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崔召小学 山东 平度 266700)
要将陶行知教育精神落实到小学美术课堂之中,就要有一双“慧眼”,要善做“课堂麦田”的守望者,不断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促成学生思维碰撞,让学生在思考中生成智慧。既然我们已经通过教学探究对陶先生教育理念中的深度学习元素进行了深度探究,并获得了肯定的答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美术深度学习课堂构建中,见证陶行知教育理念与小学美术课堂的深度融合过程吧!
在陶先生的教育世界里,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指向深度学习的。虽然,“深度学习”这四个字并没有被他清楚地写在著作中,但被他渗透到了每一个教育理论中——他认为学生学习的空间是社会,学习的内容是生活中的一切内容。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之路是漫长的,学习空间是广阔的。要想在这个漫长而又广阔的空间中学习就必须掌握知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品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指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活动,大都是需要经历有深层的思维探究活动的。他主张“教学做合一”,重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自觉性的调动。而思维是人驱使人进行自主、自觉认知的内在动力;“教学做合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人对于知识的感知、消化、吸收与重建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运作过程。所以,在这些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一定是需要学生的思维参与的,而这种思维参与也是有一定的深度。
他提倡教师“教的方法必须基于学的方法”,教师要教的是学生而不是“书”。这就等于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建设自己的思维,要学会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自主思考主动性,然后通过引导他们延伸思维触角,掌握探索世界的方法与能力。而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同样是需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源动力,引领学生的思维成长的。在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独特性,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性,更尊重学生的生命需求,要如陶老先生所说的那样“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因为只要这样,“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而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优化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引导措施,要以智慧、敏锐的目光准确地捕获每一个细小的思维引导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教师自然而又有力的指导下,向着完美、全面的方向成长。
2.1 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认清学生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带来的影响,更加倾向于采用单调、死板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其弊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且始终大于其优势,容易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过程与美术知识本身的抵触情绪抬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执教《趣味文字》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从互联网中搜集描述生活中常见汉字的起源与其发展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是象形文字的本质。此后,教师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为不同的汉字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让汉字变形,使其看起来更具美感。教师利用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形式的新鲜感与美术字的生动美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学有效性显著提升。
2.2 整合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析其理”是为了“践于实”,既然我们已经通过教学探究对陶先生教育理念中隐藏的深度学习元素进行了深度的探究,并获得了肯定的答案。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感知兴趣点都是不同的,在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度感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系统地掌握作品鉴赏方向和作品鉴赏层次,也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兴趣點适当进行美术教学调整,以学情为依,增强美术鉴赏指导活动的针对性。例如,在《中国龙》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时教学重点“认识恐龙、绘制恐龙”搜集了大量的恐龙图片,并打算从恐龙蛋讲起将学生带入恐龙世界。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到了画恐龙的环节中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部分男孩子绘制兴趣非常的高,他们在自己的绘图本上画出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可大多女孩子却都没有什么兴趣,她们的图画中更多的是树木花草,作为主角的恐龙却被隐藏到了一个小角落中。
“你的恐龙为什么这么小呢?”教师问一个女孩子。“它长得太丑了。”该学生回答道。随后,教师又依次问了几个孩子,得到的答案也都大同小异。为了挽救这些“爱美”的女孩子,教师再次走上讲台,对孩子们说道:“大家觉得恐龙丑吗?”“不丑,恐龙是远古的霸主,长得威武。”一个男孩子说道。“丑,我可不喜欢这种绿色的大怪物。”一个女孩子说道。……虽然,在一波智慧交锋后,双方还是僵持不下,但恐龙相关知识已经在智慧交锋中悄然送达孩子们的心间。最后教师出面调解道:“其实,恐龙美不美完全取决我们自己呀!比如,这样的恐龙你们觉得丑吗?”一边说一边展示卡通版的恐龙图片,将学生引入到了恐龙卡通形象创作之中,学生豁然开朗。
总之,在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审美标准不同的基础学情,设计关于课堂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获得知识,在辩论中形成立体化感知。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求同存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