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琼
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523000
脂肪肝是肝细胞脂肪过度堆积的疾病,目前脂肪肝在我国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脏疾病,临床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群体逐步年轻化,对我国国民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极大。脂肪肝患者随着时间发展,病情逐渐恶化,最终会造成肝硬化及肝癌等严重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脂肪肝患者,共43例,均为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收治,以此来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检出率与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接受检查的43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64岁,平均(41.25±3.57)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①良好依从性;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自理能力或沟通能力低下者;②既往存在肝脏手术史者;③临床病案资料不全。
1.2 诊断方法 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CT检查。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检查前8h,患者均禁食,检查时取仰卧位,叮嘱患者做深呼吸,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0MHz[1]。将耦合剂涂抹在探头上,观察患者肝部以及血管回声,如果发现中低回声病灶,则记录位置、数量、直径、形态、血流、内部回声、边缘情况等,同时将清晰度比较高的成像挑选出来,让2名医师进行诊断,如果有争议,对患者进行二次检查[2]。②CT检查:扫描基本参数为200~350mAs,120kV,层厚为5~10mm,螺距为1.0~1.5,行腹部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非均质脂肪肝、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癌影像学特征,比较CT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非均质脂肪肝、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癌检出率均比CT检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率比较[例(%)]
2.2 非均质脂肪肝、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癌影像学特征 非均质脂肪肝患者直径11.54~34.25mm,平均(23.85±8.49)mm,病灶呈现出条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的患者占比较多,边缘未见包膜,有着模糊化特点,在中低回声病灶区域以及正常回声区域中,能够看见移动区域,在该区域中,回声均匀,并未见占位;肝血管瘤患者直径8.37~41.86mm,平均(24.28±9.16)mm,低回声病灶多为椭圆形或者圆形,未见明显的包膜,但能够清晰看见边界,有小部分患者能够看见高回声边界。病灶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有部分患者能够出现筛网征;肝囊肿患者直径6.95~31.74mm,平均(19.47±6.55)mm,边界清晰,同时病灶区域回声程度与脂肪肝病情一致,部分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病灶透声效果在其背景下有所降低,增强效应不明显;肝癌患者8.27~22.84mm,平均(15.69±4.32)mm,边界与轮廓呈现出不规则状态,部分患者能够在病灶内抗菌短棒征血流信号,有少数患者能够看见动脉血流信号。
脂肪肝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是指肝细胞贮存量超过肝重量的5%或者每单位肝组织中,有超过50%的肝细胞存在脂肪变性[3]。在局限性脂肪肝中,不均匀脂肪属于其中类型中的一种,是因为肝内不均匀的弥散性脂肪浸润所导致的,从而使患者肝内出现一个或者数个小的低回声区的残留正常肝组织[4]。非均质脂肪肝大多数情况下为单发,边缘清晰,形态可由角状突起,或者不规则,因此较难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观察患者病灶血流情况,从而鉴别良性病灶以及恶性病灶[5]。CT检查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降低脂肪肝组织呈低密度影,同时夹杂的正常脂肪肝依旧显示为正常组织影,更容易对其进行区分。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属于非创伤性血管造影,不仅有着二维超声结构图像优点,同时还能够提高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与CT联合检查是能够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在本次研究中,43例患者出现29非均质脂肪肝,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出27例,检出率为93.10%,该结果能够充分体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本次研究中的非均质脂肪肝多出现在患者肝右前叶近胆囊窝处,均为单发,边界清晰,呈长条、类三角以及不规则状,无球体感、无包膜,不存在压迫周围组织以及管道结果的情况,内部有着均匀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过程中,未分析明显血流信号[6]。有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扫描未能发现脂肪肝下正常肝组织残留的低回声病灶,其主要原因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正常肝实质范围有联系,而组织间的声阻抗则是能够导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出现变化,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肝组织残留低回声病灶诊断有着较高敏感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证明正常肝组织有着较大残留可能性[7]。在本次研究中,CT检查肝血管瘤、肝囊肿分别为7例、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检测出6例、4例,其检出率分别为85.71%、80.00%。肝血管瘤声像图有三种表现,即低回声型、高回声型以及混合回声型,其中低回声型主要是因为患者肝血管瘤内血窦比较大,同时窦壁比较薄,其间隔内部分血管腔断面以及纤维组织会降低超声反射面,从而导致回声降低。肝囊肿的典型声像体征为肝内出现圆形或者椭圆形低回声区,并且后方回声增强,两侧存在侧硬,但肝囊肿合并脂肪肝时,囊肿的无回声区透声会出现变差的可能性,后方增强效应不明显,在检查时,容易将其诊断为低回声实质性病变,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会显示无血流信号,并且仪器总增益降低后依旧能够看见后方回声增强。在本次研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癌数例与CT检查一致,是因为低回声肝癌有球体感,呈现出块状、结节状与弥散状,周围可有晕环存在,内部回声欠均匀,在对呈球形或者结节状不均匀脂肪肝进行诊断时,有时容易误诊为肝癌,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则能够大大提高血流显示,从而能够更好地鉴别正常肝组织残留与血管瘤[8]。
综上所述,脂肪肝患者体内肝脏,其本身就存在回声变化,因此对脂肪肝患者进行中低回声病灶检查有着一定的诊断难度,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是能够给予综合诊断,其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