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琳 海向军 依尔夏提·阿不都热西提 马力扬 窦春江 莫晓丹 马斌
1.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甘肃 兰州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体质与健康校级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3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慢性病之一,除引起腰背痛、驼背等症状外,OP引起的脆性骨折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由此带来的巨额治疗费用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预计2050年,我国用于OP性骨折的医疗费用达1630亿元[1]。因此,OP防治是我国慢性病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OP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对于OP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中,体成分与OP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体成分是身体各组织(如肌肉、脂肪等)在体内含量、分布及组分间的数量规律,受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影响[2-4],可影响骨代谢,但近年来的很多研究结果显示,体成分与骨代谢间的关系在不同人群中结果有差异[5-8]。为此,本研究以甘肃汉族成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人群骨质减少、OP发病率及该人群骨量异常与体成分间的关系。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6年7月~2018年8月,根据研究对象所在地卫生部门提供的信息,抽取兰州市城关区(兰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天祝)、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掖)符合研究要求的常住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当地居住10年及以上,无糖尿病、瘫痪等影响骨代谢疾病,未长期服用激素、抗癫痫药等影响骨代谢药物,并自愿参与研究者。最终纳入研究对象2557人,其中兰州1128人,天祝881人,张掖548人,男性992人,女性1565人。本研究经西北民族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研究方法
1.2.1 体成分测量。采用日本产百利达(TANITA)生物电阻抗体成分仪(型号MC-180),测量研究对象BMI、皮下脂肪量、内脏脂肪量、细胞内液量、细胞外液量、肌肉量、蛋白质量等体成分指标。
1.2.2 骨强度测量。采用日本产GE牌超声骨密度仪(型号EXPRESSⅡ),以右脚跟骨为测量部位,测量骨强度指数、Z值、T值等。
1.2.3 骨量异常标准。依据WHO提出的OP诊断金标准[9],T≥-1.0 SD为骨量正常,-1.0 SD<T<-2.5 SD为骨量减少,T≤-2.5 SD为OP,OP及骨量减少均为骨量异常。
1.3 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地区研究对象骨强度差异用方差分析,不同地区骨量降低及骨质疏松症发病差异用卡方检验。应用Binary Logistics回归法分析骨量异常与体成分间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甘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汉族男性骨强度特点兰州、天祝及张掖汉族男性骨强度峰值均出现于18~29岁;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之间骨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地总人群骨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兰州汉族男性最高,天祝最低(F=9.696,P=0.000)。见表1。
2.2 甘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汉族女性骨强度特点兰州、张掖汉族女性骨强度峰值均出现于18~29岁,50~59岁开始快速下降,而天祝汉族女性骨强度30~39岁达峰值,69岁后出现快速下降。18~29岁年龄组中,天祝女性骨强度最低,兰州最高(F=9.938,P=0.000);总人群中,兰州汉族女性骨强度最高?,张掖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44,P=0.000)。见表2。
表1 甘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汉族男性骨强度比较(+s)
表2 甘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汉族女性骨强度比较(+s)
2.3 不同地区男、女性骨量异常检出率 甘肃汉族男性及女性骨质减少检出率均为张掖最高,兰州最低;OP出率:男性天祝最高,兰州最低;女性中张掖检出率最高,兰州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甘肃不同地区汉族男性骨量异常检出率比较[例(%)]
表4 甘肃不同地区汉族女性骨量异常检出率比较[例(%)]
