挖掘茶学专业的创新点,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茶学专业优秀学子的分享交流会,发挥同学朋辈的影响力,为茶学专业学生树立学习典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茶学专业的情感体验,并拓宽茶学专业思想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3.动作技能领域:依托校企实践平台,增强茶学专业技能训练

茶学专业作为农科类的一种,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学生就必须要亲身体会,实实在在地去感受,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茶学的专业认知以及情感认同。如引导低年级本科生及早进入茶学实验室,充分发挥课题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传帮带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种茶、选茶、制茶的全过程;带领学生分批次前往校外合作茶学实践基地开展为期1-3天的茶学体验课,让学生与茶农一起,真实参与到茶场实践,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此外,组织学生到合作的茶企进行短期的学习与实践,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及专业的社会价值。鼓励学生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其融入专业思想教育体系,提前为学生步入社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农科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全面提升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现代农业的发展,从而明晰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8]茶学专业思想教育对于茶学学科、茶学人才的培养以及茶学文化的弘扬都有着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指导下,将高校茶学专业思想教育的目标划分为三层领域,帮助茶学专业学生在更好认知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必要的实践技能,并在过程中融入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为茶学学子及茶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茶学农科情感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探究茶学词汇的英语翻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