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经济文化的变迁及思考

2020-03-04 05:39杨淑玉
经济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赫哲族狩猎变迁

●杨淑玉

一、赫哲族经济文化的变迁

文化变迁:“指的是任何足以影响文化内容或文化结构的变化。或者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文化变迁是一个民族由于受客观环境的变化,原来赖以生存的社会秩序、道德水平、知识、信仰、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经济文化首先发生改变,精神文化也相应地发生改变,但精神文化的变迁是缓慢的、长期的过程,精神文化的变迁最终会影响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赫哲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赫哲族主要从事渔业、狩猎、农业、手工业、采集业等生产方式,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经济文化,早年赫哲族经济文化是靠天吃饭,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渔猎经济模式。改革开放后,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赫哲族经济融入现代化生产模式,形成了由渔猎经济向多元化经济的转变。赫哲族经济文化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由经济文化的变迁决定语言、民俗、信仰等精神文化的变迁。

1.赫哲族的捕捞文化。由于赫哲族主要居住三江流域,沿江而住,决定了其生产方式以捕捞为主,进而形成了以渔业为主的捕捞文化。“赫哲族不生五谷,但知渔猎,然鱼多于兽,不须网居。每岁鱼大来时,逆流而上,一拥万万,至滩浅处,皆跃而过焉。人排立于摊上,以棒击之,鱼被伤,顺流而下,乃于下滩截取,堆积如山。风干、盐晒,藏为半年之用;人食之余,即以喂马,喂犬豕,并取其皮为衣裙,颇光耀夺目。”早年,河内的鱼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数量众多,赫哲族以各种鲜鱼、鱼干、鱼批为主食,而鱼皮成为他们做衣服的主要原料。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下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捕鱼,将劳动量与利益挂钩,调动了渔民生产的积极性。党和政府针对赫哲族发展渔业经济制定了优惠政策,保障了赫哲族的经济利益,同时对偷捕、滥捕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抑制监督和管控。随着捕捞业衍生的鱼皮服饰,如今已退出赫哲族人的生活服饰,传统工艺的赫哲族鱼皮服饰更多的是陈列于民俗博物馆,供世人欣赏、了解和观摩。

2.赫哲族的狩猎文化。赫哲族狩猎的历史悠久,狩猎工具完备,狩猎时间长,狩猎经济发展程度相当高。狩猎的动物主要有虎、熊、鹿、貂、狍子等。在狩猎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动物为原型的崇拜。“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人类来说就是神。”从事狩猎业生产的赫哲族崇拜各种动物是必然的。以狩猎为基础初步形成了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最终形成了赫哲族原始宗教信仰萨满。

由于土地资源的大面积开发,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长期无限度地捕猎,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建设,对稀有野生动物捕杀的法律禁止,使得狩猎业最后走向了衰亡。赫哲族人开始发展养殖业如养貂业(尤其是饲养紫貂)、养鹿业、养猪业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收入。

3.赫哲族的采集、农耕文化。赫哲族以鱼、肉为主食,采集来的野果、野菜为辅食。采集的主要劳动力是妇女,一般外出采集时,大都结伴而行,集体行动。

农耕,在赫哲族过去是辅助经济,已有大约200 年的历史。赫哲族从事农耕比较晚,20 世纪末,由原来的简单、粗糙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农耕机械化、现代化,由过去辅助生产转变为现在主要的生产方式。

二、赫哲族经济文化变迁的原因

1.自然环境的恶化。首先,由于长期以来过度的捕捞,影响了鱼类的正常繁殖和生长,只抓不养,鱼类资源逐渐出现严重萎缩的状况,加上近年来工业废水废物的污染,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鱼类资源越来越少,一些鱼类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捕鱼量逐年降低,致使赫哲族渔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其次,受移民垦荒的影响,大量的原始森林和荒地被开垦,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的土地,狩猎对象的日益减少,多数动物如熊、虎、豹、貂、鹿都是国家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单一的渔猎经济再也无法成为昔日生活的主要来源。

2.社会环境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赫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赫哲族先世在上古的帝舜时期就是息慎的组成部分,经历了先秦、汉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社会制度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在旧社会漫长的岁月中,受剥削者的压迫,受反动派的杀戮、掠夺、蹂躏。直至1945 年“九三”解放前夕,赫哲族仅有300余人,赫哲族濒于灭亡。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赫哲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平等的政治权利,转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发展以农业为主的现代化多种经营方式。赫哲族人民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赫哲族的生活状况,人口数量逐年增多。根据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赫哲族人数为5354 人。

