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 张玉芳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已经不单单只是学习知识了,还要渗透德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不良风气,这些不良风气对中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初中生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形成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重要,必须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做人。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加强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使之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生的品德教育也越来越重要了。初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具有青春期的各种特点,尤其是品德方面,非常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现在网络上的各种负面内容也都对学生的观念形成了威胁。因此,为了保证学生三观正确并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摒弃不良思想的影响,必须渗透德育。现在的语文教学除了知识的讲授之外,还要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影响学生使之形成正确的“三观”;学生产生不良思想的时候,要及时发现纠正。在初中语文中渗透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素养。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过多渗透德育,更多的时候是在进行知识的讲授,而且在授课的时候,也没有注意学生的意愿,硬生生地将知识塞进学生的脑袋里。这个时候学生是很抵触的,何谈德育?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用多样化的方式渗透德育,保证学生愿意参与其中,还能学习到知识。在课文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是与德育挂钩的,只是没有被发掘出来,所以学生并没有从中得到启发。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把握住学生的情绪,在最适合的时候渗透德育,使之更深刻地感觉到品德的存在,并且愿意接受,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使思想道德水准有所提升。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觉文中的情感,从中去体会与寻找德育的影子,然后进行深入学习;还可以在作业中渗透德育,在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品德,并使之愿意接受;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安排作文作业,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加入情感。语文也与生活有关联,除了在课堂上渗透之外,还可以将范围扩大,保证全方位的品德教育。教师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去渗透德育,在无形中使学生的品德得到提升。例如,在《带上她的眼睛》这一课的学习中,除了要让学生知道伏笔手法,还要让学生去了解人物的伟大。虽然这是一篇科幻文章,但也是蕴含着德育元素的。文章内容略长,可以分段让学生去体会,了解了完整的事件与人物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去想,小姑娘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什么样的心态,是什么支撑着其心理?学生便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敬业精神和保护环境献身的精神,这样就很好地融入了德育内容。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中,也是具有德育内容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联想当时三味书屋中的情境,从中学习其喜爱自由和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在初中语文授课中,有很多内容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要想更好地体会这些情感,选择朗诵教学是最好的办法,还能放松课堂上的紧张情绪。朗诵时,学生能从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受到文中的情感,像爱国、亲情、悲愤等,教师要同时渗入德育,使之明白其中道理,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单人、小组等形式的朗诵,给德育的渗透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朗诵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注意语速,对于重点部分加重语气,更好地运用朗读技巧,还有利于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参与到朗诵中,还可以进行一些集体表演,内容要与德育挂钩。例如安排几名学生分段或分角色朗读,部分学生在身后做舞蹈与动作的辅助,体现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融入了德育,感染了学生。为了渗透德育,教师要加入更多的心血与精力,保证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方案,使课堂内容变得有趣而又丰富,让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时,学生知道了母亲的辛劳,从而引出了亲情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注意加入情感,从中学会感恩。还可以安排学生以父母为题材,去收集生活中的信息,然后进行一次小小的演讲。在学生之间进行分享与交流的时候,明白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发现了自身做得欠缺之处,从而使学生勇敢地改正错误,学会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学会珍惜。
语文教学中,最多的就是让学生在体会文中的情感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知识。但目前的教学中,初中教师忽略了情感的问题,也不利于德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反思。初中生已经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了,也是形成正确观念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多加注意。通过古诗中简短的押韵、散文中优美的句子等,都可以渗透德育。教师可以利用情境,让学生进入文中,打开思维空间,使学生对于美的理解更加深刻,保证三观的正确。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情况,然后再融入德育。从文中的“嶙峋、败笔、层峦叠嶂”等词中去感受其中的深意,明白祖国的成就,产生爱国热情。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完整地让学生观看到这个美景,再进行阅读,根据重点词语,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在《敬业与乐业》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及其想法,先进行朗诵,从中明白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要有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让学生带着敬业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去讨论,更加深了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渗透了德育。在情感教育中,最贴近生活的还有对父母与国家的爱,也是情感的重点,教师在遇到这些题材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渗入德育,保证学生的三观正确。所以,情感是渗透德育的最佳方法,在《论教养》一文中,很好地诠释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正确的观念。教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在情感中思考,明白德育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当中才能更加努力,培养出良好的素养。教师也不仅仅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时候是渗透德育,让学生能从家庭、生活、社会中形成正确的三观,保证其健康成长。
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想如何去利用课堂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对于课下这个充足的时间却有所忽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更好地渗透德育。语文与生活总是不断连接的,也很人性化,这是渗透德育的一个优势。在课堂上的时候,教师是引导者,要加入更多有趣的内容,帮助学生寻找到文中更深一层的德育元素。在课下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实践活动,像写作、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胆量,增加沟通,让学生学会配合,渗入德育。在写作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美,使审美有所提升。同时,将德育融入到写作当中,明确中心思想,让学生明白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在学习《最苦与最乐》时,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写作动机之外,还要加入德育,让学生去想想居里夫人的思想,再联系本文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的时候查阅一下论证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想法。同时,教师要留下写作任务,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苦与乐,从而懂得如何使人生变得有价值,不要只想个人利益,从而体现德育的渗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一些孔孟著作,进行读后感的分享与讨论,想想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在为国家奋斗,那么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精神更要发扬,使之形成奋斗观。在《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古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从而知道凡事在于坚持,不能轻言放弃。基于文言文的特殊韵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朗诵比赛,看谁读得最准,把文中的情感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在学习《木兰辞》的时候,替父从军的想法在当时是很有创意的,但是为什么弟弟没有去呢?花木兰为什么那么勇敢呢?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学生知道了,因为其想保护父母,而且也非常热爱国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下的表演活动,把现代的《红色娘子军》进行编舞,从中感受到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影响。
面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我们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反思并合理渗透德育,使学生知道如何对人对事,不要产生极端的想法;运用多种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本中找到与德育挂钩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生活连接,扩大教学范围,做到课上与课下都能贯穿德育;培养三观正确、爱国的高素养初中生,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