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

2020-03-04 09:33袁晓慧李巧红张天世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苏区革命思政

袁晓慧 李巧红 张天世

(1.3 西藏藏医药大学, 西藏 拉萨 850000;2.肇庆学院政法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61)

苏区又叫“中央革命根据地”,主要是指红四军主力军于1929年1月离开井冈山后,开辟的以江西瑞金为中心,包括赣南、闽西的革命根据地,直到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离开为止。这段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苏区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1927年国民党分别在上海、武汉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北伐中断。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拯救革命,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但都因敌我力量悬殊、经验不足,没有和该地区的农民运动结合起来等因素,致使起义失败,使党的工作重心不得不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开始走向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

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使得党内的人员成分也发生了变化,据统计,1928年6月,农民占76.6%、工人占10%、知识分子及其他占13%,从中可以看出党的组织成分中非工人出身的党员占大多数,小农意识逐渐反映到党内。此外,红军由于长期处于分散的农村游击战的环境中,转战中经常需要长途奔波,还要和敌方的“围剿”做斗争,使得战斗非常艰苦,物资供应时常出现短缺。人员构成方面,除占大部分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外,还存在商人、小资产阶级以及部分从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过来及在战斗中吸收的俘虏等,人员成分复杂,使得军队内部时常出现非无产阶级思想。综上所述,加强党的建设,统一党内思想,凝聚革命斗争力量,是当时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毛泽东在苏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1.思想政治工作是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情况以及革命军队呈现出的各种矛盾,逐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1929年,在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1932年,在《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他进一步肯定到“政治工作在红军中有决定的意义,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至此,毛泽东将思想政治工作上升到了军队建设的生命线的高度。

2.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设的中心环节

1928年11月,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随后召开的古田会议上,他确立了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把党的建设首要任务强调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并进而指出,如果思政教育问题不解决,党的一切其他政治任务都无法完成,再一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一个新高度,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任务。

(二)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在多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走出来的,如在革命初期,纠正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主要负责人脱离中国实际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观点。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更是指出革命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于革命的原则 。毛泽东指出“苏维埃的政治任务是革命战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服务的。1927年9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同时,还提出建立由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构成的党组织即“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便于党组织及时召集组织军队,落实革命的方针、计划和任务。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他又指出红军要加强革命宣传,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战争。为此,他认为苏区的文化教育政策也需要进行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强加于苏区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宣传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相符合的苏维埃文化,用新的革命的文化,武装工农群众的头脑,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盟,为抗击反革命“围剿”、开展土地革命、建设农村根据地凝聚强大力量。

3.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众路线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内在要求是“群众路线”,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是党长期革命和建设成功的经验总结,是党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路线。思政教育的工作效果取决于群众路线的政策能否有力地贯彻实施。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就说“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根本的一个方法”。1927年,他在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受到重创,转战井冈山后,带领起义军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斗争活动,受到了井冈山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开创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指出红军作为执行革命任务的政治武装力量,除打仗外,更重要的是宣传、组织并武装群众。正如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所说“红军纪律是一种对群众的实际宣传”,还曾制定出工作时间分配比例:“打仗的时间、分做群众工作的时间乃是一与十之比。”由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党员干部和军队,还有人民群众。

(三)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1.马列主义理论教育。革命的长期实践,让毛泽东明白没有革命的理论,是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他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他一直要求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解决革命斗争中出现的问题并形象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比作政治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他还就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见解,如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者自身的理论素养,指导广大党员干部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等观点。

2.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革命纪律教育。只有在广大的工农群众掌握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情况下,方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为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开展、落实,毛泽东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在每次重大决策或重大路线方针确立后需要及时开展宣传,向人民群众讲清、讲透、讲明白当前的形势与任务,从而充分地调动和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有效地将党的政策高效地转化为群众的革命实践,正如他所说“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个运动,每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他还非常重视革命纪律的教育,比如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党内和军队进行革命纪律的教育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的提高,强化军队建设,建成良好的党群关系,为革命的胜利提供有利的思想保证和纪律保证。

3.革命理想信念的教育。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是指对苏区的党员干部和人民大众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等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跟随党的旗帜,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奋斗终生。在革命根据地建设初期,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党内甚至出现“红旗到底打多久”的困惑和质疑,为了驳斥此种消极负面思想,毛泽东针对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对红军和红色政权能在中国存在和发展进行了科学论证,坚定地告诉他们“边界红旗子永不倒”,而且正以星星之火,向燎原之势发展,是“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这种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信心以及中国革命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影响着井冈山军民,让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强奋斗,不屈不挠,用实践证明,坚定的政治信仰产生的革命意志是革命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和重要保证。

(四)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强调面对不同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要灵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在谈到部队管理与教育的经验时说“宣传教育高于指派命令”,在群众组织动员时,指出要“努力宣传说服群众”。苏区时期,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农民,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力求通俗易懂,因此毛泽东经常使用到挖典型、树榜样的方法,比如鼓励农会以评“先进个人”的形式进行宣传示范,带动其他群众积极效仿学习。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毛泽东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所谓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教育和自我教育,一个人要在思想上进步,既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也要学会自我剖析、自我反思。除此之外,调查研究、理论宣传、因材施教、实践锻炼等都是毛泽东在苏区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

三、毛泽东在苏区思想政治教育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政治引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特质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学习毛泽东在苏区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需要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宣传力度,以及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原则和方法。突出正确的政治导向,让学生们自觉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二)建设高质量的思政教师团队,保证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教师在思政课教育全过程中责任重大,不仅教授基本教学知识,更要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因此,建设高质量的思政教师队伍是保证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内生需要。为此,一方面要增强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严把入职标准,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加强情怀教育,拓宽教学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形成更加科学的人员管理模式,吸引更多的优秀教育者加入思政教育团队,优化人员结构,激励工作热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活学习的自主性

苏区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范围之广、力度之深及成效之显著都得益于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教育方法,调动了广大军民学习的热情,推动了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相对于苏区时期,现代思政教育的环境、对象、主体以及教育媒介都已经有了显著变化,不创新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够。通过学习借鉴毛泽东在苏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经验方法,结合当前实际有针对性地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学习自主性。

(四)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苏区时期毛主席积极鼓舞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乐观的革命精神。在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成长于物质生活较为丰富、时代环境较为稳定的时代,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过时,不再需要发扬的错误想法;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社会职场竞争越发激烈,学生容易产生浮躁、焦虑的心理状态,抗风险抗高压能力有待提高。为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将艰苦奋斗精神进行深入透彻的讲解,还要讲得入脑入心入行,讲出特色,讲出效果,还需要探索新时代发扬艰苦奋精神的新路径,全面提高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苏区革命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苏区创业致富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