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雨丹
(北碚区朝阳中学 重庆 400700)
学生需要怎样的历史教学?这是摆在一线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永恒课题。
2017年出版的高中历史课标,从5个不同维度凝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这5个维度中,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归属[1]。它包括宽广的国际视野,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认同感,健全的人格和求真务实精神[2]。笔者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全息育人研究,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应坚持“德育第一”,即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认同感放在首位。基于此,笔者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视角,结合全息育人理念,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进行具体探讨。
抗日战争是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话题。为了既不重复初中内容,又达到“德育第一”的目标,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教师讲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当抗战老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一位老兵在车上流下了泪水,习近平总书记向老兵挥手致意,全场观众集体向老兵们致敬。这是国人对那段灾难历史的共鸣。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80多年前的那段烽火岁月,感受那属于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设计意图:展示具有历史深度、紧密结合现实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触动学生的内心。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水均益
教师讲述:近代之前,日本一直视中国为自己的老师,积极地向中国学习,自称“小中华”。然而自甲午起,日本竟然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侵略!
设计意图:介绍中日关系的演变,促使学生思考中日之间地位转换的原因,进而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材料二:1929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数据统计
?
材料三: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
材料四:我们以后能不能剿清赤区,与整个革命的成败、党国的存亡,统统都要看这次训练能不能发生效力。所以希望各位教官和学员,认清这次训练的重大意义。——1933年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上的讲话
提问:根据这三则材料,从国际形势、日本、中国这是三个角度归纳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角度,归纳抗日战争爆发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的能力。
1.局部抗战(1931-1937)
问题:通过地图,结合教材,梳理抗日救亡运动发展的经过。
设计意图:以地图为载体,结合文字注释,梳理历史事件发生的经过,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
2.全面抗战
图片:腾冲国殇墓园,《朝日新闻》报道击毙阿部规秀。
播放视频:采访腾冲战役参战老兵。
教师讲述:腾冲战役的经过,游击战法,雁宿崖和黄土岭战斗。
设计意图: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具体战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
图片:中国媒体报道日本投降。
材料五: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提问:根据上述材料,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归纳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二战亲历者的评价,抗战胜利的新闻报道,深入理解抗战胜利对提升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意义。
播放视频:国庆七十周年群众游行之致敬方阵。
总结本课:虽然,抗战的硝烟早已经散去,但是,国家在重大的纪念活动中,请出抗战老兵,请出曾经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奋斗的老前辈们,是为了让我们铭记那种不屈不挠和为国奋斗的精神。
由于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了时事热点,对教学资源进行了适度整合,适度突破了传统模式——分析背景,略讲经过,总结意义,基本实现了“德育第一”的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诸如教师讲述较多,课堂引导较弱,某些教学素材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等。
结合本课的教学,笔者认为,如果要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第一”的目标,可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在众多学生的印象中,历史课距离遥远,枯燥乏味,记忆量极其庞大,不少历史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为此,历史教师应努力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现实,使学生领悟学习历史的意义,从而实现学习历史的要义。
我们的历史虽然是由文字书写,但历史是充满温度的。以抗战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抗战的艰苦,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的贡献。不妨举出某场具体的战役,不妨列出以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外国领导人对中国抗战的评价[3]。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要坚持“德育第一”,努力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适当补充历史细节,进而达到这一目标。