2.4 甘肃汉族成人体成分比较 甘肃汉族不同地区男性及女性成人体成分比较发现,除了男性内脏脂肪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皮下脂肪量兰州最高,天祝最低,肌肉量张掖最高,天祝最低;女性肌肉量、皮下脂肪量及内脏脂肪量均为张掖最高。见表5,表6。
表5 甘肃不同地区汉族男性体成分比较
表6 甘肃不同地区汉族女性体成分比较
2.5 甘肃汉族成人体成分与骨质异常的关系 将是否有骨量异常作为应变量(赋值:骨量正常=0,骨量异常=1),性别(男=1,女=2)、年龄、皮下脂肪及内脏脂肪量、肌肉量作为自变量,Binary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综合年龄、性别两个因素后,肌肉量是发生骨量异常的保护因素(B=-0.038,P=0.005),内脏脂肪量与皮下脂肪量均不是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7。
表7 甘肃汉族成人体成分与骨量异常Logistic回归分析
3.1 甘肃不同地区汉族成人骨强度特点 骨强度是综合骨密度(BMD)、骨骼几何结构、所受外力等因素,从生物力学角度反映骨量、骨质量的指标,对预测OP性骨折有一定优势[10]。相对双能X线BMD检查而言,超声骨强度检查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加上机器便于携带,无辐射,更易推广,尤其适用于偏远、基层地区筛检。甘肃省经度跨度大,境内温湿度、海拔差异明显,不同地区汉族居民生活习惯有较强地域特色。本研究选取甘肃省海拔、气候特点及生活习惯有差异的三地汉族居民开展研究,结果显示:甘肃不同地区男性骨强度均在18~29岁达峰值,与同为甘肃常见少数民族的藏族[5]、东乡族[11]男性相同,但早于裕固族[7](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男性(30~39岁达峰值)。女性中,天祝汉族骨强度达峰值年龄(30~39岁)及出现骨强度快速下降年龄(≥70岁)均晚于兰州、张掖(18~29岁达峰值,50~59岁开始快速下降)汉族及东乡族[11]、裕固族[7]、藏族女性[5,12]。分析上述差异原因,可能由于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环境、健康理念等有差别:兰州市是甘肃省会,居民生活水平及健康知识水平、健康理念均优于其他两地,因此男、女性总人群中,均为兰州市骨强度最高;天祝海拔较高(2040~4874m),紫外线强,可能会导致女性骨强度达峰值年龄较其他地区女性延迟。
3.2 甘肃不同地区汉族成人骨质减少、OP检出率差异 甘肃汉族骨质减少检出率均为张掖最高,兰州最低;OP检出率男性为天祝最高,兰州最低;女性为张掖最高,兰州最低。出现这种差异,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方面,兰州市居民生活水平、健康知识水平及医疗资源均较其他两地有优势,可能是导致骨质减少及OP检出率均为最低的原因。另一方面,不同生活习惯及紫外线强度均会影响骨量[13],可能也是引起甘肃不同地区汉族成人骨量异常检出率不同的原因之一;此外,Xu等[3]研究指出,气温可影响体成分,而体成分又是影响骨量的因素之一,因此气候特点、海拔等其他环境因素可能会通过影响体成分而影响骨量。因此,分析各种环境因素对骨量的影响以及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各因素对于骨量影响的权重,应该作为未来OP防治研究中的方向之一。
3.3 甘肃汉族成人体成分与骨量异常相关性 体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量(FM)及去脂体重(FFM)。其中,FM包括内脏脂肪量及皮下脂肪量,FFM主要由肌肉量及骨量组成。虽然有研究指出,FM对儿童骨骼系统会产生正向及负向双重影响[14],但对于成人而言,骨骼肌运动收缩及脂肪组织合成雌激素的作用,均可刺激骨质增长。然而,目前研究报道对于FFM、FM与骨量的关系结果有争议[8,15-17]。由于骨量异常的发生受各类因素共同影响,为了综合分析体成分对于骨量的影响,同时避免纳入相互关联的变量(如肌肉量与蛋白质量、细胞内液量密切相关)产生共线性影响方程的稳定性,本研究将骨量异常作为应变量,将肌肉量、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及年龄、性别作为自变量,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综合了性别、年龄后,体成分各指标中仅肌肉量是甘肃汉族成人骨量异常的保护性因素,而皮下脂肪量及内脏脂肪量均与骨量异常无关。这一结果与课题组针对藏族成人研究发现的皮下脂肪量及内脏脂肪量均是骨量的影响因素的结果有差异[6],提示未来需要进一步做多人群研究,并要综合纳入更多有价值的变量,以分析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人群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各指标对骨量的影响强度及意义。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肌肉量少的人群也需与老年人、女性一样,作为OP防治干预的重点。
由于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天祝藏族自治县居民大多为裕固族、藏族人群,父母均为汉族者相对较少,加上一部分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常年在外工作,满足研究纳入标准者相对较少,因此,研究中张掖、天祝部分年龄组中研究对象样本量偏少,会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倚。为此,今后在本次研究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建立人群队列开展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