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0-03-04 05:32:30刘慧娟
教育观察 2020年27期

刘慧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这句话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希望之源,力量之基。小学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其适应社会化的转折期,家庭教育是帮助小学生度过关键期和转折期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梳理小学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阶段家庭教育概述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以实现个体人格完善、家庭关系和谐、家庭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家庭成员之间积极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教育和影响。[2]智能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教育”不仅深刻影响着学校教育,而且深刻影响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后喻文化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狭义家庭教育的理解,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需要冲破传统家庭教育的藩篱,在教育与被教育中一起成长。我们通常所指的家庭教育一般是狭义的家庭教育。

(二)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基础阶段,该阶段的教育不仅涉及学校教育,而且包含父母对子女耳濡目染的影响与教育。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无论是父母显性的教育还是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都会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

1.家庭教育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钟启泉说:“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在小学生形成关注、坚持以及集中等学习品质时,他们往往以父母为榜样,观察、学习以及模仿父母的行为,然后逐渐内化到学生自身的习惯之中。”[3]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一阶段形成的习惯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家庭教育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会逐步得到发展,但其心理也容易产生矛盾,所以此时家庭教育至关重要。[4]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都能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积极、健康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与教育,三者的结合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家庭教育影响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5]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家长的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道德行为的形成。因此,家长正确的品德教育以及自身榜样的树立,能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另外,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人成才,而且可以推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古人讲:“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可见,家庭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起点。好的家庭会通过家教、家风的传承,不断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国家的稳定发展。[6]因此,家庭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小学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家庭文化的影响,男女个体对自身教育角色的认知产生偏差,母亲一般在家庭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2016年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显示,超过半数的家庭由母亲主导孩子的教育,而由父亲主导孩子教育的不到两成。[7]然而,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母亲的细心呵护与教育,而且需要父亲的参与。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心理、人格等各方面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漠和缺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也会成为日后亲子冲突、孩子人格障碍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教育重智轻德、轻心理健康

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智育,却忽视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刘白明、吴鹏飞发现,家长受某些专家对教育片面的理解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的影响,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8]一些家长对孩子缺乏品德教育,忽视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孩子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出现道德滑坡。

此外,一些家长也容易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梁曦予认为,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重视以及家长文化素养的欠缺,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9]许多家长只以分数、排名论孩子的成败,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长此以往,这种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这也是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会直接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现在的孩子备受宠爱,再加上一些父母忙于工作或外出打工,隔代教养中祖辈更是对孩子过度溺爱。溺爱之下长大的孩子会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产生依赖心理,因而极易养成娇纵、任性的性格,很难融入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在社会激烈竞争的今天,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仅在学业成绩上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而且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特长班。这种不顾孩子喜好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和疲惫心理,父母对子女这种过高、过急的要求会使教育结果适得其反。

三、提高小学阶段家庭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父亲角色回归家庭,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陈红霞认为,父亲拥有阶梯式的思考方式,拥有力量和果敢的个性品质,这表明让父亲角色回归家庭是当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工作。[10]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回归,有利于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形成合力,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这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创设家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充分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又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支持与保障。家庭内部应该形成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应该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积极主动参与子女的教育,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其次,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一个家庭的文化不仅影响着家长在家庭教育内容上的选择,更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式有潜移默化的作用。[11]好的家庭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的人格,而且可以传递知识、传播文化。因此,父母应该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注重提升家庭文化的精神追求,使孩子时刻都能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

最后,形成良好的家风。当代中国,加强家庭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养成良好家风,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12]家风可以反映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父亲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黄威等人认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倾向于扮演玩伴、榜样、保护者、规范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这些角色或多或少与德育相关。[13]因此,家庭教育要发挥父亲角色的德育作用,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家风。父亲通过家庭内部榜样的熏陶作用,影响、教育子女,把孩子品德的培养贯穿家庭教育的始终。

(二)落实“人的培养”,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本质都是人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应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为孩子引领教育方向、精选教育内容,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第一,家长要落实“人的培养”,必须理解、尊重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小主人,孩子的成长不仅寄托了家长的殷切希望,而且关乎孩子的一生。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不以成人的思想去控制孩子,而是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二,家长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14]因此,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教孩子学会求知,而且应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孩子学会做人、热爱劳动,保持身心健康。家长要善于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审美意识和劳动意识,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劳动习惯。同时,家长也要转变教育方式,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身心变化,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另外,家长要加强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提升家长自身素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都是父母教育的结果。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足以表明家庭教育影响之大、之深、之远。小学阶段是孩子处于从家庭进入学校完成社会化的关键期,因此,家长不仅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关注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孩子进行科学、正确的教育,而且要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与孩子共同成长。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坚持成人与成才并重的教育理念。[15]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注重孩子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二者不可有失偏颇。家长只有同时关注孩子的成人与成才,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其次,家长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支撑,家庭教育也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因此,家长也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一方面,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指导;另一方面,家长也要通过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

最后,家长要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针对孩子的问题,与学校进行有效沟通,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一切以孩子的成长为目的。[16]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小学生正处于需要被摇动、推动与唤醒的时候,父母作为孩子的首要教育者和第一任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良好的家庭文化、家教家风熏陶和教育孩子,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使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