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自评与主观全面评定量表营养干预在结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3-04 07:20梁斐蒋邯晖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结肠癌生化

梁斐 蒋邯晖

结肠癌发病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发病初期常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表现,随着疾病发展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血便,并发生组织和器官的转移。由于该病为消耗性疾病,加上治疗过程中的创伤和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正常饮食摄入,同时也造成其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发生,加重病情,影响治疗。因此,在结肠癌治疗过程中,评估机体的营养状态,注重其营养摄入,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1]。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是营养筛查工具,其对营养状况进行准确评估,为判断机体营养状况提供重要依据,使护理人员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治疗期间营养不良状况,促进疾病康复[2]。本研究探讨应用PG-SGA对患者营养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6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癌化疗患者7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纳入标准:经结肠镜病例检查确诊为结肠癌;预期生存期≥3个月;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且能够较好地配合治疗;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知情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既往有腹部手术病史,或存在肠梗阻;合并其他系统、器官严重疾病;既往精神病史,不能配合本研究。对照组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42~62岁,平均(50.14±8.03)岁;肿瘤位置:横结肠10例,右半结肠6例,左半结肠12例,乙状结肠7例。试验组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40~58岁,平均(48.14±7.14)岁。肿瘤位置:横结肠9例,右半结肠14例,左半结肠7例,乙状结肠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讲解食物之间各营养物质的烹饪方法、食物与机体消化吸收之间的关系及结肠对营养物质吸收情况等。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方案,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三餐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及生冷食物。每日能量需要量为20~30 kcal/(kg·d)、蛋白质1.5~2.0 g/(kg·d)、脂肪占非蛋白的50%;每日液体需要量:>75岁为25 ml/kg、51~75岁为30 ml/kg、<50岁为35 ml/kg[3]。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G-SGA营养干预。量表共包括两部分,内容包括自身近期体重数值、摄入膳食、机体症状、活动及各项功能,各项目相加得分为A项;另外部分由医护人员填写,分为B项、C项、D项,其中B项内容包括疾病和年龄、C项包括代谢应激状态、D项包括体格检查。A项、B项、C项、D项相加为总分,分数越高表示机体营养状况越差。其中0~1分表示营养状态良好、2~8分表示中度营养不良、≥9分表示重度营养不良。根据上述评分结果,为提患者供营养干预意见:PG-SGA≤1分不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并在后续治疗中对营养状态再次评估;PG-SGA为2~8分,在给予营养支持同时,进行抗肿瘤药物治疗,并根据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情况,进行相应的知识宣教,及时处理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及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当PG-SGA≥9分,首先对患者实施5阶梯性营养干预,在干预2周后进行抗肿瘤治疗[4]。

1.2.2.1 第一阶梯营养干预 饮食+营养教育:(1)评估营养不良轻重程度。可采用主观整体评估、微型营养评估针等方式,并将不同的营养状况区分轻、中、重,对治疗和护理具有指导意义。(2)确认营养不良类型。通过实验室检查、膳食调查及分析人体成分等手段确认营养不良的类型,其中包括蛋白质-能量混合缺乏型、蛋白质缺乏性及能量缺乏型等,从而提高营养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对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文化背景家庭状况、社会状况、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及治疗对饮食和营养的影响程度,分析营养不良出现的原因,如食欲下降、吞咽困难、经济拮据及胃肠道梗阻等。(4)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通过了解营养不良类型、轻重程度及发生原因,给予其个体化的饮食指导、营养宣教及饮食调整建议,如优化食物加工、改善就餐环境,增加饮食频次及调整饮食结构等。(5)对非饮食原因造成的营养不良进行分析和处理。与患者及家属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及宗教信仰原因,与营养专家分析营养不良引发的疾病、心理及生理问题等,并找到解决营养不良方法[5]。

1.2.2.2 第二阶段营养干预 饮食+口服营养补充,在正常饮食之外,根据病情为其补充医用食品,此食品可经口摄入,每日补充的热量应大于400~600 kcal,可有效补充在日常饮食中摄入不足[6]。

1.2.2.3 第三阶段营养干预 全肠内营养干预,此阶段应用在完全不能进食,选取的营养素由肠内营养制剂提供。在第二阶段营养干预下不能满足目标需要量或出现吞咽障碍、严重胃瘫及食管癌完全梗阻中应用全肠内营养较理想。常用的喂养途径包括鼻肠管、鼻胃管、胃造瘘及空肠造瘘等,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喂养途径[7]。输注方法包括两种,即连续输注及周期输注两种,因日间检查、操作较多,导致无法长期卧床接受治疗,因而夜间周期输注在临床应用较广泛。

1.2.2.4 第四阶段营养干预 在全肠内营养无法满足需要时进行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在进行营养干预时为两者提供能量无固定数值,这主要根据对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如果肠内营养耐受较好,部分肠外营养提供的能量越少[8]。

1.2.2.5 第五阶段营养干预 全肠外营养干预,此阶段是在肠道完全不能使用情况下进行,主要以全合一的方式进行输注,输注途径包括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及中心静脉导管[9-10]。

1.3 评估指标及标准 评估两组在干预后生化指标变化、营养摄入量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1)营养摄入。统计在干预后第1,2,3周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量,进行对比分析。(2)生化指标。对两组清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铁元素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11]。(3)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生活质量,问卷项目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1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能量及蛋白质摄入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能量及蛋白质摄入情况比较

2.2 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比较(表2)

表2 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结肠癌为发生于结肠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电解质紊乱,加之手术、化疗等造成的副反应,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后续治疗,降低生存质量。因此,将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的营养干预应用在结肠癌化疗中非常必要。

3.1 应用PG-SGA营养干预明显提高结肠癌患者营养摄入 PG-SGA的应用能够促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评估中包涵了医护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提高PG-SGA筛查的准确性,保证在治疗中营养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3]至关重要。PG-SGA评估是由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完成的,取材全面,数据更为准确,更加符合其自身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营养摄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2 应用PG-SGA营养干预改善结肠癌各项生化指标 PG-SGA评估由患者自评和医护人员共同完成,这不仅保证营养干预的可行性,而且保证营养干预实施的有效性,保证营养的摄入,因此使各项生化指标得到显著改善[14]。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清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铁元素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PG-SGA营养干预能改善结肠癌生化指标。

3.3 应用PG-SGA营养干预提高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对于常规营养评估方法,应用PG-SGA营养干预能够较全面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而良好、全面及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结果显示本研究中试验组营养摄入优于对照组,说明PG-SGA营养干预可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因此,PG-SGA营养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5]。

综上所述,在结肠癌化疗患者中应用PG-SGA营养干预促进其对营养物质摄入,改善机体内各项生化指标,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结肠癌生化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