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双湖小学校 重庆 渝北 40112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国家、社会和个人这三个层面提出了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是十八大报告根据各项内容所作出的全面、高度的概括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教育工作之间在逻辑上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性质一样,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搭建学校教育做出了贡献。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渗透到德育教育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品格。
在传统小学德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学科教育、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和不正确的教学态度,并且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形式老旧、德育知识体系更新的不及时,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小学德育教学变成了一种流于形式的东西,并没有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起到真正的作用,也没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所总结出来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体系中的内核,也是从不断地时代变迁中总结出来的精华内容。当代的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信息多元化的环境氛围中,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德育知识相比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也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教育的培养要求,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身道德思想水平,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处事思维。最为重要的一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它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顺应了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1 深入挖掘品德课教学目标。小学品德课教师要深入挖掘品德课教学目标,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对学科导向进行有效强化,有针对性的加强核心价值观对品德课教学的渗透,促进核心价值观与品德课教学内容的良好契合。小学品德课教师要结合品德课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小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国家,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提升小学生的思想觉悟。在向小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相关能力的训练,从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以及行为规范等层面加强核心价值观对小学生的渗透。
2.2 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会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相比较而言,在学校举办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更容易。第一,教师可以及时利用热点事件举办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如,建国周年、建党周年、奥运会、冬运会、抗震、抗洪、消火救灾等事件都是举办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契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实时新闻和实时视频,让学生通过最直观地方式感受爱国、民主、富强、敬业等价值观内容。在组织这类主题教育活动时一定要着重突出活动重点。第二,开展典型人物事例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每年3月举办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活动,开展系列主题班会,开展系列文化宣传活动,逐步形成小学德育活动系列品牌。第三,教师可以借鉴综艺形式,举办一些德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德育教育得到具体实施。如,可以模仿“王牌对王牌”,开展一些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的演唱活动,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德育教育。总之,教师不能拘泥于简单的德育教育,要多丰富一些德育教育形式,争取为学生创造直观、浓厚的核心价值观氛围。
2.3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的育人作用。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区域,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学进行深入的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学校的校风校纪,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学校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家长、社会共同为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而努力奋斗,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调整学习计划。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接触学生的时间最多,往往父母的思想也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学校应当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并提出有建议性的意见,家长也要配合学校的工作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相关知识,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