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分析

2020-03-04 06:48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区位商优势产业第二产业

一、前言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国民经济发展要不断寻找新路径,我国在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而对于北方经济而言,北京、天津、河北在地理位置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社会资源、产业基础方面也比较完善,因此,京津冀地区在促进北方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经济圈,在2013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国家正努力重新部署京津冀地区发展战略,并相继颁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1]。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性进行分析,通过区位商(LQ)的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的优势产业。

(一)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公式:

其中,i、j 代表两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Sij代表i 与j地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Xik代表i 地k 产业占产业的比,Yjk代表j 地k 产业占产业的比。Sij的值介于0 和1 之间,Sij的值越大表示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越高。

(二)区位商(LQ)

区位商公式:

三、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分析

京津冀地区2008 年~2017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从整体上看,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占总增加值的90%以上,第三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从2004 年的46.63%增加到2017 年的60.06%。从总体趋势上看,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第二产业虽然呈现收缩趋势,但总体上仍占有比较大的一部分;第三产业呈现扩张趋势,且在京津冀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绝大部分。

从京津冀三地区2008 年~2017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方面来看,北京地区主要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渐收缩,第三产业逐渐扩张,且占据主导地位。天津地区,也主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2008 年的第二产业比重55.21%、第三产业比重42.96%,2017 年的第二产业比重40.94%、第三产业比重58.15%,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超过第二产业。河北地区,虽然也主要发展第二、三产业,但是第一产业也占有一定比例,从总体上看,河北地区第三产业不占据优势,且近几年占比变化不大,增长乏力[2]。

(一)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产业结构趋同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地域间的产业类型、数量、空间分布、关联方式等趋于一致,产业结构差异逐步缩小的现象[3]。通过对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测算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性,从2004 年到2017 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动趋势如图1 所示。

图1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变动趋势

在判断两地区产业结构相似度时一般以0.85 为界限。从总体上来看,京津和京冀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一直都小于0.85,说明北京和另外两地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差别。但是,天津和河北的产业结构的相似度则一直保持在0.95 左右,由于津冀地区同时兼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重视第二产业的发展,所以两地的产业结构呈现趋同性。因此,为了早日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需要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要对天津和河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发挥两地各自的优势。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1.京津冀地区的优势产业

京津冀三地虽然在产业结构上有相似性,但是各地都应大力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是指对区内生产贡献较大的产业,区位商可以很好的衡量一个地区的优势产业[3],利用公式(1)得到北京、天津和河北2017 年各行业的区位商。

通过计算区位商知道北京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北京在金融业的区位商是1.54,其他行业的区位商是1.57,房地产行业的是1.198,从总体上看北京在这些行业的区位商均大于1。因此北京在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具有绝对优势。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天津地区主要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天津的工业的区位商为1.198,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住宿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314和1.105,在这些行业相对具有优势。河北地区也主要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虽然第一产业不是带动河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从区位商的角度来看,河北的农林牧渔业的区位商是2.173,河北在第一产业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在第二产业中,河北在工业和建筑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309 和1.250,河北地区在发展第二产业上也具有优势。在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河北地区的区位商是1.319,在这一行业河北也处于优势地位。

2.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分配

为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初显成效,但是就目前来看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仍然需要继续推进。通过对三地区区位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首先,对于北京地区,应该继续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金融业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其次,对于天津应该大力发展符合自己特点的工业,虽然天津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住宿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314 和1.105,均大于1,但是这两个行业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业,它无形地渗透在我们的生产消费过程中。虽然天津在这两个行业相对有优势可以通过这两个行业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两个行业并不是天津发展的重点,天津应该仍然以符合自己特点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5]。最后,对于河北地区,要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农林牧渔业为京津两地提供食品、生活上的供给。河北地区的主要优势还体现在传统的第二产业,因此,还需要大力发展河北的钢铁工业、建筑建材行业等传统行业。在第三产业中,河北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具有优势,河北地区也应继续发展这一产业,这也与当下北京的很多快递行业向周边河北的一些城市转移相契合。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产业构成、产业结构趋同性、三地的优势产业。北京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天津和河北兼顾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上更具有优势。天津和河北在产业结构的趋同性上表现出来趋同的情况,因此对于这两地的发展还应更加明确相应的分工,大力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这就注定了它的高精尖发展性质。因此将传统的工业和制造业转移出去是必然的选择,北京作为首都,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要将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在当前的服务行业开始更加关注知识型服务业,在增大服务功能的同时,要推动金融、文化、科技服务等行业的发展[6]。天津依靠其制造业、港口物流方面的优势,着重发展第二产业,主要体现在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并注重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北京的产业研发做好协调合作[4]。

河北地区为京津两地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首先,河北在第一产业的优势决定了它作为京津地区的“菜篮子”的角色,因此,河北应发挥其农业产业的优势,扩大蔬菜水果的产业规模和供给能力,发展有机农业、新型农业。其次,河北在传统工业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要注重发展传统工业,并且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发展现状,还应提升现有的加工制造水平,从而提高传统工业的核心竞争力[5]。最后,河北地区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优势也表明了当前将很多快递行业向北京周边的城市迁移的必要性,这也明确北京和河北各自的职能。

为了更快地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应该明确自己地区内部的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从而能够早日实现三地的经济相互联系,资源互通使用,真正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圈。

猜你喜欢
区位商优势产业第二产业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澄海:产业“智造”引领转型升级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