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视域下的中学音乐古诗词教学实践与研究
——以《品韵江南》教学为例

2020-10-27 11:42:30
教育观察 2020年27期

颜 妍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福建厦门,361100)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的出现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而来的,翻转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顺序,翻转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录制微课视频,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观看视频,自主完成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与作业,然后课堂上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答疑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

二、教学应用模型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答疑的作用。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课前任务布置,课中引导、点拨和答疑,课后总结与反思。其中,师生活动分别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应用模型如图1所示。

三、教学模式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这与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渠道搜集、整理、归纳与音乐相关的信息,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培养沟通、合作等素养。因此,在中学音乐古诗词作品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线上和线下活动的参与度,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中学音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表1)课前,教师根据单元要求分析教学内容,搜集相关古诗词作品资料并制作课件与微课,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相关文化知识,欣赏、感受江南地区古诗词音乐的韵味和特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分组交流与讨论,通过聆听、观看、查阅、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实践与体验,完成相应的古诗词音乐文化学习任务,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用“呼吸”“提沉”来感受作品。师生对古诗词的韵律文化和音乐要素进行交流、讨论,练习、巩固作品并试着分析与处理,用“数字舞蹈”有创意地表现歌曲。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江南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通过对苏州方言的模仿、对旋律曲调的模唱、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在艺术实践中获得体验,内化所学作品,提高艺术表现力。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音乐承载的人文内涵,认识古诗词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中熟悉和热爱中国古诗词文化,探究其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等方式,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表2)

表1 中学音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设计

表2 中学音乐翻转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与安排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课中教学阶段,教师应采用游戏化的交流模式、鼓励参与化的实践模式,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并随堂在线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共同交流,升华总结。

(一)采用游戏化的交流模式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微课和导学案,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厦门数字学校等平台,分组查阅、搜集并整理关于“古诗词文化”的相关知识。师生讨论、交流,教师以游戏化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古诗词音乐作品的掌握情况。

(二)鼓励参与化的实践模式

鉴于学生平时对古诗词音乐文化接触甚少,教师可采用鼓励参与化的实践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身体感受体验其韵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学生分组对古诗词音乐作品《江南好》的艺术特征(速度、旋律、乐器、方言、结构、背景)进行讨论与交流,并选代表回答。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示范并引导全班学生一起用“呼吸”“提沉”“数字舞蹈”的方式,感受与体验古诗词作品的意境和韵味。

(三)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总结

美国音乐教育家埃利奥特指出:“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总结《忆江南》和《江南好》作品,让学生在自发的音乐体验、互动等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进而提高音乐核心素养,增强学习音乐、归纳总结、分析作品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锻炼逻辑思维。

(四)在线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以游戏化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并随机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后由另一个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评价,以实现自评、互评、他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互相评价的习惯。

(五)师生共同交流,升华总结

音乐鉴赏学业质量水平3—4指出,学生能对音乐的基本特征或风格流派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的关系有一定认识和理解,能用口头交流或书面形式与他人分享。[3]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保护古诗词音乐文化,进一步升华情感,传承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课后作业是学生对学习的总结和反思,教师选择适当的作业批改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测评。因此,教师可让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词作品进行聆听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

中学音乐翻转课堂成绩由五个方面构成,分别是观看视频、导学案、在线测试、课中交流、作业。这五个方面各自占比,并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表3)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和微课,分组完成相应的在线测试。课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答疑。课后,通过作业的方式,教师及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效果。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更合理,参考因素更全面,更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与运用。

表3 中学音乐翻转课堂教学成绩构成比例

五、成效与反思

当前,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中心,能拓展音乐资源范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学习古诗词作品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与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实现由“讲台”到“平台”、由“教师”向“学生”、由“课堂语言”向“视频语言”、由“主导者”向“引导者”等方面的转变。但是,翻转课堂整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硬件要求较高,对教师要求更高,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所有章节内容,对学生人数有一定程度的限制等。因此,就中学音乐教学而言,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其突出的问题和困难,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