3.民族融合。赫哲族在汉朝时,就与汉族人相互接触,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辽、宋、元、明时期,赫哲族与外界往来更加频繁。尤其到了清代,赫哲族定期地向清朝贡貂赏乌林,每年的交贡日,成了赫哲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机会。清朝汉族“流人”的北迁、闯关东、开垦北大荒,赫哲族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汉化。

三、赫哲族经济文化变迁的影响

早期的赫哲族经济文化是狩猎文化,由于自然环境、政治制度、民族融合等原因,赫哲族人安身立命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因而赫哲族人的语言、习俗等精神文化随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易导致赫哲族陷入濒于消亡的危机中。

首先,赫哲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只能靠口口相传得以传承。语言是最经不起时代的打磨和社会变迁的,它是导致民族消亡的最直接的原因。现在能会说赫哲语的已经寥寥无几,而且年龄偏大。年轻的赫哲族人几乎都使用汉语,赫哲语已经处于濒危、消亡的状态中。其次,赫哲族传统的民间说唱文学——伊玛堪。“伊玛堪是承载和记录萨满教纯粹的内涵和观念的民间艺术产品。它的记录不是静止地描摹,亦不是映射,而是以动态的、活动化的存在方式,讲述着这一古老宗教的神秘与庄严,鲜活地铭记着这一支撑着赫哲族人民心路历程的精神信念。”由于会说唱伊玛堪的人故去,现在已经很少人能演唱伊玛堪,这个民族史诗如今正陷入绝唱的困境。最后,赫哲族的宗教信仰是萨满教,如今的萨满教在赫哲族传统的民族盛会——乌日贡上,只能看到萨满跳神的仪式,却体会不到萨满的宗教寓意,也没保留专门的赫哲族宗教用语。萨满教终将退出赫哲族的日常生活,更多的人对萨满舞蹈感兴趣,是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沉淀。现如今赫哲族大多数已无宗教信仰,即便在信仰宗教的人群中也是信仰佛教、基督教等居多。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文化必然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淡化,直至退出历史的舞台。变是历史的趋势和潮流,我们无法阻挡。变为了使赫哲族人民生活更有质量,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不变的是赫哲族民族文化的精髓如何得以保护和传承。

四、赫哲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赫哲族经济模式已经向现代化模式接轨,传统经济模式已成传统,传统经济所体现的文化精髓,我们不能摈弃,应该进行传承和保护。

1.依托地方高校的学术优势,提升赫哲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层次。赫哲族主要分布在同江、饶河、抚远、虎林、富锦、桦川、依兰、佳木斯市等地。这些聚居区相对于黑龙江地方高校的空间距离很近,很多赫哲族学生或教师在这里学习和工作。同时高校的学术优势为的文化传承提供了便利,奠定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如佳木斯大学成立了赫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由各学院的专家、学者专门从事赫哲族问题的研究。2019 年6 月15 日在佳木斯大学举办第三届中国赫哲族高峰论坛,会议邀请了国家民委、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13 个省(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领导、有关中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佳木斯大学赫哲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成员等参会。对赫哲族的历史、文化、旅游、保护和传承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同时音乐学院的师生为本次大会进行赫哲族民族特色的专场演出。

2.依托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赫哲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1)设立伊马堪传习所。目前,在同江、饶河、佳木斯等地,设立了六所伊玛堪传习所。传习所成员互相交流与切磋,有效地推动了伊马堪的保护和传承。今后,政府应加大力度,在赫哲族聚居区都设立伊马堪传习所,定期进行以伊马堪为主题的汇报交流活动。(2)加大对赫哲族传承人的保护力度。提升赫哲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加强对赫哲族传承人的物质利益的保障,发挥赫哲传承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主动性。(3)制定并完善保护措施。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支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储机制,出台相关的惠民政策,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进行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活动。

3.依托民间的主体作用,拓宽赫哲族信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渠道。(1)家族教育。赫哲族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教育下一代从小了解、熟悉、热爱本族文化和沿袭传统习俗,增强本民族认同感。(2)民间保护协会。建立赫哲族渔业文化保护研究所及赫哲族民间研究协会等相关机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自觉传承、保护赫哲族文化的民间队伍, 同时吸纳更多的文化保护爱好者,壮大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队伍。(3)民俗旅游文化。尽管赫哲族民族文化面临消失的危机,但是物以稀为贵的商业价值,使一些商家已经认识到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因此,随着赫哲族文化旅游产业的逐渐兴起,一方面实现了商家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济文化的变迁是不可逆转的。经济文化的变迁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变迁。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赫哲族文化的适应、交融、趋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人口较少的民族要善于发挥原有文化的特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既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求得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猜你喜欢
赫哲族狩猎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狩猎还是偷猎
赫哲族
狩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