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嫩江市联兴学校 黑龙江 黑河 1614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的差异水平也在不断拉大,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因此使得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峻。由于农村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我国农村教育水平普遍偏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少,使得农村学生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缺失。因此农村教育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1.1 未重视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可以开设,与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虽然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进行,但校领导并未给予重视,同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识较为模糊,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仅仅会在教育部门检查时,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关注对象,并未给予长期重视。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多数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风,并未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所在,这时就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具备实质性。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成绩,并未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这时就会出现教师只向学生灌输知识,并未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并未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开展活动,工作出现问题。
1.2 父母监护角色缺失。很多农村学生均属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以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大部分学生均是在在爷爷奶奶的身边或者亲戚的身边长大,再加上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生活压力也比较重,因此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比较恶劣。再加上祖辈的教育水平有限,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和辅导,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容易与祖辈产生情感的隔阂,因此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1 以学校为基地,以家庭为基础。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那么在开展心理教育时也同样如此。因此,我们还是要坚持以学校作为主要的阵地。学校可以积极地开设家庭委员会,对于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真实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学校的老师要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将孩子的情况传达给每一位家长,并且和家长一起讨论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同时,学校也可以积极地开发和拓展和家长沟通的渠道,虽然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实际的情况比较的差,但是学校可以开始尝试使用微信平台等网络技术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鼓励家长能够给学校提供反馈,不断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家庭本身作为每位学生最初成长的地方,家庭的环境、学生和家长相处的模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农村学校也要积极地开展一些讲座活动,能够把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传递给家长,让家长能够引起重视,能够不断改变原有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
2.2 借助于网络手段进行密切沟通。目前,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成为了农村教育的主要的问题。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很多的家长都开始外出务工,学生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多的学生基本上一年才能够见到父母一次面。这些学生更应该引起老师的高度关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和父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汇报给父母,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平时自己也要保持和子女的联系,不仅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三方网络视频或者是聊天通话等形式,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地密切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联系,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3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需要将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等多方面融入,并结合中学校园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校方可以在定期在校内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节,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在开展活动时,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宣传工作,使学生可以在参与活动同时,充分感受教育活动含义与价值。此外,校园内可以进行较为常见教育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文化评比、美化设计等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气息,也可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教师各项素质能力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良好沟通,也可以为提高教育质量起到帮助作用。在增加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交流时,应充分观察学生与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并共同商定如何开展衔接工作,通过什么形式开展教育,通过逐渐测试找出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从而确保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并为学生适应打下基础。此外,也应提高教师各项素质能力,充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确保教师具备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可以关心学生,发现学生进步与变化,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并与家长做好沟通,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总之,农村地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家庭始终是学校最好的合作伙伴。家校合作,能让家庭与学校这两个最关注学生成长的环境联合起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找出对策,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