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德育的策略

2020-03-04 04:54韦美萍
教育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学校德育工匠

韦美萍

(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广西百色,533000)

“中国制造2025”是针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的背景而提出的战略,旨在提高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从而在总体上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大国工匠”一词被频繁提及,其背后的支撑正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代表着一种职业精神,也能够表现出我国劳动技术人员求精求质的追求。中职学校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技术人才后备库,在“中国制造2025”的执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践行者。[1]当前,如何将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入中职学校的德育中,也是各中职学校在积极探索的德育方向。

一、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观

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工匠精神所体现出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以及创新与奉献的职业价值,这与中职学校的德育理念是具有一致性的。因此,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合在中职学校德育过程中,能够作用于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价值观的养成,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与职业价值的深入理解能力。这也能够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基础,能够引导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既考虑自身发展因素,又能够考虑到国家建设的需要,更加符合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能够作用于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丰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中国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不断推出,社会的发展呼唤着中职学校德育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提高与我国社会的总体适应能力,满足市场和国家发展的人才需要。在此背景下,将工匠精神与中职学校的德育进行融合,能够对中职学校当前的德育内容进行丰富与完善,综合促进中职学校德育体系的完善、内容的完备以及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国家的适应性。

(三)有利于体现中职学校德育的时代特征

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过程中,工匠精神、大国制造等逐渐成为一种时代背景下的代名词,代表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追求与目标。因此,在中职学校的德育中引入工匠精神,也能够为德育注入时代发展的动力,提升德育的时代性。德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来进行变动,而这个变动的过程就是德育时代化的体现,这也体现出中职教育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主动发展、积极进步的能力。

二、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不足

当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着对工匠精神认识不足的问题,这也制约着中职学校在工匠精神与德育融合过程中的效率。[2]学生作为这种融合过程中的作用表现者,如果其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则会对融合教育过程中很多环节的开展造成影响。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够去正视工匠精神,从工匠精神中得到更多的德育知识的学习,从而使中职学校中工匠精神与德育的融合与开展难以发挥出优化组合的合力。

(二)教师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度不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搞好教育,师资先行。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要依靠教师对它的重视与认可。当前,负责德育的教师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重视度不够,也是目前中职学校中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中职学校中教师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部分教师或班主任缺乏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德育的课堂中的主动态度与行动,并且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延伸与展开。他们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完成教科书的教学任务了事,没有用心去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接纳工匠精神并内化成自己的内在需求的问题,使得教学过程表面化,浮浅化。其次,部分教师本身对工匠精神缺乏科学的认识,将工匠精神狭隘地理解为一种职业道德精神。他们领会不到工匠精神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培训与锤炼然后才有可能内化成个人内在需求及行动的实质与内含,脱离开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和政策背景,因而在教学中不主动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到企业里去反复体验与锤炼。

(三)德育形式的单一化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与工匠精神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大多数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是从教室到教室,顶多是从实训室到实训室,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内的班主任或教师面向群体的讲解为主,少有那种师带徒,一对一的课堂延伸和课外辅导,这直接影响着融合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与当前的教学改革精神是相背离的,尤其是对于相对抽象的德育来说,更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为支撑,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工匠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工匠精神、理解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内蕴更好地吸收,促进自己德育水平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而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在将工匠精神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过度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具体的课堂效果。

三、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德育的优化策略

(一)制定科学培养规划

中职学校的德育要根据本校的具体德育现状、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制定科学的培养规划。科学的培养规划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展开的纲领和基础,同样也和教育目标一样,成为德育工作的内核。中职学校要想将融合了工匠精神的德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就必须在培养规划制定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因素充分地考虑进来,从而提高培养规划的针对性以及灵活性,起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中职学校针对工匠精神的所体现出的时代性因素和市场需求,应该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制定外延性比较广的培养规划,保证学生在对工匠精神有着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围绕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职业价值等的关联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德育水平。具体而言,学校应当把工匠精神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工作内容的层面、明确规定学校层面应当有大型活动专门针对工匠精神主题的,班主任应当在主题班会召开及日常工作中安排有相关工匠精神内容并占一定比例,任课教师要有相关工匠精神的教科书及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做到工匠精神人人讲,经常讲,经常练。

其次,针对工匠精神与德育的融合教学,中职学校既要制定长期的工匠精神熏陶规划又要制定短期的集中教学规划,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合适的大环境和集中教学环境。学校领导要营造大氛围大环境,搭平台、给方向。学校各部门各层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都要把学生的工匠精神的灌输与培养当己任,努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与体现。

(二)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夯实学生德育品质

在工匠精神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培养工作,还要注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更多的体现,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突出工匠精神本身的重要性。[3]这样一来,既能够保障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效果,又能够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工匠精神,从而夯实学生的德育品质。在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上,中职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墙建设。中职学校要在有关德育文化墙的建设中,设置有关工匠精神的文化墙,选取我国发展过程中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进行文化墙的设置。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采取“学校引导、学生主导”的文化墙设置原则,从而帮助学生在动手中提升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第二,围绕工匠精神开展主题征文、短视频征集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层次理解。中职学校要引导学生参与主题征文、短视频征集等活动中,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调查与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工匠精神、德育等方面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第三,举办校园专业技能大展演活动。中职学校可以固定按学期或按年进行师生同台献艺的专业技能大比赛或大展演活动,按专业定期让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和教师同台献艺,让他们精湛的专业技能表演在全校师生面前得以展示。这种模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强大的推动力,又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和渲染力。

(三)举办多种形式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意识

在工匠精神与德育结合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加大校园文化墙建设力度等活动,侧重的都是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理解。而德育有着自身的特殊之处,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质的突破,即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一起,促进抽象与具体的融合,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触到工匠精神和德育,能够对学生的观念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具体说,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时间上由较短周期到较长周期的逐步推进的见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活动的多次反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工匠精神耳濡目染并得到实际培训与锤炼。

在德育中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将课堂教学有效延伸,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让中职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认识工匠精神、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学有所用,是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大型工厂企业进行参观,对典型人物的工作进行参观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等体现着工匠精神的纪录片。[4]

(四)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德育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一方面,中职学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对有关工匠精神的资料进行查阅,并按照分组教学的原则,将相关任务分配给各组学生,由各组学生在某一特定时间将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展示,这样一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德育的主动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设备,针对某一抽象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视频资料等给学生进行展示,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促进德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五)加强工匠精神与德育和智育的融合力度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德育与智育既分属于不同的类别,又相互统一于教学目标之中,同时德育和智育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中职学校要在工匠精神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智育的作用,即将工匠精神相关的德育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打通关联,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需要学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如从专业课的角度讲解引入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文章、案例等,从而在德育与智育中发挥出相互促进的作用。

总之,对于中职学校的德育来说,融入工匠精神既是德育工作的丰富,又是德育工作主动融合时代因素的体现,能够使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和时代的需求,从而有效促进培养人才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在中职学校的德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本质上也是由中职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更是中职学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从而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提供更多专业对口、道德水平较高的人才支持,促进该战略更好地实施。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学校德育工匠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工匠神形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